巨型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attenboroughii A.S.Rob., S.McPherson & V.B.Heinrich),为猪笼草科、猪笼草属食肉植物。
发现这种新型
猪笼草物种存在的传言最早来自两个基督教传教士。早在2000年,这两个传教士就曾尝试着去探测位于
菲律宾巴拉望中部的维多利亚山顶峰,随后他们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猪笼草物种。
传教士的话引起了自然探险家斯图尔特·麦克弗森,英国植物学家阿拉斯泰尔·S·鲁宾逊(Alastair S. Robinson)和德国植物学家福尔克尔·B·海因里希(Volker B. Heinrich)的兴趣。这三人都是
猪笼草研究专家,曾为寻找猪笼草物种探访过许多偏远之地。在三个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三人于2007年动身,开始了两个月的旨在找寻新奇植物物种的维多利亚探险之旅。在维多利亚低地森林中,三人发现了大片科学家此前发现的猪笼草物种“Nepenthes philippinensis”,并于2009年以英国著名自然博物学家、现代自然纪录片之父戴维·弗雷德里克·阿滕伯勒(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的姓氏命名发表。
巨型猪笼草为陆生草本或
藤本植物。茎直径可达3.5厘米,可高达1.5米,呈圆柱形。
巨型猪笼草的叶片无柄或具小叶柄。莲座状植株的叶片可长达30厘米,宽至10厘米,而攀缘茎的叶片可长达40厘米,宽至15厘米。叶片为椭圆形,叶尖为钝尖,叶基渐狭,包住茎部周长的三分之二,下延2至3厘米。
巨型猪笼草的花序为
总状花序,可长达80厘米。雄性花序约有100个具花梗的花朵,花序轴可长达45厘米,曾记录到雄性花序分叉。花朵无苞片,具红色的花被片。花被片为宽卵形,具钝尖。雌性花序较短,可长达65厘米,不分叉,约有70个具花梗的花朵,花序轴可长达20厘米。花被片为褐色至紫色,卵形,具急尖。
巨型猪笼草是一种
食肉植物,捕虫笼从叶片的主脉(叶片中间最粗大的叶脉)向茎部延伸,开始看起来像卷须,末端部分逐渐膨胀变成笼状,并分离出遮雨的盖子。为了引诱昆虫,捕虫笼的颜色非常艳丽,笼的入口和盖子等处能分泌甜味的溶液。昆虫啃食甜味时很容易滑进笼中,捕虫笼内壁覆盖着光滑的蜡质层,令昆虫无法逃脱。昆虫被笼中的消化酶和
共生细菌慢慢消化。
巨型猪笼草,是巴拉望省特有的热带食肉植物,生长在海拔1600米至1726米的维多利亚山上,后又在维多利亚高地的山峰Sagpaw山及相连的山脊上发现了巨型猪笼草。其生长于高0.8至1.8米的灌木丛中。其与其他几种猪笼草物种同域分布。
是巴拉望省特有的热带食肉植物,植物分布于
菲律宾的巴拉望省等地区。原仅发现于维多利亚山,之后在又在维多利亚高地最大的山峰Sagpaw山及相连的山脊上发现了巨型猪笼草。其散布于高0.8至1.8米的灌木丛中。其与其他几种猪笼草物种同域分布,但尚未发现它们之间的自然杂交种。
常在5~6月进行。扦插时选取1~2年生的健壮枝条,剪取带一叶一段茎节为插穗,叶片剪去一半,以防扦插后水分过度蒸发,基部剪成45°斜面,用水苔将插穗基部包扎,放进盛水苔和盆底垫小卵石的盆内,并用塑料袋连盆和插穗包起来,保持80%~90%空气湿度。插后保持25℃~30℃左右的温度,约20~25天可生根。此后揭去塑料袋,进入正常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