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硬皮肿腿蜂,外文名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
四川农业大学森保室周祖基教授发现于四川,
中国林科院森保专家萧刚柔先生1995年鉴定为新种。
分类地位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属膜翅目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四川农业大学森保室周祖基教授发现于四川,中国林科院森保专家萧刚柔先生1995年鉴定为新种。和
管氏肿腿蜂一起广泛应用应用于
松褐天牛、
花椒虎天牛、青杨天牛、
双条杉天牛等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
形态特征
川硬皮肿腿蜂雌雄差异明显,雌蜂绝大多数无翅,雄蜂基本上都有翅。雌蜂个体较大,寿命较长,而雄蜂个体约雌蜂的一半,寿命约3-5天。
无翅雌蜂体长约4mm,无单眼,体黑色,具光泽,头部呈方形。有翅雄蜂体长约2.5mm,具单眼,体黑色,具光泽。
生物学特性
川硬皮肿腿蜂个体发育的特点是由卵到成虫的4个阶段中,历期逐渐增长,即成虫期>蛹期>幼虫期>卵期。在4~7月的常温下由卵发育至成虫羽化需22天~38天。成虫寿命6月平均可达51.62天,越冬代成虫寿命可达200天以上,最长可超过300天。该蜂在四川以成虫在天牛蛀道中越冬,翌年4月~5月在气温超过20℃时开始外出活动,寻找寄主,发现寄主痕迹后即钻入其中,沿蛀道追寻寄主,找到寄主后即先行麻痹,再进行补充营养、产卵寄生和护幼管理。在寄主上的产卵量依寄主大小而定,可由数粒至百粒以上。幼蜂老熟时将寄主吸食殆尽后,在母蜂协助下分散结茧化蛹,待子代蜂成虫羽化即同母蜂一道钻出蛀道另觅寄主。母蜂一生可寄生多头寄主。每雌产卵量平均为60粒以上,最高可达185粒。该蜂雌雄性比较高,雌∶雄为6.7~7.3∶1。未交配雌蜂亦可产卵孵化,但只能发育为雄蜂。
川硬皮肿腿蜂有较强的抗逆能力。虽属较喜高温的虫种,但对低温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室内将羽化不久的该蜂在-18℃的低温下处理一分钟,取出后大部分可逐渐恢复活力,而经过逐渐降温过程的在-8℃低温下处理一星期,温度回升后几乎全部都能正常活动。1997年在四川中西部海拔近2 000 m处的花椒树上放蜂,第二年4月可见顺利越冬后的该蜂仍在被寄生的
花椒虎天牛的蛀道中。
防治实践
1996年已开始川硬皮肿腿蜂防治钻蛀害虫的应用推广试验。先后在粗鞘
双条杉天牛、双条杉天牛、
云斑天牛、花椒虎天牛、星天牛、
松褐天牛等害虫上进行过试验。除云斑天牛外,通常均有较好的效果。但该蜂治虫必须考虑肿腿蜂与防治对象两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放蜂时机及放蜂量、放蜂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处理不当会大大降低防治效果。迄今为止,列入工程防治的面积将达到5 000 hm2次。除防治森林蛀干害虫外,已延伸到对经济林和城市园林树种的钻蛀性害虫的防治。
产业化
川硬皮肿腿蜂虽然起步比
管氏肿腿蜂晚,但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国内能大量提供川硬皮肿腿蜂的单位有: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生物防治工程中心和
四川农业大学森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