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姑
山慈菇中药
真名:山慈菇,中药名。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假鳞茎。
性状特性
毛慈菇: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
冰球子: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2cm,高1.5~2.5cm。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撞击外皮者表面黄白色,带表皮者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
植物形态
杜鹃兰(毛慈菇)。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长1.5-3厘米,直径1-3厘米,密接,有关节,外被撕裂成纤维状的残存鞘。叶通常1枚,生于假鳞茎顶端,狭椭圆形、近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狭椭圆形,长18-34厘米,宽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近楔形;叶柄长7-17厘米,下半部常为残存的鞘所包蔽。花葶从假鳞茎上部节上发出,近直立,长27-70厘米;总状花序长(5-)10-25厘米,具5-22朵花;花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 5-12毫米;花梗和子房(3-) 5-9毫米;花常偏花序一侧,多少下垂,不完全开放,有香气,狭钟形,淡紫褐色;萼片倒披针形,从中部向基部骤然收狭而成近狭线形,全长2-3厘米,上部宽3.5-5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侧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向基部收狭成狭线形,长1.8-2.6厘米,上部宽3-3.5毫米,先端渐尖;唇瓣与花瓣近等长,线形,上部1/4处3裂;侧裂片近线形,长4-5毫米,宽约1毫米;中裂片卵形至狭长圆形,长6-8毫米,宽3-5毫米,基部在两枚侧裂片之间具1枚肉质突起;肉质突起大小变化甚大,上面有时有疣状小突起;蕊柱细长,长1.8-2.5厘米,顶端略扩大,腹面有时有很狭的翅。蒴果近椭圆形,下垂,长2.5-3厘米,宽1-1.3厘米。花期5-6月,果期9-12月。
独蒜兰(冰球子),半附生草本。假鳞茎卵形至卵状圆锥形,上端有明显的颈,全长1-2.5厘米,直径1-2厘米,顶端具1枚叶。叶在花期尚幼嫩,长成后狭椭圆状披针形或近倒披针形,纸质,长10-25厘米,宽2-5.8厘米,先端通常渐尖,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2-6.5厘米。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7-20厘米,下半部包藏在3枚膜质的圆筒状鞘内,顶端具1 (-2)花;花苞片线状长圆形,长(2-) 3-4厘米,明显长于花梗和子房,先端钝;花梗和子房长1-2.5厘米;花粉红色至淡紫色,唇瓣上有深色斑;中萼片近倒披针形,长3.5-5厘米,宽7-9毫米,先端急尖或钝;侧萼片稍斜歪,狭椭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与中萼片等长,常略宽;花瓣倒披针形,稍斜歪,长3.5- 5厘米,宽4-7毫米;唇瓣轮廓为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3.5-4.5厘米,宽3-4厘米,不明显3裂,上部边缘撕裂状,基部楔形并多少贴生于蕊柱上,通常具4-5条褶片;褶片啮蚀状,高可达1-1.5毫米,向基部渐狭直至消失;中央褶片常较短而宽,有时不存在;蕊柱长2.7-4厘米,多少弧曲,两侧具翅;翅自中部以下甚狭,向上渐宽,在顶端围绕蕊柱,宽达6-7毫米,有不规则齿缺。蒴果近长圆形,长2.7-3.5厘米。花期4-6月。
云南独蒜兰(冰球子),地生或附生草本。假鳞茎卵形、狭卵形或圆锥形,上端有明显的长颈,全长1.5-3厘米,直径1-2厘米,绿色,顶端具1枚叶。叶在花期极幼嫩或未长出,长成后披针形至狭椭圆形,纸质,长6.5-25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渐尖或近急尖,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1-6厘米。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10-20厘米,基部有数枚膜质筒状鞘,顶端具1花,罕为2花;花苞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草质或膜质,长2-3厘米,宽5-8毫米,明显短于花梗和子房,先端钝;花梗和子房长3-4.5厘米;花淡紫色、粉红色或有时近白色,唇瓣上具有紫色或深红色斑;中萼片长圆状倒披针形,长3.5-4厘米,宽6-8毫米,先端钝;侧萼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稍斜歪,常近等长于并稍宽于中萼片,先端钝;花瓣倒披针形,展开,长3.5-4厘米,宽5-7毫米,先端钝,基部明显楔形;唇瓣近宽倒卵形,长3-4厘米,宽2.5-3厘米,明显或不明显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先端微缺,边缘具不规则缺刻或多少呈撕裂状;唇盘上通常具3-5条褶片自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褶片近全缘或略呈波状并有细微缺刻;蕊柱长1.8-2.3厘米,多少弧曲,两侧具翅;翅自中部以下甚狭,向上渐宽,在顶端围绕蕊柱,宽达5-6毫米,有不规则齿缺。蒴果纺锤状圆柱形,长2.5-3厘米,宽约1.2厘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毛慈菇(杜鹃兰),产山西南部(介休、夏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庐山)、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乳源)、四川、贵州、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凤庆、西畴)和西藏。生于林下湿地或沟边湿地上,海拔500-29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越南、泰国和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冰球子(独蒜兰),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或灌木林缘腐植质丰富的土壤上或苔藓覆盖的岩石上,海拔900-36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
