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士威
高丽王朝大臣
崔士威(961年—1041年),高丽王朝前期大臣。字动寰,水州(今韩国京畿道水原)人。曾参加第二、三次辽丽战争,官至内史令,谥号贞肃,配享高丽显宗庙庭。
人物生平
崔士威由干吏起家,到高丽穆宗末已累官至户部侍郎、侍御史。在除掉金致阳、迎立王询(高丽显宗)的过程中,他“奏差检卫,俾逭阽危”,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显宗即位后,他升为刑部尚书,并于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十月被任命为统军使,抵御契丹。他率诸将分军出龟州北恧顿、汤井、曙星三道,被契丹击败。
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三月二十八日,获授参知政事。七月初二日,外放西北面行营都统使。八月二十八日,拜西京留守。九月初六日,授吏部尚书。
统和三十年(1012年)二月二十日,他被任命为内史侍郎平章事,成为宰相。
开泰三年(1014年)四月二十一日,升门下侍郎平章事。
大中祥符十一年(1018年)十二月,契丹又攻高丽,崔士威当时可能已出为东北面行营都统使,故参加了抵抗契丹的战争,并取得战功,“所擒馘杀伤人马、骆驼及夺掠将去乡人顿留者,不可胜数也”。
战后,他于天禧三年(1019年)十二月十五日被封为清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天禧五年(1021年)八月二十八日,拜检校太师、守门下侍中。十二月十七日,判尚书吏部事。在此期间,他进爵为清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先后加加“推忠佐理同德功臣”与“匡国功臣”号。到天禧五年(1021年)七月,已进爵为清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太平七年(1027年)正月十日,拜太子太师。
崔士威在战后主张对契丹采取稳健政策,缓和与契丹的关系。在群臣反对在契丹不归还被扣高丽使者的情况下归还被高丽扣留的契丹使者耶律行平(耶律资忠)之际,他力主归还耶律行平,并得到显宗采纳。太平九年(1029年)渤海人大延琳反抗契丹时,他先反对郭元提出的趁机取鸭绿江东岸的主张,郭元果然没有得手;接着又反对援助大延琳的部下大延定,与蔡忠顺进言:“兵者危事,不可不慎。彼之相攻,安知非我利耶?但可修城池,谨烽燧,以观其变。”得到显宗采纳。
太平十年(1030年),崔士威请求致仕,显宗不允,令五日一朝。
太平十一年(1031年)五月十一日,显宗命崔士威以内史令致仕。十余日后,显宗去世,高丽德宗即位,仍令崔士威五日一朝,到内史门下省办公。
重熙十年(1041年)三月初四日,崔士威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赐谥贞肃,赠太师。
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五月二十五日,高丽文宗下旨将崔士威配享显宗庙庭。
历史评价
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
崔士威墓志铭.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9 20: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