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山
山东省定陶县历史名山
左山,在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一名左岗,《太平寰宇记·济阴》谓:“左岗在济阴县东北五里,冈阜连属,林木交映,以近左城,故以名焉。”其实,左城也因在济水之东南,而得名。《水经注》记:“济水东北经定陶恭王陵南……渎南,魏郡治也,世谓之左城,亦名之曰葬城,盖恭王之陵寝也。”唐《传异记》云:“济阴郡东北六里左山有龙兴古寺。”与《太平寰宇记》同,因唐宋里之大小不同,故有一里之异。《图记》谓“慎到墓今名左山。”
位置境域
左山又名左岗,因其上建有全国著名的佛院左山寺而著名。位于今定陶县马集镇郭村庄南300米处。
曹南文献录》左山条云:曹县西北六十里,一名左岗。《太平寰宇记》云:“左岗,在济阴县东北五里,岗阜连属,林木交映,以近左城,故以名焉。”据考古工作者认定,左山是一处较大面积的古村落遗址。 北魏时期,智弘和护月两位高僧到左山传经赠典,并在左山之上修建庙宇,原名兴华禅院,又叫兴华禅寺,后改为左山寺。到隋朝年间,左山寺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佛院之一。
该寺于宋元佑、明正德年间曾多次修葺。清朝末年,左山寺存有大殿20余座300余间,雄伟壮阔,占地200余亩。这些大殿,结构紧凑,玲珑雅致,寺内古树参天,遮云蔽日。店内雕塑的各类神佛,形态各一,栩栩如生。寺院内存有宋、元、 明、清各时期记述左山寺历史的石碑200余块,其中北宋时期的透龙碑最为珍贵。该碑高2.2米,宽1米,上有“左山寺”三字,中间有三个圆孔,上下相距0.5米, 无论从哪个孔往同一方看,效果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古代艺人的别具匠心。该碑与龙王庙、白衣奶奶庙的位置呈三角形,看去却如一条直线,故民间有“向南望到南天门(白衣庙),向北望到九龙潭(龙王庙)”的说法。寺院西南角建有宝乘塔一座,据宋元佑(至和)重修宝乘塔碑文记载,塔下藏有舍利子六颗,夜深人静时闪闪发光。当年寺院高耸,古树参天,林木茂密,隐天蔽日,盛夏之时,烈日炎炎,挥汗如雨,此处却凉爽宜人,如交秋令,“左岗林樾”成为定陶八大景之一,来此凭吊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古建筑和参天大树毁于一旦,现在只剩下古石碑40余 通和一些古建筑石明柱基座。
文物保护
1982年,左山寺被定陶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力本屯乡党委政府为更好的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专门成立了左山寺保护修复委员会,发动群众捐资捐物,多方寻找失落的碑刻。2002年,有浙江圆觉寺出资和周边群众捐资共60万元修建的大雄宝殿已经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大雄宝殿,重檐歇山式,高大雄伟,比例适度,装饰华丽精细。殿内用楠木雕刻有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两弟子像,后有送子观音和众罗汉像,殿内十多座雕像,刀法娴熟,构思巧妙,姿态优美,形象生动,工艺水平在鲁西南一带首屈一指。
记载
左山,又名左岗,因其上建有全国著名的佛院左山寺而著名。位于今定陶县马集镇郭村南。
北魏时期,智弘和护月两位高僧到左山传经赠典,并在左山之上修建庙宇,原名兴华禅院,又叫兴华禅寺,后改为左山寺。到隋朝年间,左山寺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佛院之一。该寺于宋元佑、明正德年间曾多次修葺。清朝末年,左山寺存有大殿20余座300余间,雄伟壮阔,占地200余亩。寺院内存有宋、元、明、清各时期记述左山寺历史的石碑200余块,其中北宋时期的透龙碑最为珍贵。该碑高2.2米,宽1米,上有“左山寺”三字,中间有三个圆孔,上下相距0.5米,无论从哪个孔往同一方看,效果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古代艺人的别具匠心。当年寺院高耸,古树参天,林木茂密,隐天蔽日, “左岗林樾”成为定陶八大景之一,来此凭吊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现在只剩下古石碑40余通和一些古建筑石明柱基座。2002年重修了大雄宝殿,200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山寺现状
明、清、中华民国,左山隶属曹县。建国后,左山周遭划属定陶县。其时,左山高九米,山前有左山寺,占地数十亩,仍属曹县人管理。1961年,生活困难,守寺人离开。寺院被毁坏,林木被盗伐,渐次被附近村民种埴。左山自1958年至1968年被附近村民当作肥料,彻底夷为平地,出土文物皆流失。上世纪九十年代,定陶县和立本屯乡支持佛教徒重建左山寺,曹县数百名信徒争相捐款,当清理庙地时,附近村民种植户提出核减提留,包赔粮食等要求,定陶县束手无策。时曹县权威人士应邀出席,当即要求村民拿出土改或生产队分地手续时,村民哑口无言,左山寺乃得划地重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2 19:53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