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植
“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公安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
崔道植,男,朝鲜族,1934年6月生,1953年12月入党,吉林梅河口人,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处长、高级工程师。全国公安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中国“刑警之魂”、公安战线的“瑰宝”,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4年6月,崔道植出生于吉林省梅河口一个佃农家庭,在他4岁的时候没了爸爸,6岁没了妈妈,成为一名孤儿;1946年,12岁的崔道植成为一名儿童团团长,从那时起,参军入党便成为他的志向。
1951年,崔道植放弃保送高中的机会,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工作需要,成为一名朝鲜语翻译员,为抗美援朝战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53年12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作经历
1955年,崔道植从部队被抽调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开始从事刑侦技术工作,成为了国家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并且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位刑侦技术人员,先后在中央民警干校(现中国刑警学院)、哈尔滨市工人业余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深造学习。
1981年,黑龙江牡丹江市发生一起命案,致命伤为刀伤。法医在受害者腹内发现了唯一的线索——一枚残留指甲游离缘,推断是犯罪嫌疑人同被害者搏斗时用力过猛,导致指甲被撕断。但当时DNA技术还未面世,指甲鉴定技术在我国刑事技术领域仍是一片空白,为此崔道植迅速建立课题,展开研究,并让办案人员把所有嫌疑人的10个指甲一一剪下,“跟现场遗留的那片指甲游离缘一比对,确认与一名嫌疑人右小指游离缘样本高度吻合,凶犯最终落网。”
1994年,崔道植在黑龙江省公安厅退休,然而退而不休,始终工作在刑侦一线,每年都要十几次被抽调参与疑难案件侦破工作。
199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聘为首批特邀刑侦专家,被誉为中国警界的“国宝级”专家。
2020年,黑龙江省命案积案指纹会战中,崔道植带着眼伤工作三天两夜,通过比对70余起疑难命案现场指纹,破获了多起案件。
2021年,基层公安机关给崔道植传来一枚变形指纹,崔道植连续工作九天九夜,最终成功比对出八个可以定罪的证据特征,成为定案铁证。
人物事迹
侦察弹痕破案
1996年3月至12月,北京、河北连续发生7起袭击武警、驻军哨兵,抢劫武器弹药、持枪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采用暗中埋伏、暴力偷袭的作案手法,打死、打伤军警人员7名,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到了1997年七八月间,中共十五大召开前夕,新疆又接连发生3起持枪抢劫巨额现金案。连续发生的案件震惊全国,公安部将此案列为1997年“中国刑侦一号案”,以新疆为主战场全力展开侦破,国际刑警组织也将此案列为当年国际第三号刑侦重案。
1997年8月,公安部刑侦局枪弹痕迹鉴定专家崔道植从黑龙江紧急调派到新疆,作为中国首席弹痕专家,崔道植的独门秘笈就是辨别纤如发丝的弹痕,经过平时对各类子弹数以万计的鉴别,崔道植已练得“火眼金睛”。崔道植在与同事经过4天连续工作,最终得出3点结论:新疆3起案件的弹头、弹壳均为同一支“八一式”步枪发射的;新疆和北京“1996·12·16”案现场弹壳为同一支“八一式”步枪发射的;根据作案者熟悉两地的情况分析,歹徒很可能是在北京犯罪后被送往新疆服刑的人员。崔道植的3条意见为指挥部作出并案侦查的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侦查方向,刻画了犯罪嫌疑人的形象。一周后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白宝山的情况与崔道植的判断完全符合。
甄别指纹破案
2007年8月8日,黑龙江省公安厅接到由公安部信访局批转的牡丹江市宁安县李某母子二人被杀的上访材料;该案案发于2002年1月8日,此案久侦不破的关键在于,案发现场只残留了一枚不完整的血指印。这半个血指印,经过多家权威鉴定机关检验,均得出“指印特征少,不具备认定条件”的结论。
此后,当地公安机关认为死者的丈夫有重大嫌疑进行了两次审查,但均因其口供与现场遗留的证据不符而被放回。为此崔道植利用自己研制的“痕迹图像处理系统”,经过反复观察检验,发现有7点比较稳定的个别特征,具备同一认定的条件,并从中发现了多个细节特征,从而认定嫌疑对象作案证据不足。
