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道城
北京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岔道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岔道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是居庸关的前哨,也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军事据点和驿站。
历史沿革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岔道城筑成。
明隆庆五年(1571年),岔道城重新加固并在墙外包砖。
200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对岔道城进行大规模保护和修缮。
2003年,岔道城复建城内古建筑。
2004年,岔道城南墙城根54间民房进行拆迁,并复建城内古建筑。
建筑格局
岔道城现存砖石结构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449.5米,南北宽185米,高8.5米,占地面积约8.3万平方米。城址北部建在半山之上,边墙和墩台代替城墙。整个城设东、西两座城门,保存较完整的城墙约900多米。
主要建筑
岔道城中间略鼓,两端略缩,城墙上设有垛口、望口等。设东、西两座城门;东城门额曰“岔东雄关”,西城门额曰“岔西雄关”,门额均为明万历三年(1575年)题款。城墙高8.5米,由条石、城砖、石灰和夯土等筑成。城墙顶部墁砖,外高里低,排水槽朝向城里,既不给来敌抛绳攀墙的机会,又可缓解北方少雨的旱情。城上设有垛口、瞭望孔,南城墙有烽火台两座。岔道城内一条主街,路旁为店铺、民居。
历史文化
艺文
历尽羊肠路忽通,山村摇曳酒旗风。烧原飞净荻灰白,落叶飘残锦树红。鸦阵远投林日晚,雁行斜去塞云空。惊回一枕关山梦,断送钟声下玉峰。——《岔道秋风》明·赵羾
南北征人此路通,轮蹄声引去匆匆。天晴芦渚飞花白,日晚榆村坠叶红。茅屋几家新酿酒,僧房何处远鸣钟。沧溟每忆鲲鹏化,正好扶摇九万重。——《岔道秋风》明·罗存礼
昨夜飞花苦不多,朝来起视白峨峨。一行裘帽风中去,半日关山雪中过。银髻望天高入汉,玉屏随客折成河。中间一道明如线,四角红毡拥数骡。——《自岔道走居庸》明·徐渭
使君我所仰,善政乃如斯。自昔歌来暮,于今有去思。春风回紫塞,落日上穹碑。老矣还留滞,应为感路歧。——《过岔道见延庆牧郭使君去思碑感赋一首》清·吕守曾
八达资屏障,秋来鼓角雄。上都西路出,延庆北门通。马渴衔冰乱,狼惊入草空。宣宗游猎地,不与四楼同。——《岔道》清·屈大均
名称由来
秦朝时期,一条贯通南北的道路纵穿而过,至村庄,分三岔,西至榆林,北至延庆,东南至今北京地区,故称岔道。又因地处八达岭脚下三岔路口,历来是东西南北往来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冲,故在此建城称岔道城。元明清时期,岔道古道始终是连接京城至西北的交通要道,是官员巡边和长城内外经济交流的必经之地。
文物价值
岔道城与八达岭长城互相守望,为古代军事要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研究古代京城边防提供了实物参考。
文物保护
2001年7月12日,岔道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包含岔道城在内的长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岔道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岔道村。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919路公交车,在八达岭(下客站)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政府距离岔道城约14千米,驾车约22分钟。
参考资料
.北京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09: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主要建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