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无双
中国男作家
岳无双,本名赵宇航,字凌韵,号孤儒。“80”后知名作家,诗人,诗词评论家,网络传媒职业经纪人。文风古韵盎然,文言功底扎实,笔锋锐利。其“以诚待人,想人必以诚待我”、“上人交心,其次交身,再次交酒,其下交金”等真诚的言语打动了无数同道中人。
简介
职业: 自由撰稿人,作家,诗人,诗词评论家
代表作品: 《铁血国殇系列》、《谈判专家系列》
别名: 小岳、无双、双哥
身高: 1.73m
国籍: 中国
体重: 63kg
出生地: 黑龙江、哈尔滨
出生日期: 11月8日
性格特点:傲上而不辱下。
人生格言
光阴无穷极,性命无所依。
醉卧美人膝,谈笑无还期。
——《茶后闲言》·岳无双
北国慕春朝,东峦迎秋遥。当年赋岳曲,今时凭双雕。
百马趋渐离,单骑赴康桥。异日窥许洛,不做桑榆悼。
——《病中感怀》·岳无双
文学创作
岳无双为赵宇航的笔名、网名、以及文学作品中主角名,即一切虚拟世界中的代号。2006年出道,极其擅长古文及半文言写作,先后创作铁血国殇系列之拂尘望月、若血残阳、北塞风雪、觉华烽火、狼烟再起以及未完成的碧血忠魂、侠骨犹香、吴钩断义及铁公啸天等等,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是早期部分发表的《铁血国殇之北塞风雪》。另著有都市悬疑谈判小说《神谈岳霁云》、《谈判专家欧阳羽》等。
主要作品
协商出版:
铁血国殇之北塞风雪 《神谈岳霁云》、《谈判专家欧阳羽》
未发表待出版系列(依情节顺序):
铁血国殇之拂尘望月
铁血国殇之若血残阳
铁血国殇之烽火觉华
铁血国殇之狼烟再起
铁血国殇之碧血忠魂
铁血国殇之侠骨犹香
铁血国殇之吴钩断义
个人自述
岳无双的理想,则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岳无双认为,古文或半文言文较之现今文体,犹如古时文辞较之八股,大同小异罢了。而八股文的起点高,行事循规蹈矩,框架棱角分明,所以难度很大,可一旦八股文的框架在你脑海中成型,那么不论唐诗宋词亦或是散文绝句,均可信手拈来,绝非虚言。本人目前,就选择了这么一个起点,虽说跨度很大,但我认为值得。
铁血国殇系列
章回题目成词
《少年游·燕京骤雪》(一、二回)
青衫单骑赴边城,醉酒百胜鸣。将士军前,美人帐下,南山险峰行。
锦帆百骑劫敌营,笑谈千载兵。骑虎逐鹰,计行谋听,西关镔铁迎。
《苏幕遮·策马玉关》(三、四回)
男儿泪,红颜倾,少年意气,仗义助豪英。一日忠愤效信陵,城隍庙内,横剑斩阉佞。
身方挫,过非轻,兄弟重逢,刀锋向天横。三千甲兵难再兴,欢喜岭前,良言须自省。
《破阵子·横戈荡寇》(五、六回)
百士鸣金弃暗,匹马亮银投明。一饭之恩身难报,两语不闻声渐悄,方知是今朝。
单骑掠阵擒将,横戈荡寇鏖兵。龙虎相斗见镔铁,道佛争雄失泅龙,恩怨万千重。
《渔家傲·笑里藏刀》(七、八回)
千里莺啼绿映红,壮士断腕敬古松,是非成败转头空。已寒冬,身留一剑赴愚忠。
南岭酬恩无二诺,北塞践约重一言,借刀杀人方寸间。勿争先,笑里藏刀不共天。
《浣溪沙·暮色风尘》(九回)
朔雪飘飘覆玉关,祸起萧墙耀金环,易水萧萧何辞为?
白羽神箭朝天去,抛砖引玉唯君来,黄雀在后惜吾怀。
《蝶恋花·角声满天》(十、十一回)
苍鹰伏虎身方至,紫影叹痴,无计悔今时。打草惊蛇念已迟,单骑赴义谁人知?
