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瞪羚(学名:Gazella gazella)是一种
羚羊类的
动物,头体长98-115厘米,体重16-29千克。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色,侧腹和四肢浅棕色。面部标有与黑边交际的灰白色条纹。还有一道狭窄的,用于分隔腹侧和白色下体的暗色侧面带。下侧腹的皮毛颜色是浅黄色。黑尾巴短而浓密。耳朵也比较短。
形态特征
山瞪羚,雄性头体长101-115厘米;体重17-29.5千克;雌性头体长98-101厘米;角长5.8-11.5厘米;体重16-25千克。
山瞪羚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色,侧腹和四肢浅棕色。面部标有与黑边交际的灰白色条纹。还有一道狭窄的,用于分隔腹侧和白色下体的暗色侧面带。下侧腹的皮毛颜色是浅黄色。黑尾巴短而浓密。耳朵也比较短。下体的白色分界线直到大腿关节。夏季太阳辐射强时皮毛短而圆润,冬季皮毛会加厚,用于抵制冬天的寒冷与
冻雨。
两性均有角。雄性长220-294毫米,角的长短很大程度上会受栖息地影响。同一族群的雌性山瞪羚的角比雄性小70%,角长84-153毫米。雄性的角是粗厚,上具有显着的螺纹,而雌性的角没有螺纹。角的横截面是椭圆形,底部的空隙为约25毫米。雄性的角几乎都是指向天空,在雌性的角稍微向前弯曲。
栖息环境
主要分布于
阿拉伯半岛,栖息于山地、丘陵和海岸平原。山瞪羚生活在低海拔山区,有时地势十分险峻,但它们避免在岩石区和岩石上行走。更喜欢高原、丘陵、山麓和山之间的山谷,开放砾石或砂质平原及森林地区,但也出现在真正的沙漠地区和沿海的沙丘。在沙特阿拉伯,它们通常生活在峡谷的河床及连绵起伏的丘陵。山瞪羚可以承受恶劣的气候条件。在非常炎热和干燥的约旦河谷,
内盖夫沙漠和佐法尔沙漠,在那里,温度可以达到45摄氏度,而在以色列北部,冬夜雪覆盖地面,零度以下的温度并不少见,但山瞪羚依然可以生存。
生活习性
山瞪羚聚群活动,一般是3-8个的小群,有时更多。社会结构是由一只雄性为头领,有自己的领地,保持其领土的永久群体内有几只年轻雌性。雄性争夺领土的控制权,在两个区域之间发生边界冲突时,通常用打斗的暴力形式来准定成败。参赛者停在相距约30厘米的地方多次相互用头撞击。一只年轻的山瞪羚试图占有他国领土之间的战斗中,雄性可以造成对方重伤,甚至打断对方的腿。
这些瞪羚是昼夜动物,所有亚种,除了巴勒斯坦山瞪羚,均在月夜下吃草,通常情况下,在黎明和黄昏中休息,度过一天中最热的时光。
山瞪羚是典型的食草动物。饮食包括草本和灌木植物,根据栖息地不同有差别。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以色列的山瞪羚,由于该地区分布着金合欢树,这些树木形成了大量的叶片和豆荚。它们通常走到相思树枝前,用后腿支撑站立,前腿倚在树上,取食树叶和荚果。由于当地水源稀缺,山瞪羚挖鳞茎、球茎和其他肉质植物的地下器官来改善躯体内的水平衡。
分布范围
原产地:以色列、阿曼、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可能灭绝:约旦。
区域性灭绝:埃及、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介引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繁殖方式
山瞪羚全年可繁殖,高峰期在春季和秋季。孕期约180天,每胎产1仔,出生后不久就可站立行走。人工饲养的山瞪羚寿命大约13岁,野生山瞪羚寿命最高8岁。
雌性山瞪羚在要生产的前几天,会离开族群长达两个月。小羊出生后不久就能站立和行走。但第一周内会闭眼蜷缩着它与母亲隐藏的位置。母亲就在附近觅食并看守她的孩子,击退小型掠食性动物诸如狐狸等,或试图将较大的捕食者如豺、狼等引领出小羊隐藏的地方。3-6周后,幼仔就开始逐渐陪伴自己的母亲左右行走,并开始喂食固体食物。哺乳期可以持续3-4个月。年青的雌性会留在母亲的群族中生活,雄性在六个月左右则要离开原来的族群,加入到一群年轻的单身雄性群族中。雌性达到性成熟要一年后,但两年多见;雄性需要15至20个月,但在现实中,成年的雄性此时也很少参加繁殖,直到它们三岁后占据了自己的领地。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山瞪羚曾经广泛分布于阿拉伯半岛地区,北至叙利亚南部,西至
西奈半岛。1932年最后一次在埃及记录。1970年代后便没有在叙利亚境内有记录。在
黎巴嫩,此物种相信在1945年灭绝。1987年最后一次在
约旦记录。
山瞪羚威胁来自几个方面,但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和狩猎。农业发展、草场围栏、牲畜和人类住区及道路建设,使栖息地大面积失去。栖息地的恶化,由于抽取地下水源用于农业产生,地下水位下降。这引起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相思树木和灌木丛和多年生的植物消失。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