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201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
《山西通志》是李维祯纂修的明崇祯二年(1629年)刻本,共三十卷。
作者简介
李维祯(1547~1626),字本宁,湖广京山(今属湖北)人。隆庆进士,由庶吉士授给事中,万历间迁提学副使,所至有声,万历末年任山西按察使。
创作背景
上任之后,维祯觉得自嘉靖志以后,山西又有50年未修志书,于是他便“敦请耆儒纂修山西通志,亲加考核”。大约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脱稿后,他便调升南京礼部尚书,志书未梓。时隔十余年后,由新任山西巡抚祝徽于崇祯二年(1629)作序并付梓,记事止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后世对该志的著录多有失误:《中国地方史志丛刊》1982年第6期《日本现存中国宋明两代地方志草目》中,写作“祝徽纂修”;《上海图书馆地方志目录》中,著录“万历三十年修”,显然是错误的。
万历《山西通志》计三十卷,分目二十。篇目为:卷一,图考;卷二,建置沿革(附疆域);卷三,星野;卷四至五,山川(附渠堰、桥梁);卷六,风俗;卷七,物产;卷八,田赋(附盐政);卷九,户口;卷十,祠祀;卷十一,封建;卷十二,职官(附公署);卷十三,学校(附学院);卷十四,古迹(附陵墓);卷十五,帝王(附圣母、圣后圣臣);卷十六至十七,名宦;卷十八至二十,人物(附忠孝、义侠、侨寓、列女);卷二十一至二十三,选举(附荐辟);卷二十四,武备上(附形势、边关、城池、屯田、马政);卷二十五,武备下(附将士、边事);卷二十六至二十七,杂志;卷二十八至三十,艺文。全书约110万字。
是志卷一图考,有山西省会、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潞安府泽州府汾州府辽州、沁州凡九府。志文各自先叙省,再叙府,旁及所领县。是志如同成化、嘉靖二志一样,对军事防卫仍予特别重视。明朝政府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多次修长城,仅山西境内就修筑了长达910里的“边墙”,是志作了较为具体的反映。
万历志是成化本和嘉靖本的续志,在篇目编排上,三部志书大体一致,是志的主要特点,是对地理形势比以前二志有了更具体的记载,而且许多记录都为清初顾炎武编纂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所采择。如该志卷二十四·武备上载:“宁武关,堡凡十二,东为大河、为阳防、为朔宁;北为神池、为大水口、为利民;西北为黄花岭、为土棚、为义井;西为宁文、为二马营;西南为西镇。而宁文又实与宁武相为犄角,以扼山西之险。”再如“偏头关,堡凡十有八,关以东为马站、为八柳树、为老营;东北为小营、为水泉;北为峙?、为滑石涧;西为桦林、为楼子营、为罗圈、为杨冕、为唐家会、为五花营、为得马、为灰沟;南为永兴;东南为八角、为长林”等,都被顾炎武所特别珍视。是志对这些土堡的配置也有详细的反映,谓“土堡,依山据险而为之……官有廨宇,士有营舍,而仓鲮草场咸备焉。……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每堡择才力者为堡长,次者为队长。堡长得以制队长,队长得以制伍众。每伍十一名为一队,每队奇正各半。一方有急,则三方应援。多造火铳、飞炮、佛朗机之类分给堡塞”。这样的记述不可谓不详密。可见万历志的资料性是很强的,因而康熙《山西通志》对该志给予高度评价,赞曰“信书”。
明崇祯二年(1629)刻本,国内仅山西省博物馆藏有完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残卷,并有抄配和胶卷。山西省史志研究院藏有原版复印件和胶卷。
内容解读
《山西通史》。黄竹纸,蝴蝶装,全书三十卷,分订二十册,版本为仿宋刻本,字体为颜体字。书内的“职官”“选举”只记到万历壬子年[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维祯,续前补后,加以重修,是为万历山西通志,亦称李志。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付印。序尾记有“崇祯二年夏午临川祝嶶书于古夏都公署”和“安邑县知县曹麟趾校”。祝徽是明末主管运城盐务的官吏,通志的序文是他在古夏都安邑所写。清之后编纂志书都很重视这个版本,保存甚少,实为珍贵。
当代发行
2017年12月,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宣纸影印、手工线装的明代嘉靖版《山西通志》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0 19:59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