五行军阵鸳鸯啼,泰来否极,青衫映旌旗。龙啸西平千山寂,鹰临北巅万云低。
《西江月·塞上胭脂》(十二回)
远山茫茫观阵,近峦侃侃将兵。三军直取探囊物,谁料嫁衣他补?
大功凛凛垂成,小计隐隐无争。一合不耐紫微定,后世谁人与听!
精选段落
却说这路骑兵,不愧为满洲八旗之精锐、长矛之锋尖。略观其阵,闲静之时难如知阴,即深密藏形,似阴霾弥漫,莫变辰象;得令一刻动如雷霆,即驱兵接战,似疾雷惊闪,触之则折。只待山巅一声令下,顿时骏马嘶叫之鸣如雷公惊吼,精甲喊杀之声似共工骤临。其势犹若红云一般忽降北山之南,俨然烈焰蜂起突显前屯以西。军马积威之所至,身陷鸳鸯五行军阵中明军皆为之夺气。
人物卷宗
狼烟覆夜雪,烽火绕边关。飞将困长平,胡马度阴山。
藕断丝仍续,唇亡齿犹寒。青衫雪夜去,不复与家还。
——《赵世龙》
淮南有虎将,智勇匹罗杨。凤阳声先震,汴梁饮金汤。
叛师凭义气,临敌胆胜狂。觉华身死日,犹闻铁骨香。
——《金士麟》
邵武寻罗立,元素有臂支。三载巡边事,一朝赴京迟。
关东策马日,辽西鏖战时。百战身难挫,千里叹主失。
——《罗立》
礼烈无犬子,克勤胜虎痴。青罗媲三尺,荆王唯一持。
周郎卧病日,卫介薄命时。虽叹中道殂,遗计千载知。
——《岳托(岳无双)》
个人诗集
文中原创
正月雪覆边,长歌殒汉关。燕雀惊南峦,鸿鹄啸北山。
五行拒胡虏,六合斥汉渊。惜乎业未竟,饮恨金沙滩。
——《忆金沙滩》
旌旗出拂晓,半卷漫边尘。血疏辞如斗,字字吟忠贞。
庙堂虽利令,江湖非智昏。安得八百骑,不枉十万身!
——《惊梦忆边尘》
暮雪降幽燕,烽火映辽池。泅龙掌中殒,镔铁锋前失。
石桥断义日,前屯鏖战时。平明争锋处,蜂螺现虎痴。
——《匹马跃蜂螺》
燕北倦马嘶,辽西寒鸦鸣。血疏驰千里,金汤灌百荆。
一日轻允诺,十载贵知行。觉华争锋处,当复与谁倾?
——《一朝轻允,十载争锋》
昔闻魏帅弃金顶,又见蜀将卷征麾。今番白衣反其间,谁料黑甲仍循盔。
——《笑仲达》
流水无花问孙庞,浮云有语点瑜亮。青衫仗义携五湖,白衣奇谋映三江。
——《咏浮云》
汴梁古塔风云乱,嵩阳小径起波涛。若从当日良妻意,安有翌日生死朝?
——《无计悔昔年》
算有遗策独声高,胸无点墨不折腰。宁为玉碎身殉道,不愿屈膝献脂膏。
——《叹袁参政·卷一》
雪夜观阵道无常,螳臂当车又何妨?兴霸百骑劫营日,子龙匹马闯当阳。
——《风雪观阵·卷二》
南淮烟雨映珠帘,北塞风雪漫清眉。孩童三尺竟明理,国枉九边亦空谈!
——《山海道见黔首泣下》
金蝉误陷囫囵中,狡兔三窟安可通?蚍蜉撼树不足惧,暴虎冯河走蛟龙。
——《蝉兔蚁虎》
明修栈道唯行险,暗度陈仓得暂休。须眉宁死吟忠烈,巾帼何让颂患忧?
