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麻秆(学名:Alchornea davidii Franch.)是大戟科山麻秆属植物。落叶灌木,高1-4(-5)米;嫩枝被灰白色短绒毛,一年生小枝具微柔毛。叶薄纸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8-15厘米,宽7-14厘米。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1-3个生于一年生枝已落叶腋部。蒴果近球形;种子卵状三角形,长约6毫米。花期3-5月,果期6-7月。
形态特征
落叶
灌木,高1-4(-5)米;嫩枝被灰白色短绒毛,一年生小枝具微柔毛。叶薄纸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8-15厘米,宽7-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浅心形或近截平,边缘具粗锯齿或具细齿,齿端具腺体,上面沿叶脉具短柔毛,下面被短柔毛,基部具斑状腺体2或4个;基出脉3条;小托叶线状,长3-4毫米,具短毛;
叶柄长2-10厘米,具短柔毛,托叶披针形,长6-8毫米,基部宽1-1.5毫米,具短毛,早落。
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1-3个生于一年生枝已落叶腋部,长1.5-2.5(-3.5)厘米,
花序梗几无,呈葇荑花序状,
苞片卵形,长约2毫米,顶端近急尖,具柔毛,未开花时覆瓦状密生,雄花5-6朵簇生于苞腋,花梗长约2毫米,无毛,基部具关节;小苞片长约2毫米;雌花序总状,顶生,长4-8厘米,具花4-7朵,各部均被短柔毛,苞片三角形,长3.5毫米,小苞片披针形,长3.5毫米;花梗短,长约。5毫米;
雄花:花萼花蕾时球形,无毛,直径约2毫米,萼片3(-4)枚;雄蕊6-8枚;雌花:萼片5枚,长三角形,长2.5-3毫米,具短柔毛;子房球形,被绒毛,花柱3枚,线状,长10-12毫米,合生部分长1.5-2毫米。
蒴果近球形,具3圆棱,直径1-1.2厘米,密生柔毛;种子卵状三角形,长约6毫米,种皮淡褐色或灰色,具小瘤体。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700(-1000)米沟谷或溪畔、河边的坡地灌丛中,或栽种于坡地。为暖带阳性树种,但也能耐阴,抗寒能力较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中生长最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四川东部和中部、云南(昭通、永善、富宁、普洱、勐海、江川和元江)、贵州、广西北部、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福建西部、浙江。
繁殖方法
山麻秆既可用育种播种的方法进行有性繁殖,又可取其营养枝条进行扦插繁殖,同时,还可在其基部切取生根蘖芽进行分株繁殖。
播种
山麻秆的果实7-8月成熟,采收后,阴干种壳便可取出种子。为了利用自然气温,最好将种子贮藏起来,待到次年3月中下旬再播,对其萌发生长极为有利。播种前,应在房前屋侧挑选地势稍高、土质疏松肥沃的地方进行翻整,制作露地苗床,苗床的大小可根据种子的多少自己决定。苗床做好后,还要进行药物消毒,一般可用1000-1500倍
乐果水溶液和1000倍
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喷洒,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24-36小时,再晾晒数日便可播种。播种时,种子要用40℃左右的温开水浸泡,再用0.1%的
多菌灵水溶液浸泡,然后捞起种子,直接播种在苗床内。山麻秆适宜保湿浅播,以促进发芽,播种初期种子要求土壤绝对湿润,但覆土不能太厚,般以细砂土盖住种子为宜,床上用竹块拱架,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苗床湿润和温度。出苗以前,应注意通风,不断调节苗床的温度,这样,如果温度在25℃左右,大约经过15-25天的生理生化发育,胚芽便破上而出。
扦插
山麻秆扦插是繁殖中最为简便的方法。莳养者可在早春的2-3月挑选生长一年的枝条作插穗,每段长约12-15厘米,一般保持3-4个节间,顶端削成45°的斜面,基部平截,注意保持茎干皮层,剪口要光滑,皮层不能破裂。插条剪好后置于阴凉通风处,待其切口干燥后便可进行扦插。扦插苗床,要选地势稍高、背风向阳的地方,翻整土地,制作露地苗床。苗床的大小可根据枝条的多少而定,最好床上铺一层素黄砂土,厚度为25-30厘米,用3000倍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稍晒一晒,便可进行扦插。插入土壤的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填土压实,用细孔喷壶把水喷透。苗床上用竹块拱架,架上覆盖塑料薄膜,以利保温保湿。山麻秆插条,皮层带有根的原始体,扦插后生根较快,成活率高,但要注意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以免烂茎。
