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窑遗址,位于湖南省
岳阳市湘阴县文星镇马王墈,是一处汉至唐时期窑址。
历史沿革
1997年,文星镇马王墈宿舍改建时,对岳州窑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出东晋南朝、隋代龙窑各一座,出土了东晋匣钵、印有“太官”二字的南朝瓷碗和用牛祭窑的遗迹。
遗址特点
岳州窑遗址是一条时代较早、较为完好的隋代龙窑遗址,龙窑宽2米,长18米,窑身残长8.8米,窑尾已毁。青窑烧制工艺使用匣钵,8个一排2层叠压,原貌保存完好、清晰。早在1300多年前,唐代陆羽所撰《茶经》将岳州窑列为当时六大名窑之一,岳州窑遗址考古发现,证明岳州窑就在湘阴。
文物遗存
综述
岳州窑遗址出土完整和比较完整的青瓷器物和匣钵1000多件,较为完整的有200件,有碗、蛊、洗、杯、交足、盘、四系罐、檐口坛、多足砚、莲花尊等可辨形器40多种。
“太官”铭文青瓷碗
岳州窑遗址出土戳印”太官”铭文青瓷碗,证明岳州窑不完全是民窑,而是具有“官搭民烧”性质的一座名窑。
水牛骨架
岳州窑遗址出土一具完整水牛骨架,可能与祭窑的仪式有关。
历史文化
岳州窑
岳州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窑,胎骨为灰白色或青灰色,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与越窑近似,只是胎体不如越窑细腻。烧成温度摄氏在1300度。釉薄而质细,釉泡小,玻璃质强,釉面有不规则的细碎冰裂纹。釉色有青釉,包括青绿、黄青、蛋青、豆青、淡青虾青、青灰等;有酱色釉,包括酱褐、酱黄、酱绿、灰褐等;有黄釉,包括草黄、鹅黄、淡黄等。但以青釉为主,尤其是青绿釉、青黄釉最多见,其次酱釉,黄釉甚少。有的因窑变而局部呈蓝色、紫色。青釉莹洁有闪光,透明或半透明,开细冰裂纹。在湖南红土地带的晋、南朝墓葬中,常常发现岳州窑青瓷在红色泥土的浸润下,釉层冰裂缝隙呈红色,青红相映。岳州窑早期产品,有的胎釉密合不紧,故有脱釉现象有的器物只施半釉,或近底处和底部不施釉。
岳州窑瓷器的造型丰富,品种繁多,主要有碗、钵、盆罐、锥壶、洗、砚台、碟、盘口四系壶、盘口六系壶、高足盘、矮足盘、鸡首壶、短嘴壶、盏托、水注、粉盒、唾壶、三足炉、杯、灯、缸、灶、四系罐、盘口瓶、高长颈四系壶、高足碗、鸳鸯盘、龙首壶、象首壶等。其中不少器形独具特色如隋代的浅盘口圆腹或圆腹四系罐(肩腹装饰有由团花和卷叶纹相间组成的纹饰带);敛口、小平底深腹碗;特别是深盘口高长颈四系壶、八棱短嘴壶、高足碗等,是其他瓷窑所没有的。
岳州窑的器物重视装饰,装饰的手法主要有印花、划纹、点彩和雕塑。东汉至西晋时期的早期产品,多在肩部、腹部饰小方格纹、弦纹、水波纹等,在系上饰“米”字纹或蕉叶纹。晋、南朝少数器物有褐色点彩,如青瓷鸡首壶、青瓷钵上有铁棕色或酱绿色的联珠点彩。南朝至隋唐时期的中晚期产品,则以印花为主,配以划花,如多种类型的团花、莲花、叶纹、卷草、竖线、几何印纹等,常常在器物的肩部和腹部饰以由团花与卷草或团花与竖线相间组成的纹饰带。高足盘中心部位呈放射性的多层花纹装饰,为其他瓷窑所不见。除印花和划纹外,还有雕塑,如莲瓣纹浮雕,龙首、鸡首、象首等圆雕。莲花装饰在这个时期盛行。
研究价值
岳州窑遗址的发掘把中国南瓷烧制技术使用匣体的时间从隋代升到西晋,提前300多年,对中国陶究史、青瓷发展史和陶烧技术史的研究是一个重要发现。
岳州窑从东汉时期就出现了高度成熟的青瓷,南朝至隋代发展到巅峰,成为当时青瓷技术最高的窑口,这一时期开始向南朝宫廷建康烧制“贡瓷”。唐代更是被陆羽列入六大名窑之一。岳州窑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东汉成熟青瓷的出现时间、北方青瓷的出现、中国“贡瓷”制度起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
2003年,为保护原窑址,湘阴县委、县政府在岳州窑遗址上建立了岳州窑遗址博物馆。2010年初,博物馆开辟地下展厅,陈列大量精美青瓷,有通道连接到岳州窑遗址。
岳州窑博物馆为三层仿古建筑。一层为陶瓷制作展示室,建电脑窑炉,复原岳州窑青瓷。厅正面墙上嵌挂着用黑色蒙古石阴刻的《岳州窑记》,并设有岳州窑精美器物的展橱。大厅中央,小锈钢护栏护着长4米、宽3米的特大玻璃罩。二层为岳州窑青瓷精品陈列室,在中间的陈列大厅,展览原址中发掘的岳州青瓷物品、窑具共300多件,器物丰富,有碗、盘、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岳州青瓷碗的足以圆饼形和玉壁形居多,高足盘、八棱短流壶具有鲜明特色,它注重装饰艺术,纹饰以印花为主,并配以划花,此外还有浮雕莲瓣纹装饰的,风格独特。三层为休息场所,参观者可在楼上休息,也可上楼鸟瞰全城,饱览湘江风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岳州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岳州窑遗址,路程约4.6千米,用时约1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