——《叹袁瑛》
淮南一误险杀身,嵩阳三信莫与闻。今日兄弟重聚首,恰似风雪漫征尘。
——《咏金士麟》
吁嗟青衫势孤穷,兵不满千善良谋。轻摇三寸激险地,不殊一言胜万裘。
——《赞青衫》
将军塞下立功时,故技重施岂自知?文龙弃暗投明日,孟起怒马斗虎痴。
——《边事不殊·卷二》
红驹卖阵赛骄阳,白羽离弦映日光。不殊泅龙马前死,顷刻镔铁剑下亡。
——《边事不殊·卷三》
曹瞒兵败走华容,恰与关公狭路逢。今时烟火应犹在,不复当年一缕红。
——《叹白衣》
荆王刀断千绝日,泅龙剑饮恩义时。假使当年星方陨,只道相识恨晚迟!
——《割袍断义》
解扬从武挥金戈,纪信弃文奉糟粕。莫道燕辽存高士,岂知齐鲁无荆轲?
——《叹侠盗》
北山南峦狼烟起,卫城西关旌旗扬。壮士死战犹不退,恰逢神兵复开疆。
——《赞三百青壮》
枭雄金酋守辽东,正月南征至绥中。闻仲惊吼西关月,共工骤临北山空。
——《赞金酋》
早岁并肩却敌徨,异日操戈几凄凉?一日桃园吟君义,两番刎颈道阻长。
少室山巅拒枭楚,蜂螺崖旁绝英皇。青罗有幸结越女,泅龙无缘面荆王。
——《十载风雨》
蜂螺崖顶尺水兴,平明村前许安宁。黑风骤临卷西路,赤水填壑覆东平。
正镶锐旗趋三河,义勇钝鼓陷一磬。犹忆昔时朱仙镇,竟道此刻风波亭。
——《瑞血染平明》
闲言杂诗
五言
横眉度清明,拂袖迎端午。不忆悲欢事,只叙离别疏。
含泪谏武关,曾几别郢都?汨罗千尺恨,灵均万年孤。
——《悼屈子》
春去冰河在,夏末铁马忧。少长息兵戈,逆水执孤舟。
折股九难死,睿智三分钩。今来鹦鹉过,碧水不言秋。
——《梦言三事之少长》
气锐不言愁,芒盛觑吴钩。显声多磨难,生智少患忧。
凌烟走马阁,岳阳观花楼。此去彪炳待,谈笑轻王侯。
——《别雨亭》
当年马蹄疾,曾此忆临安。慷慨干戈悦,从容折戟欢。
卒遁三道关,将困九里山。他朝争锋处,谁知问鼎砖。
——《临安问鼎·第一江山》
正月悲雪寂,弹指忆苏杭。昔年闻箫语,珍珑沁群芳。
潺潺秋已去,愔愔冬愈凉。他朝身纵至,孤远伴夕阳。
——《忆“苏杭”》
当年跃南淮,匹马倦阴霾。惶惶三山逝,隐隐五岳衰。
日出唯青柳,月明现桑槐。春赋鸿鹄志,冬归有余哀。
——《春赋》
征鼙声声泣,鹿角阵阵欢。边声催六里,蹄音溅九峦。
佳节空自赏,贺词赋己谈。弥梦初醒日,余魄愿宁安。
——《元宵弥梦》·岳无双
七言
一日踟蹰误己晨,三年羁旅恐自珍。异乡流连非独客,黄土弥漫孑然身。
遥想鸿鹄已成梦,再续前时酒尚温。待到月明惊燕雀,不若浮萍叶归根。
——《忆三年羁旅》
物我两忘三载逝,暂慰生平一念知。不闻吴越鸿鹄志,只道鲁陈燕雀池。
风华未尽方年少,古韵犹存现此诗。待到点墨成渠日,戏言得践自有时。
——《“逝”言如戏》
八公山前唯千木,剑阁隘口拒万夫。皆道三郎马嵬驿,谁言一处华清宫?
