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菜
中药名
山苦菜,中药名。为菊科莴苣属植物毛脉山莴苣Lactuca raddeana Maxim.的全草或根。植物毛脉山莴苣,分布于中国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发痧腹痛,疮疡疖肿,蛇咬伤。
入药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入肺、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
风湿痹痛,发痧腹痛,疮疡疖肿,蛇咬伤。
相关配伍
1、治风湿关节疼痛,野洋烟根1.5-3g,泡酒服。(《贵州草药》)
2、治脓疡疖肿,野洋烟嫩叶煮水熬膏,涂患处。(《贵州草药》)
3、治发痧肚痛,野洋烟花末,每次服1-1.5g。(《贵州草药》)
4、治蛇咬伤,山苦莱根磨酒外搽,另用本品15-30g煨水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咳嗽,毛脉山莴苣根、款冬花、桔梗各15g,甘草5g。水煎服。(《东北药用植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泡酒,1.5-3g。
外用:适量,嫩叶捣膏;或根磨酒搽。
炮制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65-120厘米。全株具乳汁。茎淡红色,常密被狭膜片状毛,上部无毛。叶互生;茎下部叶柄长,上部叶柄渐短,有翅;叶片卵形、椭圆形或三角状长卵形,大头羽状全裂或深裂,边缘有不等大齿缺,下面沿脉有较多的膜片状毛。头状花序圆柱状,径约1厘米,有9-10个小花,多个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窄圆锥花序;全为舌状花,黄色;总苞片3-4层。瘦果倒卵形压扁,每有5-6条高起的纵肋,有宽边;果颈喙部极短;冠毛白色,粗糙。花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灌丛及平原草地。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镇痛。”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风湿关节痛,疮疡肿毒,蛇咬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5 20:59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