为了重新确定嫌疑对象,经过两个多月的排查,办案民警又向崔道植提供了42名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崔道植利用两天两夜的时间,把这42个指纹都看完了,其中有一个叫崔某的人的左拇指印在种类、个别特征的数量、位置、相互关系上均符合,但即便这样,也没有过早下结论。多年来,崔道植始终坚持科学、准确、规范、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一份鉴定,既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纵一个坏人,为此又亲自来到了宁安县重新捺印崔某的指纹,再次进行认真对比,通过这次检验,在原有相同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相同特征。经过论证无任何差异点,崔道植出具了同一认定的鉴定书。根据这个指纹,公安机关立即对崔某进行了讯问,真凶终于在雪藏5年后露出马脚。
鉴定猎枪痕迹
2000年12月9日,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一起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4名蒙面歹徒冲入郑州市某银行,用炸药炸开营业柜台的防弹橱窗后,当场抢走200多万元现金。此案颇为棘手的是歹徒在行凶过程中使用的是猎枪,由于当时公安机关对弹道分析的对象还仅限于军用枪弹,有关猎枪的弹道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以猎枪作为凶器的个案数量开始上升,从那时起,崔道植开始着手研究猎枪和小口径枪射击弹痕的形成机理和弹道规律。2000年,在崔道植的指导下,哈尔滨市公安局和黑龙江省公安厅分别完成了“根据猎枪、小口径枪射击弹壳痕迹判别枪种”的科研课题。
在拿到案发现场提取到的4枚猎枪弹壳和1发猎枪子弹实弹后,崔道植发现弹底火帽留下了弧形痕迹,针对这很特殊的弧形线,一毫米的差就能区分开这是重庆还是湖南造的猎枪。当时,就指出作案的猎枪是湖南某猎枪厂生产的。崔道植对猎枪种类的精确鉴定,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循着这个线索,2001年6月13日,警方抓获主犯张书海,并在其住处查获5连发猎枪一支以及猎枪子弹数百发。令人惊奇的是,这支猎枪的生产厂家竟与崔道植的鉴定结论完全吻合。
填补技术空白
1981年以来,崔道植在枪弹痕迹检采方面撰写一系列论文,完成手印、足迹、枪弹痕迹等7项科研课题,开创“指甲同一认定”、“牙痕同一认定”的先河,研发现场痕迹物证图像处理、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崔老退而不休
崔道植退而不休,在他摆满各种检验仪器的公寓里,不断接收公安部传来的痕迹鉴定样本及检材,为各类案件提供技术支持。每年,他奔波于全国各地,参与侦破的重大刑事案件多达数十起。还是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老人曾克服诸多困难,填补了我省猎枪弹道痕迹不再无法鉴定的空白。近年来,除了外出办案,崔道植就在家中埋头整理幻灯片,将这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整理出来。
淡泊身前名利
2006年,崔道植荣获全国公安科技突出贡献奖,得到40万元奖金。这笔钱他自己没留一分钱,给黑龙江省公安厅、哈尔滨市公安局添置了设备,还购买鉴定器材捐助兄弟省市公安机关。
主要成就
学术论文
自1981年以来,崔道植围绕枪弹痕迹检验先后撰写了《根据7.62mm手枪射击弹壳痕迹判断射击枪种的探讨》《64式手枪指示杆痕与59式手枪抛壳挺痕位移的研究》等论文。同时,还开创了指甲同一认定、牙痕同一认定并侦破疑难案件的先河;后来承担研究《人手各部位长宽度与身高、年龄、体态的关系》、《指甲同一认定》等课题,其立项研究的《痕迹图像处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痕迹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人才培养
在公安刑技事业中,崔道植收徒传艺,将毕生所学和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为让更多年轻民警学习到刑技知识,他将自己参与办理案件的现场资料、经典案例整理成PPT分享给学生。
科研成就
退休后,崔道植和同事研究出的“弹头膛线痕迹自动识别系统”通过了部级专家鉴定。该系统中的“制模片”和“弹痕展平装置”已被全国近40家单位采用,破获了一批涉枪案件。
所获荣誉
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被公安部聘为首批特邀刑侦专家。
2006年,荣获全国公安科技突出贡献奖。
2018年12月,崔道植被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评选为“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并获评:他,是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
2019年年初,崔道植被黑龙江省公安厅授予“龙江公安特别贡献奖”。
2019年7月,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之际,崔道植被评选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2019年9月,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奋斗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决定,授予崔道植等人“最美奋斗者”称号。