——《复游川蜀有感》
关河有梦非独孤,玉皇绝顶弃金壶。从此通幽无二路,只道冥漠唯一途。
——《咏剑经·卷二》
文鸯仗地退百将,姜维背水破千军。异日起舞鸣三处,却闻并州少一琨。
——《叹刘琨》
当年豪言誓吞胡,司马琅邪复镇吴。中原万里今何处?唯有雍丘汉家土。
——《咏祖逖》
铁马银钩誓不弯,旌旗西向下秦关。管辂预语定天下,华佗青囊不复传。
——《复阅三国中卷有感》
燕京升平血疏回,辽地筝韵泪人催。一朝烽火擎天下,两度狼烟何时归?
——《边事不殊·卷五》
早岁暮语徒彷徨,异日立世恐成章。从此绫罗漫天下,尘间难得几分芳。
——《赠白无心》
昔闻上庸辞先主,又见罾口背曹公。情势不容分水火,燃眉何及辨奸忠?
历城门下铁板过,逍遥津前玉龙功。古来叛将多惨恻,唯有仁者遗山东。
——《燃眉何及》·岳无双
古来君子徒称寡,却闻窈窕来浣沙。空余孟尝三千客,不若信陵一符花。
击筑唯有高渐离,断言独见司空马。谁料一女轻天下,汉帝宁不宠丽华。
——《拂尘望月》
圣贤士商颠苏杭,官民剑戟覆淮扬。剑经有语凭三卷,玉玺传国唯一方。
手足难断非俎豆,恩义易绝本无殃。南郊策马吟君泪,北塞射雕犹自狂!
——《若血残阳》
当年泗水淹下邳,只留方天戟一支。云长降曹约三事,鼎石拒燕宠六师。
骁将末路非时运,能臣引颈恨晚迟。假使复有开疆日,文远“屈膝”谁人知?
——《下邳城头远眺泗水有感》
文如思绪泉涌,川似江讯海潮,国学之社吟潮涌,皆道南北韵事;
国有百万雄师,学兼逆水行舟,文川一刊显舟师,尽言东西风光。
——《西江月·庆贺国文社首刊“文川”》
铁马冰河曾故去,大梦初醒已三更。辙语才略冠天下,义云儒雅博襄荆。
傲物唯有杨德祖,放旷独见祢正平。恃才身死无人笑,后世声名亦无丁。
子远死,子度亡,伯约丧,又何妨?纵有高朋千百座,竟唯一人曰吾狂!
——《负才难·赠西江月》
忠愤衣冠犹暮雪,异名竹担似穹苍。烟雨楼头唯红柳,石头城下无黄殇。
不闻梁唐晋汉周,只道关张赵马黄。阴霾弥漫千山远,莫变辰象万里长。
麦城殒,阆中亡,余病死,又何妨?成败岂应关大计?纵是英雄也彷徨。
——《处事难·梦中感怀》
春风得意花如潮,虚怀若谷柳似刀。迎江逡巡八百里,白龙顿首十二诏。
关羽放水绝北道,周鲂断发覆南郊。假使烽火映襄樊,万世一时齐天高!
——《声扬万里慕今朝》
又是一年凋零秋,彷徨十载家国忧。大凌河畔献环首,锦州城头恨吴钩。
王师东临擎一笔,虏众西向覆三州。双辽从此非汉土,三箭何时为民灸?
——《复阅三朝辽事有感》
岳无双语录
一,你太不了解岳无双了。
二,非常遗憾,游戏结束了,你没有机会了。
三,别说我对你抱有多大希望,其实我压根对你就没抱希望,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会有意外的惊喜,而且还不会失望。
四,让别人拿钱给你办事,那么你除了要有口才,还要有素材;要是你自己拿钱给别人办事,那么你只需要口才就好了。
五,我料千山鸟飞绝,想千山诸鸟料我应如是。
新一代青年文学作家
作为最后一代八零后,岳无双似乎并不介意这一点,常常以年长之人为长,年少之人为朋,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创作出一部流传于世的好作品,聊以自慰之余,亦无少时之憾。
历史人物诗评
遗书千载叹于禁
荆襄烽烟起,良将披甲衣。长驱六百里,麾众四万骑。
初战锋芒露,先锋挫阵蹄。只因妒贤能,鸣金入罾[zēng]僻。
随军曾献计,移营趋高地。孤行不纳谏,甘作涪[fú]江祭。
征鼙夜半啼,旌旗平明起。三寸河谷寄,七军浸染席。
九天神兵至,八方骤雨急。烈士抬棺死,捐生何迟疑?