分株
山麻秆基部萌发的蘖芽,能在接近土壤处自行生根,莳养者可根据芽条的生长情况,在4-5月进行分株繁殖。操作时,先在母株周围将土壤刨开,挖切根部丛生蘖条,注意保护好根系,并在切口处涂抹洁净的草木灰,待其切口干燥后,便可进行分株栽培。山麻秆分株栽培,应选背风向阳和排水良好的地方,栽培不宜过深,一般以稳住植株为宜。栽后浇水,几天后再浇水一次,植株就能成活,成为一棵完整的新株。
栽培技术
栽植
山麻秆,茎干直通,刚劲有力,叶片色泽美丽,除园林、庭院、路旁、 水滨露地栽培外,还可盆栽,置于阳台莳养和观赏。 盆栽山麻秆,要挑选大小适宜的土陶花盆。如果是新盆,还要用清水浸泡5~7天,待退火后便可使用。栽培时间宜在3月中下旬,先用数块碎盆片或碎瓦片棚盖花盆底孔,并在盆底先填一层木炭块和粗颗粒土壤,再装入培养土。山麻秆盆栽对土壤要求稍高,最好专门配制培养土,这种培养土可用森林腐叶土2份,山泥土2份,砂质菜园土2份,河砂1份,禽类干粪1.5份,过磷酸钙、骨粉1.5份配制。上述基质配制的培养土,一定要腐熟,再经曝晒,整细过筛才能使用。栽培时,挑选形态美观的植株,带土团挖取,植于花盆中央,培养土填至盆沿2厘米处,留出一定空间,以利日后水肥管理。植株栽好后要把水浇透,置于向阳的地方,5-7天后再浇水一次,植株就能成活。
施肥
山麻秆喜肥不择肥,不论地栽或盆栽,都可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杋肥可用禽类粪便沤制的液体肥料,春季新芽萌动时进行有效浇灌。 露地栽培的植株,可在植株周围挖放射状浅沟,重施一次肥,然后回土填平,秋季再施一次即可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盆栽植株,在施足基肥的同时,注意随时追肥,春季,每15-20天追施一次,以有机肥和无机肥交叉施入,无机肥不可用农用化肥或劣质化肥,以免烧根灼叶,应到化学药剂商店买氮、磷、钾等元素配合好的等量式肥料,浓度为0.1-0.2%为宜。夏季施肥要降低浓度,秋季施肥要减少次数,冬季停施。
浇水
山麻秆性喜湿润土壤,在生长季节,不耐干旱,不论露地栽培还是盆栽,都应随时补充水分。露地栽培的植株,在春季的干燥季节,每7-10天灌透水一次,以利土壤中肥料的分解,使植株开始活动时就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夏季雨水多,可以不浇水,如若遇上伏早,可每星期灌水2次。秋季要控制浇水,以土壤干润即可,以利植株进行花芽分化。冬季浇水更少,一般在入冬前灌水一次即可。盆栽植株,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随时补充水分。在花盆和基质的通透性都较好的前提下, 春季每星期浇水2-3次,夏季每天浇水一次,秋季每3-4天浇水次,冬季每十天半月喷水一次即可。
光照
山麻秆是暖带阳性树种,在生长季节性喜阳光照射,3-9月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植株长势特别旺盛,4~5月鲜花盛开,花后坐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山麻秆在原生长地的夏季也能耐半阴,因此,在园林露地栽培的植株,要加强水分的管理,增加空间湿度,从而降低温度,减少强阳光照射,保护好植株的叶片,其他春、秋、冬三季都可置于全光照下,使之接受光照,促进光合效应,创造和积累养分,以利冬季落叶后越冬。
温度
山麻秆性喜温暖的气候环境,抗寒能力弱。它的原生长地在中亚热带,也就是暖温带,这些地区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大多在2-9℃,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也只有20-22℃,最高年份也曾达到过27-29℃。年平均温度为15-19℃,无霜期为240-310天。就山麻秆的生长习性来看,它在3-9月都能旺盛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0-22℃ 秋季气温低于15℃时,叶片便开始老化,最后落叶进入冬季休眠而越冬。
主要价值
观赏:山麻秆是一种生长迅速的观叶、观花又赏果的美丽树种。茎干直立通达,株形矮壮,幼枝细,密被茸毛,老时变为光滑而具古铜色,山麻秆阔叶互生,幼时红色或紫红色、观赏价值较高。山麻秆的叶色、叶形、色彩变化丰富,是鲜艳美丽的园林、庭院树种。在亚热带地区,既适于园林群植,又适于庭院门侧、窗前孤植,同时还可在路边、水滨列植,还可盆栽置于阳台莳养和观赏。
经济:茎皮含纤维43%,可做絮棉,也可做造纸原料;叶可做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