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音乐运动,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音乐运动。
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白区文化界组织的联络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左联成立之初就十分注意音乐领域的问题,发表了许多音乐方面的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苏联文艺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音乐观念理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人的抗战情绪空前高涨。为适应抗日救亡斗争的需要,1932年下半年,左翼音乐工作者纷纷建立音乐组织。如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中苏音乐学会、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等。1934年春,在田汉的领导下,聂耳、任光、安娥、张曙、孙师毅、吕骥等人在左翼剧联内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
左翼剧联音乐小组成立后,进行了许多音乐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1934年10月,聂耳等以百代公司的名义举办“百代新声会”。1935年,吕骥等人在聂耳组织的“联华生乐团”、“电通歌咏队”基础上组建“业余合唱团”,深入群众中进行宣传。左翼音乐家和剧作家也参与了许多进步电影和戏剧的配乐活动,写作了一批进步的主题歌或插曲。如为《母性之光》、《渔光曲》、《大路》、《新女性》、《桃李劫》、《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逃亡》、《夜半歌声》等电影等创作的歌曲传遍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左翼音乐家们还为群众性的救亡歌咏活动创作了很多声乐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大刀进行曲》等。也有一些歌曲着重反映当时社会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较小的侧面表现社会和时代这样宏大的主题,如《铁蹄下的歌女》、《渔光曲》、《夜半歌声》等。左翼音乐运动团结了音乐界的爱国民主力量,扩大了进步音乐的阵线,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了进步音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