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栎(学名:Quercus acrodonta Seemen)是壳斗科、栎属常绿乔木,有时灌木状。小枝幼时密被灰黄色短星状绒毛。叶片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倒卵形;叶柄密被灰黄色绒毛。雄花序轴纤细,被疏毛,花被近无毛;雌花序生于枝顶叶腋,着生2-3朵花,花序轴被黄色绒毛。壳斗杯形,包着坚果1/2。坚果长椭圆形,顶端被灰黄色绒毛,有宿存花柱。
该种分布范围较广, 生活环境差异大,叶片大小变异大,Quercus parvifolia Hand. -Mazz.和Quercus handeliana A. Camus均由于环境差异而引起叶片大小变异,故予以归并。
常绿乔木,高达15米,有时灌木状。小枝幼时密被灰黄色短星状绒毛。叶片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倒卵形,长2-6厘米,宽1-2.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片中部以上有刺状疏锯齿,叶背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
侧脉每边7-11条,由于毛遮蔽叶片两面侧脉均不明显;叶柄长3-5毫米,密被灰黄色绒毛。
雄花序长2-4厘米,
花序轴纤细,被疏毛,花被近无毛;雌花序生于枝顶叶腋,着生2-3朵花,花序轴被黄色绒毛。
壳斗杯形,包着
坚果1/2, 直径1-1.5厘米,高5-8毫米;小苞片椭圆形,长约1.5毫米,覆瓦状排列紧密,除顶端红色无毛外被灰白色绒毛。坚果长椭圆形,直径5-8毫米,高8-10毫米,顶端被灰黄色绒毛,有宿存
花柱;果脐微突起,直径2毫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乌冈栎(Quercus phillyreoides A. Gray)和岩栎是相似种,岩栎的叶边缘中部以上疏生刺齿,下面密被平伏灰黄色星状绒毛,叶柄密被灰黄色绒毛;乌冈栎的叶边缘稍反卷,除基部外均有细锯齿,下面无毛或近基部处稍被毛,叶柄被星状毛。
分布于中国河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300-2300米的山谷或山坡,在云南省广南县海拔1300米的六郎城石灰岩山地有一片岩栎林,树高达15米,胸径达30厘米。
直播造林宜在土壤疏松的山地进行,每穴种子5粒,成梅花形排列,覆土3-5厘米。冬播的覆土应厚些。实生苗造林一年生幼苗主根特别发达,侧根稀少,必须严格掌握栽植技术。造林前苗木进行修剪枝叶,剪去2/3的枝叶和过长的主根,选择阴天或小雨天随起苗随栽植,根部打泥浆,栽时根系舒展,层层放土压实,埋土可至根际8-10厘米处。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0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