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研究院
台湾最大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73年,由于当时台湾在“外交”、经济上遭受严峻的挑战,激发了当时新任经济部长孙运璿的决心,他深信台湾唯有摆脱劳力密集,转向技术密集的工业,才能彻底让台湾经济转型、起飞。
背景介绍
“我们如果再不做,就赶不上了,”为了台湾的发展,孙运璿先生将分散在各处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与金属工业研究所合并,成立宝岛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并赋予工研院以进步的工业技术推动台湾工业的发展,引领经济起飞为目标。
未来规划
面对不断改变的世界,工研院除了持续深化资讯与通讯、电子与光电、材料化工与奈米、生医与医材、机械与系统、绿能与环境等领域,并积极发展永续绿色生态环境相关科技,以创新梦想、勇于挑战的态度,投入创新科技的研发,期许扮演世界级的研发机构,产业界的开路先锋,与业界一同携手,共享创新永续及美好的未来。
发展历程
工研院不但是台湾最大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更是开创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先锋。1975年,RCA获选为台湾积体电路合作计画的伙伴,1976年,第一批赴美受训的工程师整装待发,1977年,工研院建立台湾首座4吋晶圆的积体电路示范工厂,并自1980年起,陆续衍生了包括联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光罩、世界先进等半导体大厂,奠定了台湾IC产业起飞;1983年工研院更开发出与IBM相容的个人电脑,并将技术移转给岛内业者,带动周边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个人电脑资讯产业的基础。
工研院运用了研发环境的独特性,以及透过绵密坚实的产业网络关系,连结区域或产业之研发能量,积极协助台湾产业发展与升级。2005年起,更为了配合台湾整体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强化科技与地方产业的连结,陆续在台南六甲区设立了“南分院”、在花莲吉安乡成立“东部产业服务中心”;未来并规划建置“中分院”,深耕中台湾产业创新的研发专区。
四十年来,工研院一直以“以科技研发,带动产业发展,创造经济价值,增进社会福祉”为主要任务,从创新研发、人才培育、智权加值、衍生公司、育成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移转等过程,对台湾产业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自成立以来,培育超过70位的产业CEO,新创及育成225家公司,累积超过1万9千件专利,不但为台湾开创许多前瞻性、关键性的技术,并孕育多家台湾新兴科技产业,培育无数科技人才。由工研院转进企业界的员工,许多人实际成为台湾经济的掌舵者,包括张忠谋、胡定华、杨丁元、章青驹、蔡明介等对台湾产业具有影响力的人士,这些工研人在台湾科技产业中,如同织起一张绵密的网,让台湾新兴的科技产业从无到有,屡创佳绩。
参考资料
工研院简介.工研院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20 17:57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未来规划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