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丛
连座峰林
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峰丛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边缘部分。经过强烈和长期的岩溶发育,特别是在潮湿的热带条件下,只有石灰岩残留物矗立在下面的不溶岩石之上。这些遗迹通常呈小而陡峭、洞窟形式的喀斯特丘陵,称为峰丛.
基本信息
峰丛代表峰林地形中代表发育较早阶段,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峰林、洼地形成之后,地壳上升,岩溶进一步发展改变而成。广西西部,靠近云南、贵州高原的边缘部分都发育了峰丛。不过,典型的峰丛出现在地形切割深,地下水位深埋区域,在中国覆盖面积约为14万~16万平方公里
岩溶地质学术语
peak cluster
又称麻窝状岩溶(cockpit karst)。指连座的峰林。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形的马鞍形地。峰丛主要分布在桂西、桂西北与云贵高原的边缘部分,相对高度一般为200~300米,而高的可达600米以上。峰丛之间,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很发育,常形成峰丛洼地或峰丛漏斗的组合形态,以红水河上游最为典型。如黔南惠水罗甸一带,以及黔西南兴义等地,邻近红水河与南盘江的岸坡地带,这种地形十分发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9 20:2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岩溶地质学术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