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溢洪道是指在坝肩或岸边离坝一定距离的表孔泄水建筑物,也称溢洪道。它由上游引水渠、控制段、泄流段、消能工和下游退水渠组成,主要用于宣泄洪水。岸边溢洪道一般利用岸坡天然台地布置,也可利用河流弯道或水库岸边的垭口地形布置,这种溢洪道在施工和运行中与大坝均无干扰。
岸边溢洪道是指在坝肩或岸边离
坝一定距离的表孔泄水建筑物,也称溢洪道。它由上游引水渠、控制段、泄流段、消能工和下游退水渠组成,主要用于宣泄洪水。岸边溢洪道一般利用岸坡天然台地布置,也可利用河流弯道或水库岸边的垭口地形布置,这种溢洪道在施工和运行中与大坝均无干扰。根据布置特征,岸边溢洪道分正槽溢洪道、
侧槽溢洪道和井式溢洪道。
正槽溢洪道的进口水流从正面进入溢洪道的泄流段,其首部设正堰,布置和水流条件均较简单,工程中采用较多。侧槽溢洪道是进口水流通过在首部设置的侧槽进人陡槽泄流段。平坝址两岸山势陡峻而又需要较大的溢流前缘长度时,可顺岸边布置侧槽溢洪道,以便加长进流长度。这种溢洪道的布置和水力条件均较正槽溢洪道复杂,其溢流前缘底部宜稍加深以保证侧堰流态稳定,侧槽尺寸和底坡应满足消能和水流转向、平稳进入陡槽的要求。侧堰可设闸门也可不设。井式溢洪道属岸边溢洪道的特殊布置型式,其进水堰轴线为环形或弧形,水流经环形进水堰流入竖井,下接隧洞。
起控制溢洪道下泄流量的作用。控制段也是挡水结构,因此应按闸坝建筑物设计,堰体结构应满足稳定及应力要求和基础防渗要求。控制段按堰流方式区分有:平底闸室(宽顶堰)、驼峰式低堰、标准实用堰,堰顶可设或不设闸门。闸门上可设或不设胸墙。当设多孔闸门时宜均匀同步开启,以防陡槽内出现较大的冲击波、水流翻越边墙造成危害。
控制段下游通过高速水流的水道。它根据不同的布置和地形条件有滑雪道、陡槽和隧洞3种型式。滑雪道是将泄水道支承在高出岸坡的混凝土构架或实体结构上,岸坡开挖较少。陡槽是建基在岸坡岩体上的泄水道,其过水表面用混凝土衬护,水面以下的边坡一般为垂直或接近垂直,对水流条件和节省开挖均有利。当岸坡高陡时,泄流段也可采用无压隧洞的形式。泄流段在平面布置上均宜采用直线,只有在受地形限制,为使水流顺利归槽时才采用弯道布置。弯道半径不宜太小,并应设渠底横向坡以减少弯道水流冲击波。弯道半径和渠底横坡只适应一定流量,当流量变化时流态将不够好,但应满足对建筑物安全要求。泄流段一般采用沿长度等宽布置,也可采用逐渐收缩的布置以减少工程量,或采用逐渐扩散的布置以减少出口消能的单宽流量。
岸边溢洪道常采用挑流消能,除造价可以节省外,其消能冲刷区远离坝址和厂房,挑流所造成的河床冲刷、雾化、回流及水位波动等问题对主体工程影响较小。其它消能方式在地形地质条件适合时也可采用,但造价较高。
是消能工至下游河槽之间的连接水道。岸边溢洪道的消能工和泄流段衬护应注意防止汽蚀和动水压力掀动破坏,除需做好表面施工平整外,尚应在衬砌分缝处设止水并在基础下设排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