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训练,部队在地面起伏显著、高差200米以上的群山连绵地区所进行的训练。内容包括对部队人员进行生活、生存的适应性训练;人员、车辆爬山、越野的机动训练;武器、器材操作使用、维修保养和观察、射击、通信联络、工程作业等技术训练;穿插、包围、迂回、伏击与反伏击、空降与反空降等攻、防战斗和协同作战的战术训练;物资、器材等供应的后勤保障训练。目的是提高部队在山地作战的能力。
山地地形复杂,地貌起伏大,天然障碍、死角隐蔽地多,坡陡谷深,道路崎岖狭窄,气象多变,雨季多山洪,有滑坡、山崩现象。部队在山地活动,人员体力消耗大,易迷失方向,机动、展开、指挥、观察、协同、通信联络、补给困难。训练内容一般包括:①体质锻炼。主要内容有登山、爬坡、越野、超越障碍等。②技术训练。主要内容有各种武器在山地的射击要领,对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和燃烧武器的防护,各种车辆的驾驶,通信联络,阵地的选择、构筑,障碍的设置,隐蔽、伪装的方法和工程作业等。③战术训练。主要内容有制高点、山垭口、险要地段的进攻与防御,冲击、反冲击,伏击、反伏击,空降、反空降及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空中机动等。通常以野营的形式在山地训练场或现地进行。各兵种在分练的基础上进行合练。训练中,强调结合山地作战特点和部队人员、装备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组织工作,防止事故发生。许多国家军队都重视山地训练。俄罗斯有的军事院校设山地战课程,山地军区所属部队专门在山地训练区和射击场开展山地训练,并在战术演习中演练山地战战术。美国军队将体格适应、武器使用、通信联络、生物与化学武器防护、伪装和隐蔽、登山技能等列为山地训练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开始进行山地训练。20世纪60~70年代,专门组织部队进行山地训练,一些部队把山地训练列为主要的训练内容。90年代后,随着军队装备的改善和山地作战的要求,山地训练又有了新的发展。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