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乡
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下辖乡
铁力市工农乡因工农联盟大团结而得名,隶属铁力市工农乡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总面积815平方千米。2024年11月,工农乡户籍人口9556人。
地名故事
因表达工农联盟大团结而得名,隶属铁力市。
发展历史
原属铁骊县田升区管辖,1951年9月改隶第二区。1956年1月,并村划乡,设置工农乡。1958年7月,将同盟乡并入工农乡,同年9月成立工农人民公社。1964年10月,将田升街及工农大队划出,设置田升镇。1971年1月,将南部的6个生产大队划出,成立卫国公社;将东部的8个生产大队划出与年丰公社划出的两个生产大队合并,成立红旗公社。余下的10个大队为一个公社,仍称工农公社。1984年5月,将工农公社改为工农乡。
民族文化
一、传统工艺
工农乡的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传统手工艺品如古酿、剪纸、编织等,都是当地民众世代相传的技艺。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
二、传统美食
铁力市工农乡的传统美食种类丰富,每一道都蕴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韵味,如打糕、冷面、冷水鱼、滨麻鸡、粘豆包、粘玉米等,还有北斗羊汤等。这些美食不仅体现了工农乡人民的饮食文化,更是对当地食材的完美诠释和精湛烹饪技艺的展示。它们既具有独特的口味和特点,也符合营养和健康的需求,令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三、节日庆典
工农乡的民族文化在各种节日庆典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当地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放烟花等,这些活动不仅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还增强了乡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民间艺术
工农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民歌、舞蹈、三句半等。当地的民间艺人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方式,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成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五、文化活动
“大地流彩”焕发乡风乡蕴时代光彩,“诗颂铁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2024年7月19日,“大地流彩—黑龙江省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重点活动“爱中华爱家乡”中国农民诗会在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举办。同时,创新拍摄了移风易俗系列短剧《彩礼与幸福》8集,点赞量播放量达6.1万次。
传统习俗
工农乡的年味浓厚,吃饺子、腌酸菜、办年货等都是当地的传统习俗。在寒冷的冬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皮薄馅鲜,满含着家庭的温馨和团圆的喜悦。腌制酸菜也是乡村冬季的一道独特风景,一坛坛酸菜经过时间的沉淀,散发出独特的酸香味道,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年关将至之际,村民们也会忙着办年货,为方便村民对于“过大年、办年货”的消费需求,2024年1月22日,工农乡举办了首届“新春年货铺”活动,年货展区内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氛围,各村年货摊位上摆满了酒章特色酒、发芽葱、河鱼、滨麻鸡、土豆干、豆角丝、大米、冷面、泡菜、黏玉米等农特产品,让人目不暇接,现场热闹非凡,大家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选购了优质、特色、放心的年货商品,还有街头巷尾红红的对联、吉祥的福字、喜庆的灯笼等一应俱全。乡亲们还会提前准备一些过年时的食品,如干果、糖果、瓜子等,以及新鲜的蔬菜、肉类等食材。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节日生活,也传承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韵味,让村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暖。
姓氏宗族
在铁力市工农乡,李、王、张、刘等大姓是比较常见的姓氏。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工农乡辖新华、兰河、二屯、新一、新兴、兴隆、新民、五花、树林、北星10个村委会。
2024年11月,工农乡辖10个村,18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新一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工农乡地处铁力市北部,东与日月峡镇毗连,南与铁力镇接壤,西隔呼兰河与王杨乡为邻,北隔伊吉密河与绥化市庆安县相望。工农乡总面积8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工农乡东部属丘陵,多杂木林、沼泽地;西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气候
工农乡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湿润;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集中,气温温热、湿润。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气候多变。春季风大,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降温急剧,常有霜冻。
水文
工农乡境内主要河流是呼兰河,其支流有依吉密河、头道河子、二道河子、三道河子等河流。呼兰河过境27千米,境内流域面积835.39平方千米,占全乡总面积100%。
自然灾害
工农乡地处半山区,区域性地区小气候变化显著,霜冻、干旱、洪涝时有发生,冰雹平均10年一遇,伴有虫害,其中1983年发生大面积虫害(蝗虫灾害),受灾面积30%。
自然资源
工农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玉石、大理石、砂石等。其中砂石储量4500万吨,可采量4500万吨。有野生动物80余种,主要有野鸡、飞龙、狐狸、野猪、黑熊、鹿、孢子等。药用植物有人参、平贝、五味子、刺五加等。特产有木耳、松树子、元蘑、榛子、猴头等。林地面积545公顷,有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水曲柳、柞树、黄槃锣等树种。
人口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农乡辖区总人口2.9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1.46万人,占50%;女性1.46万人,占50%;18岁以下0.43万人,占14.7%;18~35岁0.71万人,占24.3%;35~60岁1.32万人,占45.2%;60岁以上0.46万人,占15.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76万人,占94.5%;有朝鲜、回、满等少数民族,共1600人,占5.5%。其中朝鲜族589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3.69‰,人口死亡率1.31‰,人口自然增长率2.38‰。
2018年末,工农乡户籍人口9547人。
2024年11月,户籍人口955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工农乡初步形成以粮食加工、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企业11家。
2011年末,工农乡有商业网点96个。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77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03万元。
2011年末,工农乡财政总收入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2011年末,工农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5万元。
农业
2011年末,工农乡耕地面积10.5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2011年末,工农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8万吨。经济作物有马铃薯、甜玉米、青饲料等。
2011年末,工农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1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羊饲养量6585只,年末存栏3095只;牛饲养量7850头,年末存栏4890头;家禽饲养量69.8万羽,上市家禽60.1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487吨,畜牧业总产值7102万元。