2019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作出决定,授予崔道植“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2019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授予崔道植“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向崔道植同志颁授“七一勋章”。
2021年12月,崔道植荣获2021年度法治人物,其颁奖词是:看痕知枪,观弹识人,你用不懈努力练就火眼金睛,用细微物证解开罪案谜题。把细致做到极致,你画出点睛之笔;以生命传承使命,你书写警界传奇!你是重特大疑难案件的“终结者”,初心不老,信仰不移!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崔道植在入党申请书上曾这样写道,“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级给我的一切工作,我都是热爱的,因为这是人民给我的……”
2006年的一次全国公安会议上,崔道植曾说,“我愿为公安事业继续奋斗十年!”如今,他的信念依然是“组织有召唤,我立即起身!”“每破一个案子,就年轻了一次”。
2021年6月29日,在获得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时,崔道植这样说道:“这枚沉甸甸的奖章不仅是颁发给我个人的,这份荣耀也属于全国200万公安民警,更是对公安队伍的褒奖和肯定,这份荣誉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橄榄绿,也属于今天这个时代的警察蓝。”
2022年5月25日,崔道植在参加完“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后,这样说道:“我今年88周岁了,给我留的时间不多了,但是如果党需要,我拎着包就出现场(工作),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无悔誓言。”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崔道植获得“七一勋章”,是公安系统唯一一名获得者。记者采访了崔老,了解他的获奖感受和数十年如一日为公安事业奋斗的故事。
记者: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获得“七一勋章”,您有什么感受?
崔道植:获得这枚宝贵勋章的同时,也见证了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感慨今天我们国家的和平稳定、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恩我们党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磨难与挑战,风雨兼程,换来的盛世太平,向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党致敬!
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我颁发的“七一勋章”,对我来说,这是一生中最高的荣誉,我感到无上荣光。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我们这一代人是吃苦牺牲长大的,从我参加志愿军后入党的那个时候起,我就告诉自己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这也成为我一生的精神支柱和工作动力。
我是一个出生在旧社会贫苦农民家的孩子,童年经历过伪满洲国时期的黑暗统治。我4岁没了爸爸,6岁又没了妈妈,忍饥挨饿、生活没有尊严,地主家锅底一块焦糊锅巴也要和姐姐推来推去谁也舍不得吃。直到新中国成立,人民得到解放,我们小学、中学念书的费用,都是政府助学金资助的,在我心中,党是我的母亲,祖国是我的母亲,是党解放了我、养育了我、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的生命、我的一切都是党给我的。我对党,始终都深怀感恩之心。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看到如今国家这么强大,我时常感慨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做到“饮水思源”,始终保持初心,立足平凡、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一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不负使命与信仰。
这枚“七一勋章”,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属于全体党员民警,属于光荣的人民公安事业。从事刑侦工作60余年,我始终怀揣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对工作的赤诚热爱,我一定更好地发挥余热,为公安事业增光添彩,不遗余力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
记者:是什么让您开始从事痕迹检验工作的呢?您从警至今,先后帮助破获了“白宝山案”“张书海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累计鉴定痕迹物证超过7000件,并且无一差错,这是怎么做到的?
