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斌
湖南衡阳人
左海斌,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曾经创办《张家口信息报》、举行过“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百村调查”。为推进国际经济一体化,曾在香港成立亚太地区市场促进会,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开办过公司。
人物经历
左海斌,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曾在当地国营企业上班的时候,开始在报刊电台发表文章,并编辑出版过油印《经济博览》刊物。二十岁应征入伍,1993年创办《张家口信息报》。1997年从北京启程,开展“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百村调查”。2006年,在香港创办一个非盈利性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民间)先导机构——亚太地区市场促进会。曾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开办过公司。
主要成就
创办《张家口信息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河北省张家口市还没有对外开放,经济信息比较闭塞。左海斌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张家口经济信息这个缺口,他认为张家口虽然是北京的北大门,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但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张家口对外开放的日子指日可待。
当时,经市领导同意,市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左海斌先生着手创办了《张家口信息报》。
1993年,左海斌先生依托张家口市有关部门,在市五一路张家口科技馆成立了“张家口科技情报经济信息研究所”,并在市文化局的支持下,创办了《张家口信息报》,可以订阅,也零售。当时,张家口电视台著名新闻主持人赵鸿杰采访报道了这一则新闻。后来,左海斌先生去北京发展,《张家口信息报》由市计委信息中心主办。
左海斌先生创办《张家口信息报》,这在当时的张家口是一个新鲜事物,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张家口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举行“中国农村人口流动调查——百村调查”
左海斌先生17岁那年,他在广东有一段短暂的打工经历。一个多月的所见所闻,给他的心灵带来了震撼,特别是打工人的生活,金钱与人的地位关系,冲击着他的传统观念。同时,也让他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正在变迁。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关注背井离乡打工人的命运。
后来,他进入了国营企业上班、当过兵、办过报纸、开过公司。左海斌先生一路走来,一直关注着异乡打工者的生活。特别是他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打工人的辛酸。于是,他决定对我国异乡打工者,特别是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发这个问题,想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准备开展全国百村社会调查。
他在北京一边工作,积攒经费;一边学习,积累知识。他通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为了进一步完善调查总体方案,更好地实施调查计划。1997年1月16日,左海斌先生在北京邀请有关专家和相关人士,召开“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百村调查”座谈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与会人员就百村调查活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997年1月30日,左海斌先生从北京启程,自费进行“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百村调查”,开始为期一年半时间的调查活动。他进村入户走访调查,足迹遍及全国五六十个县市、一百多个自然村,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当年,全国多家媒体对他的百村调查活动进行了报道。
为家乡建设出力
左海斌先生从北京回到南方发展以后,通过自己努力拼搏,在广州和香港创办了自己的企业。2006年,他在香港创办了一个非盈利性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民间)先导机构——亚太地区市场促进会,还创办了中国国际经济出版社、香港百村实业有限公司。
近年来,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左海斌先生饮水思源不忘桑梓,积极投入家乡建设,为家乡湖南衡阳的金华山捐资近100万元兴建了一座凉亭和观景台,被当地党委政府授予他“乡贤典范”荣誉称号。
整个石亭,全部花岗岩打造,亭子主梁雕龙刻凤,六条翘角线上镶有十八只神兽。
这座造价近100万元的福益亭和观景台,凝聚了左海斌先生的桑梓情怀。他以先父的名字,命名这个凉亭为“福益亭”,希望这个亭子造福乡村,惠益百姓。
参考资料
第 A16 版:张垣人家 20200617期.张家口晚报数字报刊-张家口新闻网.2020-06-17
左海斌:梦回张家口.张家口新闻网.2020-06-17
八年建亭梦 浓浓桑梓情.衡阳日报社官网.2019-12-24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4 08:2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