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以及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心骨,在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特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新常态下,“工业新常态”也将到来。
特征
工业中速增长 发展路径更加生态可持续
在工业新常态下,工业经济步入速度更加稳健、结构更加合理、动力更加多元、路径更加生态的状态。
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进展到中后期的国家或地区,在经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后,无一例外地进入到增速放缓的阶段。这表明,新常态的首要特点是增长速度的变化,其次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如果进展顺利则过渡到优的新常态,否则就会跌入劣的新常态。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必须依靠丰富的产业结构和多元的驱动力量,来实现不同状态的平顺转换,迈入优的新常态。
工业新常态是宏观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更高、对增长动力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向新常态的演变过程中,工业会持续面临部分领域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综合素质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综合来看,工业新常态是指当经济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内部要素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工业经济步入速度更加稳健、结构更加合理、动力更加多元、路径更加生态的符合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内在需求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处于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是一种中长期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在相对合理的区间内呈现周期性波动。因此,当前我国工业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阶段,预计“十三五”中后期将步入新的常态。
体现
一是工业增速进入中速增长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1.2%。多年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惯性思维,即工业增速高于10%甚至是15%才是合理水平。然而,随着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和要素资源的日益趋紧,工业增速下降已成必然趋势。在步入新常态的过程中,考虑到资本、劳动供给的下降,规模以上工业潜在增速在“十三五”期间将降至8%左右的增长水平,若考虑到较强的能源和排放约束,工业增速将很可能降至7%。因此,工业从10%以上的高速增长降至7%左右的中速增长区间,是工业步入新常态的显著特征。
二是工业结构呈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我国工业主要以重化工业为支撑,依靠规模化投资取得快速增长。然而,随着产能的快速扩张和市场需求的逐步饱和,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保持就业水平的稳定是任何时期的首要目标。因此,在工业步入新常态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仍将持续,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和对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需求,要求我们在产业选择上传统与新兴并重,不可偏废其一。
三是工业增长
动力转向高投资效率和多元消费结构。改革开放之初,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高位。自2000年至今,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从24%左右逐渐上升至40%以上的水平。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工业投资效果系数整体明显走低,从2000年左右40%的水平下降至当前的10%左右。受高投资率影响,消费对经济整体的贡献力度始终难以提升。因此,在工业新常态中,投资规模的影响力度会明显减弱,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投资效率的大幅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来贡献新的增长动力,包括信息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等新增长点将层出不穷。
四是工业发展路径更加生态可持续。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工业规模居全球首位,然而,代价却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近3年覆盖人口超过6亿且范围持续扩大的雾霾天气就是对我们粗放型发展模式的集中表征和严重警告。因此,在工业新常态中,我们的工业发展路径必将朝着生态环保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不仅实现绿色发展,而且更加注重依靠人才和技术的贡献,提高产业附加值,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挑战
产业面临阵痛 供需双趋紧 企业经营压力加剧
在新常态下,中国工业面临隐性风险逐渐显露、产业面临阵痛和企业经营压力加剧等挑战。
在新常态下,中国工业发展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是经济减速大背景下各种隐性风险将逐渐显露。金融领域发生风险概率加大。实体经济下行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双双高企;同时,金融风险又会影响实体经济的资金链,一旦链条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断裂,将直接冲击实体经济,导致进一步的下滑甚至衰退,极易引发连锁反应。此外,解决
地方政府债务的任务也愈发紧迫。巨额地方债务已经进入集中偿债期,如何逐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新常态下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剧。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投资近几年进入下行通道,导致前期已经形成的大量产能短期内难以消化,行业企业亏损愈发严重,同时部分领域的恶性竞争加剧也将问题进一步放大。产能过剩的范围已经从钢铁、水泥、电解铝、
平板玻璃、造船等传统产业扩展到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更加艰巨。
国家整体战略和地区诉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虽然经济整体上已经下降至中高速增长区间,但部分省市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新常态背景下,区域间的不平衡性将导致地区个性化发展诉求更为强烈,如何在保证达成国家宏观经济整体战略目标的同时,采取差异化政策,协调好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的不同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将越来越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