崔道植:我从15岁开始,就一次又一次申请参军,终于在17岁如愿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5年,我所在部队集体转业,那是我与公安刑事技术工作结缘的开端。后来,组织又安排我去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习。一进学校,我就对痕检专业特别感兴趣。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晚上还跑到食堂、厨房四处“借”光看书,当时我就想,组织为我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与经费,我一定要把学习学好,回到工作中报答党和国家。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刑事科学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医学、数学和逻辑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为之后的痕检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1975年,公安部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刑事技术工作会议上,我与其他4省的同行承担了《人手各部位长宽度与身高、年龄、体态的关系》的科研课题。经过4年不懈努力,我们共搜集了1.25万人的12.5万份指纹卡,我运用数理统计学对国人手掌各部位长宽度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首次测得了国人手掌各部位的正常值和它与人体身长、年龄、体态的关系,为利用现场手印分析犯罪分子某些生理特点提供了新的依据。
我认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就是对党和人民的最大忠诚。痕迹检验包括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等……痕迹常常很微小,检验一个弹头在显微镜下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拼的就是耐心和责任心。“白宝山案”也好,“张书海案”也好,这些案子的关键其实在于平时的积累,我把国家生产的所有猎枪弹壳的痕迹都照了下来,大概照了几千张照片,我这60多年来办理枪弹案子,随时办案,随时收集。再比如说,一把枪的膛线会被磨损,弹壳弹头上留下的痕迹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就做试验,一把枪打到3000发,按照部队的标准来说,这个枪就基本上达不到正常的弹道痕那个要求了。我一个一个照相,看能不能对上,一直对到第3000发,当时没有什么自动识别系统,这是最笨的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得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下“笨功夫”。
记者:您带头攻克了很多项科研难题,主持研究的痕迹图像处理系统、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等,更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在全国多地推广使用,破获了一批涉枪案件,那么您发明“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的契机是什么呢?
崔道植:1995年,那时全国涉枪案件形势仍处于上升趋势,公安部在“十五攻关”规划中列入了《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的课题。当时,我已经62岁,虽然从正式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还总想着是不是能为国家弹道痕迹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做一些贡献。
尤其是1997年,我参观了公安部举办的国际刑侦器材展,展会上看到加拿大、美国的《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心里更是着急,干了一辈子枪弹痕迹检验工作,却没有研究出我们自己的系统,说实话,我内心有愧。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暗暗地下了决心,非要攻破这个“堡垒”不可。我先后访问了国内7所高校和3个精密仪器研究所,去了国内3大铝厂和铝箔片厂,设计了4张模型图,找了4家机械加工厂试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年多的研究,终于发明出了一种用特制铝箔胶片提取痕迹的技术,并获得了发明专利证书。如果说这些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那都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并且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记者:听说您发明的展平器获得了专利,您却把专利献给了国家,请问您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崔道植:我当时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于枪弹痕迹案件的破案,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使用,那就违背了当时我发明它的初衷。当时,我拿出工资去研究展平器是源于对党的感恩、报恩思想,在研究的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是源于对党的感恩、报恩思想。这个专利本身对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大作用。我后来用自己的工资,制作了12台展平器,捐献给西北地区相关省份的刑事技术部门,支持一线实战。现在看到这个发明在全国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实战效果,我觉得很欣慰。2006年我因为获得全国公安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40万元奖金,我捐献给黑龙江省公安厅用于刑事技术研究更是源于对党的感恩、报恩思想。总之,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的一切也都要交给党。
记者:您现在已经87岁了,是什么支撑着您一直做这项工作?您还会继续做下去吗?
崔道植:我其实没有退休的概念,现在也在继续做着痕迹检验工作。总是有人问我累不累,我认为人的心中一定要有理想、有信仰,有了理想和信仰,工作、生活就不会累,工作就会充满干劲,就不会有什么白天黑夜。更何况,物证送到我这里时,基本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了,如果我不能攻破难题,就要有人含泪蒙冤、有人逍遥法外,为了真相,我加班辛苦一点又算什么呢?我现在每天都在整理过往侦办的典型案例资料,人的生命不是无限的,给我留的时间不多了,我想给年轻人留一点东西,让他们做参考。
我入伍时指导员送给我两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方志敏写的书。我清楚地记得方志敏写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按照党对我的要求,我基本上做到了问心无愧。就像几十年前,我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的:“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级给我的一切工作,我都是热爱的,因为这是人民给我的……”这一点,我从未忘记,也从来没有改变过,只要我的脑子还好使,国家的调派安排,我一定服从。只要我的眼能看、腿能动,我就要为党的刑侦事业工作到最后一刻。只要国家需要,一声召唤,我将立即起身!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做这项工作!
