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 Bureau & Franch.)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
灌木,高可达3米;小枝圆柱形,密被淡黄色绒毛状柔毛,无刺。单叶,
叶片近圆形或宽卵形,逐渐脱落,叶脉突起,基部具掌状,
裂片圆钝或急尖并再浅裂,常无刺;托叶离生,卵状披针形,早落。花成狭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或花少数簇生于叶腋;
苞片与托叶相似;花萼外密被浅黄色绒毛和柔毛;
萼片卵状披针形,果期直立,稀反折;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紫红色,比萼片短很多;雄蕊较短,花丝线形;雌蕊无毛,花柱比雄蕊长。果实半球形,黑色,无毛,7-8月开花,9-10月结果。
落叶灌木,高2-3米;
小枝圆柱形,密被淡黄色绒毛状柔毛,老时脱落,无刺。叶子直径7-15厘米,顶端圆钝或近截形,基部心形,上面粗糙,无毛或仅沿叶脉稍具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有时绒毛逐渐脱落,叶脉突起,基部具掌状5出脉,侧脉2-3对,边缘5-7浅裂,裂片圆钝或急尖并再浅裂,有不整齐浅钝锯齿;叶柄长5-7 厘米,具浅黄色绒毛状柔毛,常无刺;托叶离生,卵状披针形,顶端条裂,早落。
花成狭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或花少数簇生于叶腋;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浅黄色绒毛状柔毛;花梗长约1厘米;苞片与托叶相似;花直径1-1.5厘米;
花萼外密被浅黄色绒毛和柔毛;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尾尖,全缘或外萼片顶端浅条裂,在果期直立,稀反折;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紫红色,基部具爪,比萼片短很多;
雄蕊较短,花丝线形;雌蕊无毛,花柱比雄蕊长。果实直径约1厘米,黑色,无毛,常包藏在宿萼内;核较光滑。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中国重庆(涪陵、北碚、南川、城口、武隆、开县、奉节、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四川(都江堰、古蔺、平武、苍溪、乐山、峨边、马边、峨眉山、洪雅、筠连、屏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宝兴、汶川、茂县、康定、泸定、普格、冕宁、越西、甘洛、美姑、雷波);贵州(长顺、瓮安、独山、罗甸、福泉、都匀、惠水、贵定、三都、贵阳、开阳、修文、清镇、水城、盘县、遵义、绥阳、道真、习水、赤水、仁怀、安顺、平坝、江口、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松桃、兴义、兴仁、普安、望谟、册亨、毕节、大方、纳雍、凯里、榕江、雷山、都匀、荔波、梵净山);云南(镇雄、麻栗坡、胼边、景洪、东川、罗平、会泽、彝良);湖北(鹤峰、建始、咸丰、来风、宣恩、利川、恩施、巴东、五峰);湖南(新宁、武冈、桑植、洪江、凤凰、永顺);西藏(波密);江西(九江、武宁)、长江三峡库区、广东新兴、广西环江、河北保定、江苏南京。
材料类别:取生长期的腋芽,在无菌条件下于70%
乙醇中浸30秒,用0.1%氯化汞溶液消毒4分钟,无菌水洗净,进行接种。
培养条件: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
NAA0.1ppm,KT0.5ppm,
蔗糖3%,琼脂0.55%,pH5.8,培养室每天光照时间16小时,光照强度2000-3000勒克斯,室温25±2℃。
生长与分化情况:培养12夭后,腋芽膨大伸长,7夭后,每个外植体上分化出5-8个丛生状芽,20天后,丛生芽伸长到0.5-1厘米。切下丛生芽,在500PPm
IBA溶液中浸一下,移植到珍珠岩和泥炭土(体积比1:1)的基质中,在室温25℃、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诱导生根,15天后即从芽基部长出新根获得完整植株,生根率为95%。20天后将生根小苗移植到泥炭土中,用玻璃板覆盖,保持湿度,放在散射光下,2周后揭去玻璃板,试管苗成活率为90%。
经济:川莓是中国特有种,属小果类果树,其聚合果肉质多浆,果味酸甜,含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茎无刺,除了可以直接栽培利用外,并且是优良的育种材料。川莓可提制栲胶;茎皮作造纸原料;种子可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