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方言
中国方言
峨眉方言属西南官话系统,在四川方言中属于赤灌片-岷江小片,是中国汉语的一个分支,在语言、词汇和语法上都有其特点。明、清由于几次较大的移民迁徙,外来人与本地人在语言上互相同化,形成了以不同于西南官话-成渝片的川西语系。
方言概况
峨眉语言与邻近各县大体相近,但又有一定差异。与邻县接壤地方,因互相影响,在语言和语音上常产生中和、含混现象。如峨眉人称呼第二个女儿为“二(ēr)姑儿”,而与夹江县相邻的悦连乡有的地方则称“二(er)女子”。其中“二”字的读音属峨眉音系,而“女子”的称呼则是受夹江语言的影响。又如:与乐山市中区苏稽镇严龙乡毗邻的符溪镇人说“昨天”为“晏(yàn)天”,称“昨晚上”为“晏(yàn)晚夕”,与严龙口音相近,为中和语言。
峨眉方言在语音上各地大体一致。就单音字来看,山上山下,城内域外差异不大,只是山区念得多些,土俗词语也多些。如平坝区说吃饭为(cī)饭,而龙池、悦连等山区则说成(kēi)饭。但在部分接壤区和边远高山区仍有一定的分歧现象。
峨眉人对外地方言非常敏感。外地人只要开口讲话,他们马上就能分辨出你是哪里人。特别是建国后,随着峨眉交通的发展,每年从全国各地到峨眉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现在,峨眉人已经习惯于听各种不同的口音。并且常常根据对方的口音也学着用相同的口音对话,哪怕讲得很别扭,也尽量这样做。特别是生意人更是这样。过去峨眉人做买卖时常讲的“一角”、“两角”,现在也跟着外地人讲“一毛”、“两毛”。在峨眉城镇人的方言和语音中,正在逐渐摒弃过去那些十分土俗的方言和特别重涩的语音。
特殊语言习惯
儿化词
峨眉方言里“儿化词”很多。其组成特别是在一个单音或多音词后面都有一个“儿”字。如姑儿、毛梨儿、桑泡儿、老者儿、老娘儿等等。其读音声调以“儿”字前面的字音声调为转移,可以快速连读。但不能由此认为凡是后面带“儿”字的词都是“儿化词”。一般说来,“儿化词”里的“儿”,本身就是该词语的组成部分。而非儿化词里的“儿”,则是附加上去的语气词,虽然读起来也很象儿化词,因为峨眉人称呼细小的东西常爱在名称后面加上一个“儿字”。如鱼鳅儿、蜞蚂儿、壁虎儿、麻雀儿、小娃儿、小狗儿等。儿化词的用法一般比较固定,而带“儿”的说法就比较灵活。
拼读词
峨眉人的日常口语中还有一种拼读语言。即将方言里两个或三个音节的词拼成一个或两个音节来读,如:
没有来——拼读成:(mīu)来,
不 要——拼读成:(biào),
不怕得——拼读成:(bā)得,
一样的——拼读成:(yāng)的,
不晓得——拼读成:(biāo)得,
灵岩寺——拼读成:(lián)寺,(严寺)
但一般仅限于人们非常熟悉的日常词语,其数量也不多。
变调词
凡两个相连的去声叠字词,在说话时,后一个字音变为阴平声调,前一个字音不变,以形成语音的高低悦耳。
例:帕帕——读成pà pā
盖盖——读成gè gāi
蛋蛋——读成dà ndā n
糖糖——读成tà ntā n
睡觉觉——读成shuǐ gào gāo
小化词
在峨眉方言中,称呼幼小的东西时,习惯在该名称后面加上:“儿(ēr)子”二字来表示。如:娃儿子(儿童)、猪儿子(小猪)、牛儿子(小牛犊)、鸭儿子(小鸭)、芋儿子(芋头)、柑儿子(橘子)、树儿子(小树苗)等。
多功能词
峨眉方言中还有一个由三个象声字组成的词语——“杂各儿”(zēgēēr)。因为它可以代替人们许多想说又不便说或一时难于准确说出的意思,所以叫它“多功能词”。 例如形容一个人讲究礼貌,可以说为:“你这个人硬是‘杂各儿’”;形容一个人太不够朋友可说成:“这个人太‘杂各儿’了!”;说一个人不通人情可说成:“这个人硬是不‘杂各儿’”!;一个人脾气古怪可说成:“这个人的碑气有点‘杂各儿’”;比喻一个人很风趣也可说成:“这个人的碑气有点‘杂各儿’得很”,如此等等。这种说法虽没有把讲话人的意思明显说出来,但峨眉人一听都懂得其真实涵义。
另外还有一个奇怪的多功能词——“龙衣秀才”。这个词本是普遍流传于峨眉地区一个民间机智人物传说中的主人公的称呼。由于传说中主人公的典型性格所具有的普遍代表性,以后便成为人们借用来形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类似“龙衣秀才”性格的人,行之日久,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多功能词。如形容一个人做活路耍懒,可说成:“你这个人做活路就像‘龙衣秀才’一样!”,形容一个做事不能干,可说成:“做点事情就像‘龙衣秀才’”,形容一个人说话吞吞吐吐,也可说成:“你这个人说话咋象个‘龙衣秀才’啊!”形容走路迟缓,可说成“走起路就像‘龙衣秀才’”等等。
峨眉方言中“勒”字的特殊用法
峨眉方言中经常爱用“勒”字以加强和夸张某种动作,使你听起来特别生动有力。如说某人走路快,便说:“某人走起路来‘勒’得飞快”;某人做事快当得很,硬是“勒”得风吼;也可说走路特快,叫“勒”得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08:55
目录
概述
方言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