家庭情况
妻子:金玉伊,曾在卫生站做过护士,2016年,崔道植的妻子金玉伊被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她不认得三个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唯一记得的是“上省公安厅,找崔道植,搞枪弹检验”,妻子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和崔道植以及他的事业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2020年1月,金玉伊去世。
大儿子:崔成滨是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刑侦信息化专家。
二儿子:崔红滨是省公安厅反邪教总队业务骨干。
三儿子:崔英滨继承父业,在哈尔滨市公安局从事痕迹检验工作,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哈尔滨大工匠”等荣誉称号。
逸闻轶事
1951年,崔道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指导员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给他。书中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影响了他的一生。
崔道植以“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为座右铭。在岗时,工作通宵达旦,很少顾及家庭。退休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顾及自己的身体。
人物评价
这位贡献卓著的神探,对于别人“当代福尔摩斯”的美誉连声推辞不敢当,然后就安静地坐着不再发声。可当话题转到案子、转到他热爱的专业时,明显看出他眼里闪现的光芒。细致的讲解、丰富的肢体语言、言语间流露出的欢快与自信,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年近九旬老人所展现的状态。
弹道有痕,岁月无言。2019年,崔老依然精神矍铄地伏案工作、照顾老伴,整理案件资料。他劝勉年轻人要多看书,尤其要了解祖国的发展史,那样会更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所担当的职业,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做起,把困难当成自己要学习的下一课题,在实际工作中绽放出生命的绚烂。(黑龙江日报 评)
崔道植像极了一名时刻准备着的战士,只要组织有召唤、只要工作有需要,耄耋之年的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冲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刑事技术鉴定工作中。崔道植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的一切也都要交给党。”听党话,跟党走,完成好党交给的每一项任务,成为崔道植一生的执着信念和精神力量。
崔道植就是这样的“传奇”,他已然成为黑龙江公安民警的精神标杆,为广大公安民警提供着“精神导航”,指引广大公安民警将“道植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起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磅礴“动能”。
回望崔道植刚参加工作时,刑事技术这个警种刚刚起步,困难重重。作为共和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崔道植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精神,开始了艰苦的拓荒。只要工作需要,崔道植什么都能克服,为了工作,他不惜倾尽所有。而后,为了刑技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崔道植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业务骨干和技术精英。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国家级刑侦专家,破案无数的刘忠义,就是崔老师学生的优秀代表之一。龙江刑事技术战线精英,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高馨玉也是在崔老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评)
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典型的力量是永恒的。作为共和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崔道植从事刑事技术工作60余年,为七千余件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平均每三天鉴定一件罪案痕迹,无一起错案,被誉为中国警界重大疑难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崔道植同志坚持忠诚履职,人民至上,做大工匠,当老黄牛,是我国刑侦战线的杰出代表。(中国青年网 评)
人物影响
书籍类
2021年3月16日,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庆祝建党100周年主线,在公安机关党史学习教育和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大力弘扬公安英模精神,教育引导全警接续奋斗,由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刑事侦查局,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刑警崔道植》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由公安作家冯锐历时两年深入采访、精心创作而成。该书艺术地再现了崔道植衷心向党、潜心钻研、能征善战、无私奉献的奋斗历程。作为共和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崔道植从事刑事技术工作60余年,为7000余件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平均每三天鉴定一件罪案痕迹,无一起错案,是我国刑侦战线的杰出代表。
纪录片
2022年6月,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先生》第五季,介绍了中国“刑警之魂”崔道植的故事。
艺术形象
2021年,电影《去找崔道植》(又名《神探崔道植》)已立项备案完成,即将进入筹备阶段。本片讲述了我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黑龙江省传奇警探崔道植人生中的五起大案,以及在这五起大案串联起的人生中,对工作的无怨无悔,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妻子迟到的愧疚和深切的爱意。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0 09:1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