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堆
崩塌物在坡鹿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
岩屑堆又称“岩屑坡”或“石流坡”。主要由重力作用和坡面微弱冲刷作用所形成的非地带性地貌形态。
简介
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鹿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talus cone,debris cone)。
形态特征
它的规模大小不等,一般不超过几百平方米,有时面积也能达到10万m 2多。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形成倒石堆裙或裾。倒石堆的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块大小及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岩块大,则坡度大,超过自然静止角(300左右)而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随着基坡上的岩屑崩塌,基坡不断后退,但原来陡峭的基坡坡度仍在变缓,倒石堆不断增长,其顶点逐渐向上移动,被倒石堆埋藏的下部不再被破坏。如上部基坡仍不断崩塌,则坡度进一步变缓,按此方式发展,基坡坡度从下往上就逐渐变小,呈一上凸形的剖面线。
物质结构
崩塌的物质结构。据杨景春等研究,组成倒石堆的物质多为大小不一、棱角明显的碎石。碎石的机械组成与基坡岩性有关,如基坡的岩石为砂岩时,倒石堆的物质大多是各种大小不同的岩块,黏土含量很少如基坡的岩石为页岩时,倒石堆的物质则是片状岩屑,大块岩块很少;花岗岩地区由于沿节理风化,大岩块向下崩塌,倒石堆的物质多为大的岩块,岩块之间常充填着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砂粒石灰岩地区的倒石堆发育较少,如果有少量倒石堆则物质组成多是一些较小的碎石,其中夹杂着较多黏土。
发育过程
倒石堆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没有明显的层序。总的来说,一般较大的块岩可以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部位才停积下来,或抛掷到较远处形成抛掷微相,而一些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当倒石堆进一步发展时,山坡坡度也就愈益变得平缓,崩塌作用也逐渐减弱,崩塌的碎屑也变小。所以倒石堆发育的后期,其表面堆积的则是比较细的岩屑。从垂直剖面上看,较粗大的岩屑分布在倒石堆的下部成为中心微相,向上逐渐变细,成为边缘微相。长白山的实例很有代表性。
影响
在山区,经常发生的崩塌使村庄、道路和渠道常受破坏,如组成倒石堆的岩屑是大块碎石,而且山坡很陡,说明崩塌盛行,倒石堆正在发育,修筑道路或渠道时,需将山坡上的风化岩屑清除或固定。如果倒石堆表面大多为细小岩屑,并有植物生长,甚至发育了土壤,而且山坡也较平缓(小于30°),说明倒石堆已不再发育,山坡停止崩塌,对道路和渠道已无危害(杨景春等,2005)。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