生灵犹璀璨,功过尚可期。咫尺烟江地,将军竟折膝。
令明昂首亡,文则匍匐涕。先逢虎狼狱,后遭鱼虾弃。
鬓白折许地,又见子桓戏。英名一朝丧,节钺[yuè]何所惜?
荆襄烽烟起,良将披甲衣
首先,实际上关羽北伐并非是刘备先“进位汉中王”,关羽才“攻拔襄阳郡”,而是刘备在汉中正跟曹操打得火热,曹操明显抽不出功夫顾忌荆襄之地,故而关羽”趁此良机“假节钺,北伐襄樊,想趁曹仁兵少势孤,夺下襄樊二城,声援汉中战局,顺便血当初青泥湾之耻(数年前,关羽曾偷袭襄阳,被襄阳前任守将乐进发觉,两军战于青泥湾,关羽不能胜,乃引兵退还江陵,一直深以为耻)。
不过,关羽这次似乎是打错算盘了,因为此时镇守襄樊的是曹操的堂弟加大将曹仁。
曹仁,应该是三国时代第一善守之将,不说类似逍遥津八百破十万的防守反击的经典战例(吓得小孩子半夜不敢哭),单说纯防御,曹仁应该是在乐进之上的,虽然兵少,但还是撑到了”七军“到来。
演义上,王甫曾经劝过关羽,说”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然以愚意论之……“,先不说他后面说了什么,换言之,也就是说,关羽败曹仁、斩夏侯存之后,是”下“襄阳,并非是”围“襄阳。而实际上,关羽并未攻下襄阳,只是将其围住,继而攻打樊城(因为曹仁那厮在……)。
所以说,关羽当时的战略构想应该是这样的:乐进虽然不在,但拿住曹仁,也勉强能够一雪前耻。换言之,关羽是不管这儿是谁守着,我只要这块地方,当然,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公报私仇的意思。
长驱六百里,麾众四万骑
曹操派遣于禁来救曹仁,大起七军,人数方面一定是少不了的,从关羽事后俘获于禁三万多人来看,“七军”少说也有四万多(包括战死和淹死及失踪的),麾众四万余骑,应该是大致符合史实的。另外,自许昌至襄樊,似乎不止六百多里,但直线距离来看,还是大体上对的上号的。
初战锋芒露,先锋挫阵蹄
正当关羽攻打襄樊不下的时候,于禁、庞德率领七军来了。演义上为了突出庞德,从侧面小贬低了一下于禁。实际上,庞德是很可能跟演义一样的,但于禁却并非像演义那样的嫉贤妒能。于禁身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于路上统兵才能可见一斑,如果说曹仁是三国第一善守之将,于禁就是三国第一统兵之将,至少在陆地上,是很少有人能及的(这一点三国时代绝大多数将帅是承认的)。
“七军”同关羽的首战打得十分漂亮,其中庞德驱白马于关羽鏖战是为高潮。
只因妒贤能,鸣金入罾僻
史书载,临阵之际,庞德一箭射中关羽前额(注意不是胳膊,所以演义后面的什么刮骨疗毒纯粹是信口胡诌,头骨能刮么……),这已经是相当严重的情况了。于禁见关羽受伤,立即大起七军攻击关羽(并非像演义中那样嫉妒庞德而鸣金,如果是真的,我相信,庞德如果被于禁从中作梗错失掉斩关羽这个”威震华夏“的机会,庞德是会把于禁砍死的)。此时,关羽受伤急退,应该是关平领兵顶住曹兵攻击,带领败军徐徐退向大营。
至于华佗那一段我就不说了,只说关羽败了这一阵,士气大丧,正发愁的时候,却发现于禁把七军都带进了一个叫罾口川(今湖北团山镇附近)的地方,依山下寨。据岳某个人分析,于禁带兵之谨慎,应该与诸葛亮有一拼,他此时的战略,应该类似一千多年后的洪承畴。
熟读明史的人应该记得明末清初的松山大战,当时洪承畴引大军十三万(其中马军四万),援救松山,应该说是大明举倾国之力来援救祖大寿了,但洪承畴知道明军野战不是清兵的对手,所以只是对峙,不打,等对方粮食耗光走人。两军对峙差不多一年。不过洪承畴也并非完全消极防御,一年之期刚过,洪承畴领军突然出击,打了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大大出乎清兵预料。
我想,此时于禁应该也是这个想法。因为此时七军远来疲困,首战得胜,正好携首战之余威休整,关羽新败,未必敢来犯,就算关羽敢来,于禁依山扎营,背靠罾口川,地势奇险,易守难攻,关羽一时半会也未必进得来。这应该就是于禁的如意算盘,因为关羽在整个荆襄之地一共只有五万多人马(史料明确记载),其中还包括不下两万的水军,和自己军力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他打算慢慢把关羽耗走,问题就解决了。
随军曾献计,移营趋高地
