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凤荣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左凤荣,女,1964年12月生,俄罗斯、苏联问题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导师,兼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苏东剧变问题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与前景方向)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1年7月,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获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学位,师从于姜长斌教授。
1989年7月至今,供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1991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9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国际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在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进修。
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国际共运学会副秘书长;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
主讲课程
《国际政治理论前沿》、《国际关系热点问题》、《俄罗斯(苏联)政治与外交》、《中国外交史》、《战后国际关系》;讲述的专题课有:普京的对外战略与中俄关系、俄国—苏联—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迁等。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主要成果
《普京的对外政策评析》(《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第6期);《对俄罗斯改革的观察与思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年第4期)。
《评戈尔巴乔夫对外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1期)。
《导致苏共败亡的几个关键性因素》(《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4期);《苏联走向军备竞赛的动因与后果》(《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评列宁世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3期);《走向21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理论导刊》2001年第8期)。
《评斯大林的世界革命思想》(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3期)。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理论变化与策略调整》(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2年4月号)。
《从对外战略的角度看苏联剧变的原因》(《俄罗斯研究》2003年第2期)。
《苏共在农民问题上犯错误的原因探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3期)。
《中苏关系破裂原因析》(《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及成因》,《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收入)。
《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的调整与中苏关系的改善》,《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10期。
《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的演变》,《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
《试析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6年第10期。
《苏联剧变中的法律因素》,《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7年第1期。
《顺利发展的中俄关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英文)2006年夏季号。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及其影响》《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社会主义论丛》2007年第5期。
《俄罗斯的民族传统与普京的强国战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
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史实质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第2期。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及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报告》2007年第7期。
《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政治与道德的思考》,《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8年第4期。
《俄罗斯的强国外交与中俄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第比利斯事件起因与后果》,《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第4期。
《俄美关系走势分析》,《学术探索》2009年第2期。
“切实探讨苏联解体之因—评雷日科夫的《大国悲剧》”,《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金融危机能阻止俄罗斯的崛起吗?》,《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3期。
《俄罗斯恐怖主义:根源与影响》,《新远见》2010年第5期。
《民族政策与苏联解体》,《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2期。
《应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在二战中的作用》,《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7期。
《赫鲁晓夫反对个人崇拜与中苏在斯大林问题上的分歧》,《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4期。
主要著作
专著:
《致命的错误――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与影响》(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读懂斯大林》(与姜长斌教授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走进克里姆林宫》(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合著:
《苏联兴亡史论》(陆南泉、姜长斌、徐葵、李静杰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4年再版)第11—13章,国家课题的最终成果;
《斯大林政治评传》(姜长斌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下篇:第一、二章,国家课题的最终成果;
十四大以来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康绍邦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第五、十一章,国家课题的最终成果;
《重振俄罗斯:普京的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商务印书馆2008年),2009年9月该书获2008年度科研优秀成果奖;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沈志华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写第27、修补与重构: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28、分崩离析:民族问题的总爆发与苏联解体,共8万字。
科研项目
参加并完成的课题有:“八五”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斯大林问题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国家“九五”重点研究课题:“苏联兴亡史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的十四大以来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参加并完成的校级课题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1世纪初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主持并完成校级课题:苏联剧变中的对外政策因素。
参加并完成的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立项):《普京执政下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部级课题:“戈尔巴乔改革与苏联剧变”、苏联模式认识史。
详细列表如下:
1、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3BGJ001):《普京执政下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30万字; 2006年底完成,2007年修改,2008年4月正式结项。
2、主持并完成2008年校级马基金项目:俄罗斯新总统对外政策的新变化。
3、主持完成中组部课题:国外政党民主机制建设研究·苏共民主制度建设的教训,获中央组织部2009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成果一等奖。“斯大林模式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获中央组织部2009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成果二等奖。
4、承担并完成教育部课题:苏俄史研究(05JJDGJW040)的两个子课题: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新政治思维。
5、承担并完成编译局项目:《苏联史》第九卷: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
6、主持(两主持人之一)教育部项目(山东大学社会主义研究基地):苏联模式认识史(项目批准号02JAZJD710005)。
7、参加姚海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课题《文明模式与俄罗斯外交》(项目批准号08JJDGJW260)。
学术交流
近年来参加过的学术会议主要有:
2008年9月13日—17日黑河苏联东欧史学会年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2008年11月23日北京市第八次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世界社会主义”,作大会主题发言。
2009年8月18日—22日参加冷战史研究中心在桂林召开的学术会议,作大会主题发言。
2009年10月17—21日桂林苏联东欧史学会年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2009年10月23—25日第七届中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论坛天津“多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2010年5月14—16日山东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经验学术讨论会,主题发言: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共(布)民主化建设的滞后及其后果。
2010年7月25—27日,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第二届欧亚研究中青年论坛“俄罗斯东欧中亚现代化之路:历史、现实与未来”,提交论文并作大会主题发言:戈尔巴乔夫政治现代化转型失败的原因。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6 11:0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