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联妙对话古今
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巧联妙对话古今》是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文郑
内容提要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又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就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来说,口头应对大大早于书面对联,而巧联妙对又占了口头应对的绝大部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对联故事中的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也是巧妙对联。
首先,关于对巧妙对联的认识,我想引用常江先生1991年的几点论述:
第一,具有讽喻、斗智、学习、娱乐四大功能。
第二,具有古今汉语所体现的几乎全部修辞手法。
第三,作者常常不清楚,不具体。
第四,格律常常比较宽,因为如果因律而害意,则使许多巧联失去其趣味性。
常江先生的这些论述,我以为应该作为我们认识巧妙对联的基本观点。
古人读书,从小就是死记硬背,尤其是经典如《十三经》,更是烂熟于胸。一是因为如果背诵不出,当时就要被先生打板子;二是因为科举考试的题目,几乎都是出自经典,如果对经典不熟悉,考场上就无从下笔。所以和今人比起来,他们肚子里的东西多。另一个原因,科举考试要考诗,就是近体诗,而近体诗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是必须要对仗的。所以,旧时的学童很早就学对对子,鲁迅先生就有过回忆:从一言、两言,一直到七言。所以,学童读书,先生要教对对子,为写诗作准备,因此他们很早就接触了对句。教学中的“对课”一直延伸到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可以肯定地说:生动有趣的对联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正是有着这种深厚的基础,加之历代不乏“奇才”、“怪才”、“急才”、“捷才”,这才成就了如明代的解缙、祝枝山、唐伯虎,清代的纪晓岚、彭元瑞、郑板桥,直到近代的方地山、梁启超等大家。写“正经”的对联,他们是高手;写巧妙对联,他们同样是高手。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有楹联家颇为看不起巧联妙对,认为这不是“真功夫”,我20年前就对这个看法不以为然。
其次,大家都明白,对联是唯汉语言所独具的文学艺术形式。笔者以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恰恰是巧妙对联。或者说,巧妙对联最能充分地表现汉语、汉字的无穷魅力。如一字多音、一字多意、一字多形、一音多字,以及异体字、通假字等,在巧妙对联中都能够找到其用武之地。套用一句通俗的话说:“里边的学问大了去了!”——这话丝毫不夸张。
再次,不论是哪个时代的对联作品,不论是哪一类对联作品,都应该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如古时的科举考试、官场舞弊、婚丧嫁娶等等,都有相应的对联,都有相应的对联故事。从这个角度看,历代的对联,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都有着无可替代的认识价值。所以这个巧妙对联故事集子,就命名为“巧联妙对话古今”。
作者简介
李文郑,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郑州大学楹联艺术兼职教授。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楹联创作和研究。1986年以来,出版楹联著作共23种。1991年起,先后10余次在郑州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主持、主讲楹联节目。10多次主持全国范围的征联及评审活动。
目录
神童对联故事
戴叔伦巧对先生
幼年张适对妙联
曾公亮巧联对父
王禹偁少年妙对
黄庭坚巧对舅舅
小王雱巧对父亲
陈起宗巧对老师
宗泽挥毫成巧对
汪应辰少年巧对
王十朋妙对长老
神童巧对理学家
许应龙五岁巧对
孙周翰巧对郡侯
高则诚戏对客人
学童巧对救民生
朱元璋少年妙对
小和尚智对秀才
七岁童巧对免役
皇子皇孙对妙联
解缙“金莲”对“玉笋”
陈恰父子对巧联
王汝玉幼年巧对
曾綮幼年对塾师
林环儿时对知府
少年才子巧对句
马铎一对得状元
六岁神童对皇帝
马愉幼年对学友
少年于谦露才华
状元少年对都宪
商辂拦考显奇才
林聪幼年对县长
小万安巧对客人
两神童妙对皇帝
宰相以对求佳婿
柯潜少时对先生
少年丘浚对师长
杨廷和妙对客人
谢迁巧对赢美名
梁储幼年对父亲
钱福八岁对书生
蒋焘幼年对武官
董圮八岁对御史
李梦阳幼对塾师
考生巧对李梦阳
叙文伦巧对先生
杨慎幼年巧对句
戴大宾少年巧对
林大钦妙对传奇
彭辂妙联对考官
少年巧对免劳役
夏言无忌对尚书
杨继盛幼年巧对
张居正少年妙对
萧汉冲巧对贵官
……
婚恋对联故事
政界对联故事
文人对联故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7 20:28
目录
概述
内容提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