至于演义中的片段,成何劝谏于禁,真实性实在有待商榷。实际上成何随军是肯定的,被庞德逼死(正当“九天神兵至,八方骤雨急“的时候,庞德说”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战”,就因为一句前后没什么因果关系的话,成何就傻乎乎的去”死战”了,结果被关老二在三国演义的传说中射了唯一的一箭,射死了)也是肯定的,但成何先提醒于禁,后提醒庞德,却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试想,如果成何真的懂得襄樊地区的水文地理,真的提醒于禁了,就连一个常年在西北凶蛮之地厮杀的庞德都知道“于将军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军屯于他处”,带兵三十余年的于禁能不知道么?事实上,即使是这样,庞德身为统军之将,为什么不即刻移营?非要等到大水骤降罾口川的明日?
综上所述,成何提醒于禁之事,是非常可疑的。
此时在樊城里被围的曹仁和围困樊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关羽,应该都能看出来于禁的明显意图,如果说,这里不是襄樊,或者这里地势比较高,或者于禁稍微懂得一点襄樊的水文地理常识,都不会有如此结果(当初刘备入川时,冷苞曾诈降,后来想决涪江水淹刘备,幸亏被彭羕识破)……
可惜,天不遂人愿。
九天神兵至,八方骤雨急
史书载”正值秋季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没说关羽,我估计关羽这厮常年在荆襄之地征战,肯定十分了解当地是水文特征,所以早早的就把手下兵将转移到高处了(实际上就算他没想到,他也有水军两万多,就算真出事了,也容易救,至少,不会全军覆没,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幸存者的)。
所以”出事“的时候,应该不是非常出乎关羽的意料之外,但关羽应该也会感到惊讶,因为他不可能完全料到于禁肯定被水淹,并且像演义那样决堤放水(老罗也够能忽悠了,白河放水一次,罾口川又一次,要是照这么下去,水神应该换人了,不叫共工……)。因此,当大雨骤降,汉水泛滥之际,关羽的第一个反应应该不是去救自己被淹的少部分人马,而是派大部分水军趁火打劫,去于禁那边捡便宜。
咫尺烟江地,将军竟折膝
演义上说,于禁”乃移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禁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德不能进兵成功“,也就是说,于禁亲自当了一回庞德的替罪羊。实际上,是不是这样,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于禁的第一个反应完全跟关羽不同,他先想到的,应该是手下士兵的性命,而不是自己的名节。
这一点,从关羽抢东吴湘关的米粮应该能看出来,于禁手下的士兵应该跟关羽是差不多的,大水把粮食都淹了,如果只是少部分人,关羽应该是不屑于去干这种事的(毕竟他也算是孙权的”妯娌“,面子上不太好看)。由此可见,被水淹没营地的七军,除了被淹死的,应该都还活着,被杀死的很少。
在这里我说很少,并非是没有。
令明昂首亡,文则匍匐涕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于禁肯投降,庞德却不肯?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于禁跟曹操几十年,互相都有所了解,于禁是什么人品,曹操心知肚明,这次失败,非战之过,乃是天意(虽然于禁不懂地理,不过曹操如果要怪罪,首先被问罪的就是曹操自己,于禁谁派去的?)。其次,关羽当年在下邳曾经投降曹操,与徐晃于禁等人私交应该算是不错的,至少是认识,即使投降了,依着关羽的性子,应该不会像白起一样狠下杀手,至少士兵的性命可以得到保全。
但庞德则不然。
