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峨口挠阁)
山西省代县民俗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峨口挠阁),山西省代县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关于峨口挠阁的历史发展概况,代县的史志工作者通过长期考察,追溯并考证了峨口峨口挠阁的历史,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梳理和对实物存留的研究,并结合当地流传的口头资料,总结了峨口峨口挠阁经历的六个历史时期。
(一)原始社会有巢氏至秦代模仿树源生态的生发期。衣食住行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的必需之物,与人类的生存延续息息相关,巢居是人类较为原始的居住类型之一。人类这一发明值得在每年的喜庆活动中庆祝一番,体现在峨口挠阁中便是必须以树枝作为硬件装饰,同时可以使处于高空的儿童有“树”可依,确保他们的安全。
(二)汉代至南北朝无伴奏表演到器乐和舞蹈“相和”的转型期。西晋惠帝登基后不久,大规模的胡族叛乱就发生了,人民的生活难以安定,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主中原的胡族成分复杂,主要有所谓的“五胡”。实际上,从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开始,到魏晋南北朝结束这段混乱局面止,这个时期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胡人人主中原以及胡汉文化融合。人主中原的胡人在被汉文化汉化融合的同时,也为汉人注入了胡文化的新鲜活力。于是,峨口挠阁这种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其配乐的腔调有一部分源于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胡调,这正是胡汉民族交融的实证。
(四)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初期的轻松发展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代州地区的文化进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十分活跃,群众性的演出蔚然成风,峨口铁矿还建了工人俱乐部、文艺演出队等。
民俗内容
表演形式
峨口挠阁的亮相形式为“四方团圆”,经过对扭、走“8”字、圆场转、插花等一列形式变化,挠阁队伍变换成四路纵队,面向正前方的观众原地扭动,点头致意。在亢奋热闹的音乐声中,小孩与壮汉舞为一体;演员的热情与音乐氛围融为一体;挠阁的表演内容、观众的永久期盼与天神的意旨浑然体。
剧情内容
峨口挠阁的表演内容,与全国其他各地的抬阁所表现的内容基本相通,也是取自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名著人物及戏曲的艺术造型,同样包括在其他地方抬阁中经常演绎的《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梁祝》等。但是,峨口挠阁造型与全国各地抬阁的较大不同是,所表现的重要的内容比较集中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各种人物造型。可以这样说,峨口挠阁中的造型或扮相,几乎都是杨家将戏剧人物故事的形象演绎。杨家将传说、杨家将武术套路等对峨口挠阁的造型艺术影响较大。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峨口挠阁集中反映了代县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表现出这一地域的文化特色。发掘、抢救、保护峨口挠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传承状况
由于时代的变迁,峨口挠阁已陷于濒危状态,急需保护。
传承人物
郝来喜,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峨口挠阁),申报地区为山西省代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代县文化艺术馆获得“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峨口挠阁)”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峨口挠阁)(山西省代县民俗)项目保护单位代县文化艺术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9年1月11日上午,代县峨口镇党委、政府在综合文化站广场隆重举行首届文化旅游节暨冰雕艺术节,活动上表演了峨口挠阁。
2021年2月17日,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每年春节都要举行社火活动,峨口挠阁是当地春节民俗活动中受欢迎的表演艺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26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