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博物馆位于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双塔西街40号,于2015年2月16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是山西省第一座综合性体育类博物馆,是三晋体育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也是三晋体育文化交流、宣传的重要窗口。
历史沿革
山西省体育馆始建于1958年,1961年投入使用,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批体育馆。
2009年,山西省体育馆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太原市历史建筑”。
2010年,山西省体育局本着“外部修旧如旧,内部焕然一新”的原则开始对山西省体育馆进行整修。
2013年10月,山西省体育馆更名为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并加挂“山西省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牌子。
2015年2月16日,整修后的山西省体育博物馆正式开馆。
2017年9月,中国体育博物馆联盟成立,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与
中国体育博物馆、
北京奥运博物馆、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等11家体育博物馆成为首批联盟成员。
2017年11月3日,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山西体育名人堂正式揭幕。
2018年5月18日,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国防科技体育厅正式揭幕。
建筑布局
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北临双塔西街、东在体育西路、南靠菜园街、西至晋华物业小区。中间以解放南路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
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以展示山西体育历史发展脉络为设计理念,依托具有典型苏式建筑外形的原山西省体育馆前厅整修而成。建筑为框架结构,主体1层,裙房2层,入口处有六根大柱子形成门廊空间,整个正立面呈现出欧式古典主义风格,反映了解放初期欧式建筑的施工工艺水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由古代体育厅、近现代当代体育厅、奥林匹克走廊、山西体育名人堂、国防科技体育厅五部分组成。
展出内容
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以不同阶段体育发展为背景,以山西特色体育文化为基础,以丰富的体育文化和代表性藏品为支撑,展示了山西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进程。
古代体育厅
藏有旧石器时代的石球,宋代蹴鞠纹铜镜、金代马球砖雕、清代练功墩、陵川棋子山天然黑白棋子等诸多体育文物。陈列的球类项目包括石球、捶丸、蹴鞠、马球等。一颗颗大小不一的石球是旧石器时代的文物,距今已有10万年历史。据讲解员介绍,“起初石球只是原始人用来狩猎获取食物的器具,但随着人类农耕文明日渐发达,石球有了最原始的游戏功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系列与球类相关的运动应运而生。”此外,古代体育厅还陈列了清弓、投壶、气功、百戏(以杂技为主的民间诸技的总称)、武艺等体育项目,各类箭镞、各类兵器(如戟、钺)、练功墩等。棋谱、棋石、棋图瓷盘等藏品直观地呈现了围棋、象棋的发展形态。不仅如此,馆内还有山西“社火”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介绍,包括锣鼓类、秧歌类、模拟鬼神类等形式多样的杂戏、杂耍。
近现代体育展厅
以老照片为主,记录了从民国时期开始山西体育的发展,包括推动山西体育发展的重要人物“十大教授”,以及体育名将——民国长跑名将谷得胜、风靡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子网坛的山西“姐妹花”王春菁和王春葳等;革命战争时期的民兵表演“叠罗汉”,战士练习单杠,民兵骑马夺标,在兴县举行晋绥边区第一届运动会,以及抗战开始后,在贺龙师长倡导下建立起来的一支业余篮球队——120师“战斗”篮球队。
近现代当代体育展厅里以各种多媒体手段展示了山西从近代到当代的沧桑巨变。
当代体育厅
充分展现了新中国山西体育发展的新面貌,介绍了历届山西省运动会的情况,山西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更新变化,山西体育(职业)俱乐部的发展,全民体育的大力发展……此外,还有山西民间体育的发展状况,如永济“背冰亮膘”以及忻州、定襄、原平流传的摔跤习俗;跑车鼓、跑马排等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体育运动。
奥林匹克走廊
再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发展。山西体育名人堂则展示了不同时期体育盛会(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山西运动健儿的风采,包括奥运冠军周晓兰、董栋,山西“跤王”梁磊等。国防科技体育厅展示了具有军事技术特点的项目,如射击、跳伞、滑翔、航空模型、无线电等,传承并发扬了国防体育精神。
奥林匹克走廊藏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点燃山西奥运圣火的火炬盆。
山西体育名人堂
主要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在竞技体育方面体育健儿辉煌的运动历程与光辉写照,布展有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墙、奥运、亚运、全运五个版块,展出了山西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的奖牌、奖章、签名领奖服装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