即使在演义中,庞德临行前,也曾被曹操怀疑,他不得不”免冠顿首,流血满面而告曰:‘某自汉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大王何疑于德也?德昔在故乡时,与兄同居,嫂甚不贤,德乘醉杀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见,恩已断矣。故主马超,有勇无谋,兵败地亡,孤身入川,今与德各事其主,旧义已绝。德感大王恩遇,安敢萌异志?惟大王察之。’“,也就是说,庞德随于禁援救曹仁,是把他的家眷,也就是他的儿子(庞会,就是后来杀尽关羽满门的那小子)留在了许昌,如果于禁投降,曹操肯定会放过他的家人,但如果庞德投降,依着曹操的性子,肯定会斩杀庞会立威示警。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庞德当时的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他也不想死,但天底下,应该没有那个父亲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害死自己的儿子(这跟虎毒不食子的道理相差无几),所以庞德会说出”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这样的话来。在外人看来,庞德可能是在名节方面要高于于禁,但实际上,岳某觉得,这两人的行为,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鬓白折许地,又见子桓戏
然而,比起关羽”威震华夏“到”首级传千里“,于禁的下场是非常不公平的。应该说,一位为了自己手下几万士兵的性命而放弃自己三十年来名节的将军,先被关羽押回荆州,后被东吴虞翻侮辱,最后被孙权送回许昌,曹丕还对他玩了一招口蜜腹剑。曹丕表面上说,非战之过,别太在意,实际上却派已经两鬓斑白的于禁去看守曹操的陵墓,还特地令人画了幅画,画上面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
于禁原本就心里憋屈,一看这画,顿时“又羞又恼,气愤成病“,不久而死。
为此,”后人“还特地写了一首诗调侃于禁:
三十年来说旧交,可怜临难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识,画虎今从骨里描。
其实这个后人是谁,大家心里有数就行了。不过关羽好歹是一刀,死的痛快,于禁却是活活憋屈死的,记得有人曾说:”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
英名一朝丧,节钺何所惜
说一千道一万,此文不为其他,只为于禁正名。
最后顺便说说曹丕这个人。岳某认为,曹丕是在三国中仅次于刘备的第二心理阴暗者。刘备曾有两句话玩死三国两大猛将的”壮举“(先是一句”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窝囊死颜良,后又是一句”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憋屈死吕布),曹丕排名次于刘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直接杀死或直接致他想祸害死的人于死地,而是让对方慢慢的憋屈死,或是自行结束生命。
于禁这个例子众所周知,前文俱见,此处就不作详述了。另外还有就是当初曹操夜宿宛城时,欺辱了张绣家的女性,以致于激起张绣兵变,典韦曹昂都死在了张绣手里,后来张绣投降、魏讽谋反之后,曹丕曾私下请张绣吃饭,席间”无意中“说了一句”可惜当年我大哥死了,这么好的佳肴他品尝不到了“,言外之意明显就是在说:你小子杀我大哥,还有脸活着见我?果然,张绣比较识时务,很快自杀了。
综上所述,水淹七军天作恶,良将五子浪卷席。于禁“英名一朝丧,节钺何所惜?”比起关羽从“神算谁能及,威名万古传”到“首级传千里,大帝耻难消”,是不是有些高下立见了?
对于关羽,后史官有诗曰:
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做深渊。怪风怒拨汉江水,巨浪齐吞罾口川。
八月霖霪飞黑雨,七军偃仰丧黄泉。关公神策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
又诗曰:
开疆施妙略,决水运良谋。功盖三分国,英雄敌万夫。
孙权应丧胆,曹操欲迁都。华夏威风震,声名绝代无。
水淹七军天作恶,良将五子浪卷席。对于此二首诗,不妨一笑置之,此处不做详述了。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15:43
目录
概述
简介
人生格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