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
山西大学二级学院
山西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于2021年2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由山西大学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是一所体制创新、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致力于合成生物学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高水平新型学院。
办学历史
2021年2月9日,山西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正式揭牌。
2021年,学院生物基新材料创新研究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研究专项课题,获得山西省教育厅的支持。
2022年2月,合成生物学本科专业由教育部正式公布获批。
学术研究
山西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旨在构建政产学研协作新模式,系统解决合成生物基础理论问题重大产业化技术问题,突破产业链应用技术瓶颈,实现生命科学的工程化和合成生物的产业化目标,为提升山西省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科研机构
学院位于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崇理楼,规划为办公及学术交流区、本科实验教学区和科研实验区三大板块。本科实验教学区主要包括合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室等;科研实验区包括基因编辑实验平台、生物质转化实验平台和活性分子生物合成与应用实验平台。
科研成果
学科依托“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酸生物农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煤基高端化学品绿色催化合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已在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合成生物学学学院张建珍教授团队展开合成生物新产品核酸生物农药的研发工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产学研合作等项目的资助。合成生物学学院未来将致力突破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瓶颈,推进山西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建成一流的合成生物学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山西大学自主设置“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依托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置目录外“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开展博、硕士研究生培养。
“合成生物学”代表着21世纪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前沿,赋能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助力“双碳”战略,是山西转型发展瞄准的重要方向和产业依托。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和学校的积极建设,为“合成生物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点的建设,正是山西大学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瞄准急需人才培养重大需求,推动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在全省高校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设置“合成生物学”学科是山西大学学科布局发展的重要一环。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根据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高级职称人员60余名,中级职称30余名,国家级人才3名,省级人才30名。
学科建设
学院于2022年2月由教育部批准建设合成生物学本科专业;于2023年6月,依托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教育部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学科设置三个研究方向:基因编辑及底盘生物构建、生物催化与绿色合成、环境微生物开发与污染治理。
学校领导
校园环境
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南中环东街63号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崇理楼。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8 16:16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学术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