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桥镇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辖镇
崔家桥镇,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辖镇,地处汉寿县南部,东、东南与龙潭桥镇军山铺镇相接,南与益阳市桃江县三官桥乡相邻,西南与桃江县修山镇,西北抵太子庙镇,北靠岩汪湖镇。辖区总面积151.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崔家桥镇户籍总人口56902人。
历史沿革
原三和乡
民国时期,属毓德铺乡。
1950年,属汉寿县第三区三和、金牛、金和、龙谷4乡。
1952年,属第十区三和、三合桥、金牛、金马、宝塔铺、樟树洲、龙谷、龙和8乡。
1956年5月,撤区并乡,设三和乡。
1958年9月,并入崔家桥公社。
1961年10月,析置三和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原毓德铺镇
民国时期,属汉寿县毓德铺乡。
1950年,属第三区毓德、东仓、永固3乡。
1952年,属第十区毓德铺、南阳嘴、永固、东仓、相公山等乡。
1956年5月,撤区,设毓德铺乡,驻毓德铺。
1958年9月,并入崔家桥公社。
1961年10月,析置毓德铺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同年6月,乡改镇。
原崔家桥镇
民国时期,属汉寿县毓德铺乡。
1950年,属汉寿县第三区金和、植木山、龙潭、大桥4乡。
1952年,属第十区廻龙潭、植木山、砖墙、大塘、大桥、东花、油草冲7乡。
1956年5月,撤区,设崔家桥乡,驻崔家桥集镇。
1958年9月,改崔家桥公社。
1961年10月,析崔家桥公社西南部置三和公社,析东北部置毓德铺公社。
1984年3月,改崔家桥乡。
1994年8月,乡改镇。
撤并后
2015年12月,撤销三和乡、毓德铺镇,将三和乡毓德铺镇、崔家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崔家桥镇。
行政区划
2008年,增设岩坝桥居民委员会。
截至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辖岩坝桥1个居民委员会,油草冲、大桥、马家冲、蔺家山、铁厂湾、东花、花山口、连家坝、崔家桥、砖墙、小西、大西、廻龙潭、九灵、东阳15个村民委员会,林家冲1个林场;下设2个居民小组、14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崔家桥镇辖3个社区,1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连家坝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崔家桥镇地处汉寿县南部,东、东南与龙潭桥镇军山铺镇相接,南与益阳市桃江县三官桥乡相邻,西南与桃江县修山镇,西北抵太子庙镇,北靠岩汪湖镇。辖区总面积15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崔家桥镇地处丘陵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原三和乡地处雪峰山余脉金牛山脚下。境内最高点位于金牛山,海拔344.5米,最低点海拔28.5米。
气候
崔家桥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春季阴雨多风,初夏雨量集中,中后高温炎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
水文
崔家桥镇境内有小溪港9条,主溪崔家桥河属沅水水系,源于桃江县枯水岭,经三和乡于崔家桥镇大西冲村鹅公湾入境,流经境内大西冲村、崔家桥村、岩坝桥社区,经崔家桥村陡山大坝流入毓德铺镇,泄入南湖撇洪河,境内长3.5千米。
自然灾害
崔家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灾。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主要矿产资源为黄金硫铁矿石英砂、煤炭、花岗岩。盛产楠竹、油茶、杉木及各类木材。河中盛产甲鱼,有“甲鱼之乡”的美称
截至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耕地面积15879.9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辖区总人口179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00人,城镇化率6.1%。另有流动人口850人。总人口中,男性9165人,占51.2%;女性8735人,占48.8%;14岁以下3168人,占17.7%;15~64岁11670人,占65.2%;65岁以上3062人,占17.1%。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原崔家桥镇人口出生率12.4‰,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6人。
截至2017年末,崔家桥镇常住总人口49571人。
截至2019年末,崔家桥镇户籍总人口56902人。
经济
综述
2004年,原崔家桥镇生产总值47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9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8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289元。
2011年,原崔家桥镇农业总产值6413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44%;农民人均纯收入5038元。工业总产值3992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27.4%。财政总收入5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4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2015年,原崔家桥镇生产总值达2876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40元;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210万元。
2019年,崔家桥镇有工业企业10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5个。
第一产业
崔家桥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原崔家桥镇稻谷产量7600吨,人均425千克;油菜种植面积9800亩,产油菜籽1058吨。
2011年,原崔家桥镇生猪饲养量18620头,年末存栏9074头;牛饲养量196头,年末存栏189头;家禽饲养量19.1万羽。
截至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累计造林1200亩。
崔家桥镇渔业以淡水鱼、甲鱼为主。2011年,原崔家桥镇人工养殖甲鱼480亩,产值518万元;养鱼5704亩,产值225.4万元。
2011年,原崔家桥镇各种农业机械4013台,总动力25950千瓦。
第二产业
崔家桥镇工业以采矿及加工业、建筑业为主。2011年,原崔家桥镇工业企业48家,职工380人;工业总产值3992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27.4%。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有商业网点28个,职工28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150万元;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3800万元。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邮政业务总量116万元,其中纯收入25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8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4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各项贷款余额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
交通运输
崔家桥镇境内有石长铁路和长常高速公路过境;319国道由东向西过境。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有县、镇、村级公路10条,总长60千米。汽车站1个。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2.7米;道路铺装面积13000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1.8平方米;桥梁2座,总长度30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467人,专任教师15人;九年义务制学校1所,在校生152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061人,初中在校生467人,小学专任教师50人,初中专任教师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2个;藏书58000册;音乐、书法、摄影及文化业余创作人员达185人。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电视用户65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5个;病床60张。专业卫生人员48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4户,人数76人,支出19.6万元,月人均215元;城市医疗救助2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61人次,共支出68830元。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3户,人数572人,支出52.8万元,月人均77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2人,支出9.6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6人,支出21.9万元,比上年增长50%。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社会福利费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5%;敬老院1家,床位50张。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5万元,比上年增长4.4%;基金支出合计22万元,比上年增长4.1%。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有邮政所1个,征订报刊、期刊6348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4800f1,固定电话用户1400户,移动电话用户700户,互联网用户6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原崔家桥镇内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14座,山塘185口,小溪港9条,有电力排灌站8处,装机8台,容量800千瓦。
历史文化
崔家桥镇,相传清代安化县崔姓人氏流浪至此定居,勤劳致富。后人以其遗产建桥于宅前的溪河上,称崔家桥,境名由此而来。
风景名胜
崔家桥镇境内蔺家山为汉寿县县境四大名山之一,山麓建庙宇,内有三国汉寿亭侯关公像。
地方特产
汉寿甲鱼,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崔家桥镇为养殖地。
汉寿甲鱼体型较大,呈长椭圆型,背部有肋8~9根,裙边宽厚呈半圆状;表皮光滑,呈墨绿或黄褐色;腹部白里透红无色斑,肉眼可见毛细血管,腹甲外显清晰;雄性尾粗短;肌肉纹理清晰,腹内脂肪呈蛋黄色;口感细嫩、清香,裙边软糯、有嚼劲。
2011年0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汉寿甲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汉寿甲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参考资料
崔家桥镇2020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19:3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