云南独蒜兰,产四川西南部(越西、盐源、石棉、西昌、木里)、贵州西部至北部(凯里、印江、雷山、贵阳、梵净山、盘县、安龙、望谟、纳雍)、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贡山、维西、丽江、大理、漾濞、永宁、蒙自、文山)和西藏东南部(察瓦龙)。生于林下和林缘多石地上或苔藓覆盖的岩石上,也见于草坡稍荫蔽的砾石地上,海拔1100-3500米。缅甸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解散。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癥瘕痞块。
常见伪品
毛慈菇常见伪品
山兰Oreorchis patens (Lindley) Lindley为兰科山兰属,地生草本,总状花序长4.5~15.5 cm,疏生数朵至10余朵花;根状茎上生有球茎状的假鳞茎,假鳞茎具节,基部疏生须根;主要分布区域为我国云贵高原、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以及陕北地区。日本、朝鲜半岛至西伯利亚也有分布。目前常见栽培于吉林和云南。
筒瓣兰Anthogonium gracile Lindl.为兰科筒瓣兰属独种,地生为主。主要分布中国及中南半岛多个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地区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1180~2300 m的山坡草丛中或灌丛下。花葶纤细,直立,常高出叶层之外;总状花序长5~30 cm,疏生十余朵花;花下倾,纯紫红色或白色而带紫红色的唇瓣;花瓣狭长圆状匙形,与萼片等长,近先端处宽2 mm,先端钝;唇瓣长1.6 cm,基部具爪,前端3裂。假鳞茎单生或聚生,具2~3个节,顶生2~5枚叶。叶纸质,狭椭圆形或狭披针形,长7~45 cm,宽1~3.5 cm。花期8~10月。
冰球子常见伪品
秋花独蒜兰(P. maculata),是一种附生的草本植物,其假鳞茎呈陀螺状,长1-3 cm,直径1-1.5 cm,通体呈深绿色带有紫色的斑点,常被包裹于老鞘种,顶端具2枚叶。在我国主要产自云南西部。
岩生独蒜兰(P. saxicola),是一种多年生附生的草本植物。其假鳞茎近陀螺状或椭圆形,顶端骤然收狭成明显的短喙,长0.7-1.1 cm,直径1-2 cm,顶端具1叶。叶在花期已长成,近长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纸质,长10-18 cm,宽1.7-3.7 cm,先端急尖,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3-7 cm。在主要生长在云贵高原西北部的岩壁上。
疣鞘独蒜兰(P. praecox),是一种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假鳞茎呈螺旋形,干品假鳞茎黑褐色,长1~3 cm,陀螺状,其颈部低端有一道突起的棱。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西南部。
独蒜兰属其他形态几乎没有区别的近似种,陈氏独蒜兰、大花独蒜兰、美丽独蒜兰、四川独蒜兰、矮小独蒜兰、黄花独蒜兰、岩生独蒜兰等16个品种。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
饮片炮制
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性味与归经
其性凉,味甘,微辛,归肝,脾经。
拓展阅读
1.《本草新编》:“山慈姑,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姑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姑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
2.《本草正义》:“山慈姑之名,始见于《嘉祐本草》,然陈藏器《拾遗》已有之,则名金灯,即其花也。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故诸家以为有小毒,并不以为内服之药。至王谬《百一选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枢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锭也,外证可敷,内证可服,其效最捷。则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驶极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连服之,则必利下,是以攻逐恶物为专职,药力之猛烈可知。此皆用以荡涤肠胃,驱除积垢,以减邪毒凭陵之势,亦非能通行百脉,消除皮里膜外之坚积也。且气味俱淡,以质为用,所以古来未入煎剂,近人有用入煎方,以为消积攻坚之法,如瘰疬痞积之类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则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虽峻,而无宣络通经之性,何能行于肢体脉络。肠胃之病,如食积气滞,胸脘不舒,服玉枢丹少许,则顷刻即效。此中微义,亦可深长思矣。
3.《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亦除皯。”
4.《滇南本草》:“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5.《本草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
6.《本草再新》:“治烦热痰火,疮疔痧痘,瘰疬结核。杀诸虫毒。”
7.《本草从新》:“山慈姑根类慈姑、小蒜,去毛壳(有毛壳包裹者真,故今人俱称为毛姑)。”
8.《三农纪》:“植艺:冬时折取嫩芽种田间,来年四月移植。泡制:冬采其根,发灰汤煮熟,去皮,乃不麻唇刺喉。可制粉霜。”
鉴别
本品横切面:毛慈菇,最外层为一层扁平的表皮细胞,其内有2~3列细胞,壁稍厚,浅黄色,再向内为大的类圆形薄壁细胞,含黏液质,并含有淀粉粒。近表皮处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针晶束,长70~150um。维管束散在,外韧型。冰球子表皮细胞切向延长,淀粉粒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维管束鞘纤维半月形,偶有两半月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1:03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状特性
植物形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