2011年末,工农乡累计造林7262亩,林木覆盖率5.8%。渔业以养殖淡水养鱼为主。2011年,渔业总产值83万元。
2011年末,工农乡有大型农业机械620台(套),农民人均纯收入8270元。
名产名物
滨麻鸡: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团培育的新鸡种,因羽毛为麻色而得名。它是蛋肉兼用型的新鸡种,不仅肉质鲜美、产蛋量高,还具有耐寒耐粗饲、抗病抗逆性能好的优点。东北农业大学将新民村确定为“东农滨麻鸡庭院养殖示范基地”。村民采用散养的方式饲养滨麻鸡,使得养殖的滨麻鸡肉质更加鲜美,产的鸡蛋也个儿大口感佳。
冷水鱼:因工农乡辖区内有呼兰河和依吉密河两条河流,河里盛产鲫鱼,柳根、川丁子、葫芦子等冷水鱼,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养殖户们注重科学养殖,严格控制水质和饲料质量,确保冷水鱼的健康生长。他们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养殖效率,同时也保证了鱼类的品质。这些冷水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肉质细腻、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发芽葱: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在众多蔬菜中独树一帜。铁力市地理位置优越,因其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出了鲜美可口的发芽葱。这种发芽葱不仅色泽鲜艳,葱绿鲜嫩,更重要的是它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能有效地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黏玉米: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里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玉米的生长,为黏玉米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黏玉米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也日渐成熟。当地农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了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的种植方法,使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种黏玉米的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外皮薄而光滑。当您咬上一口,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黏性,甜而不腻,香而不重。这种口感和味道正是铁力市工农乡黏玉米的独特之处。除了口感好,铁力市工农乡的黏玉米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钙、铁等,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益处。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工农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0个;图书室10个,藏书2.5万余册。有业余摄影、书法、美术及文学创作队伍成员11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工农乡有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109人,专任教师62人。
2011年末,工农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68万元,比上年增长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工农乡有医院1个;病床5张。专业卫生人员3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工农乡有8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工农乡有有线电视用户3512户,入户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工农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9户,人数401人,支出32.24万元,比上年增长7.3%,月人均67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9人,支出3.8万元,比上年增长8%。
2011年末,工农乡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4.2万元,比上年增长8%。社区服务设施1个。
2011年末,工农乡有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861人,参保率96%。
交通
工农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车总里程60千米。
名人事迹
仲威平,自1987年参加工作开始,便在工农乡中心小学兰河教学点担任教师。这个偏远的教学点,最多时有十几名学生,最少时只有4名。在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教室内,她一个人撑起了四个年级的复式教学,为把孩子们教好,她常常备课到深夜,逐步探索出一套“动静搭配”的独特复式教学法。除了教语文、数学外,她还要教英语和科学,甚至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也是由她一个人承担。为了不让孩子们失学,仲威平风雨无阻,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在近20公里乡村土路上。20多年来,走过了近10万公里“送学”路。在“一人一校”的状况下,她一干就是20多年,从来没有向领导提出过任何要求,多次舍弃调动机会,直到2011年兰河小学撤并。在5.12汶川地震中,为了灾区的孩子们,她向党组织上交了1150元的特殊党费。2011年,兰河小学撤并,在改变工作环境后,仲威平成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仲威平爱心工作站”,以此为平台,继续联合社会力量,关爱全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的问题。
风景名胜
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位于铁力市东部,北邻依吉密河,距市区18公里。近年来,北星村以“品味多彩北星、乐享田园生活”为主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人居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的优势发展乡村民宿经济,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知名度,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名片。2023年,围绕北星村的主题文化,进行美化提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入户过桥、铺设沥青、安装路灯展架、维修村委会广场和儿童科技研学广场、修建玉带湖护坡、改造升级民房、亮化及绿化提升等工程,把北星村打造成了集休闲、宣教、游览于一体富有文化特色的美丽田园。酒章文旅园区项目是由铁力市酒章文艺创作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集酒章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康养民宿、传统民俗手工艺展示等于一体的文旅项目。
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工农乡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获得“零碳乡村”标准试点、优秀乡村关工组织、黑龙江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省级示范性“青年之家”实体阵地、伊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铁力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北星村相继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全国零碳乡村、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省级文明村、龙江民居省级试点村等殊荣。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5 15:06
目录
概述
地名故事
发展历史
民族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