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生态
山地生物之间及山地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山地生态是指山地生物之间及山地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山地是一种陆地表面上较高较陡的隆起地貌。山地的地形和高度,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特殊山地气候,影响着山地生物的分布和功能。山地的向阳面及背阳面的生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而高山的生物分布常呈垂直分带现象。反过来,山地生物也影响山地环境,山地植被可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并可保持水土,若无植被,则雨蚀和风蚀可以迅速将表土剥去。
简介
在山地,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一般每上升100米降0.6℃),而湿度相应增高,但在谷地,有时由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会出现下层温度反而低于上层的逆温现象。山地有迫使气流上升而降温的作用,迎风坡降雨较多,背风坡雨量较少。有时越过高山的气流可以形成比较干热的下山风(焚风)。
内容
山地气候的变化使植被随海拔高低和不同坡向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如中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带,峰谷之间绝对高度相差不大,但在山头上多为红松林,而在山谷阴坡多为落叶松林,谷底则是苔草草甸。如果高度相差悬殊,就产生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现象。如在长白山,海拔较低处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其上为云杉、冷杉的暗针叶林,再向上为岳桦林,然后是以黄花杜鹃为主的高山灌丛;更高的地方(天池外围)则为高山草甸,而天池周围为裸岩带。山地各垂直植被带发育了不同的土壤,土壤中栖居着各种微生物和土壤动物。鸟兽等脊椎动物在各植被带的种数或数量也有明显变化。有些还随季节在带间迁移,如大熊猫夏季多在海拔高的针叶林中,其他季节则活动在海拔居中的针阔混交林内,遇有大雪等异常气候时,甚至下到落叶阔叶林内。阳坡与阴坡的植被亦有差异。有的地方阳坡水分少,为草地,而阴坡则有灌丛或森林。
高山带气候寒冷,风大。植物稀疏而低矮,有时发展为垫状植物;多有耐寒特性,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繁殖周期。动物常紧靠地面生活,如蜘蛛纲动物。昆虫中无翅者也较多,有的只食被风从下面吹上来的植物碎屑。蝗虫在平原上多是善飞的种类,但在高山上则翅变短或退化。高山上仍有鼠类生存。如青藏高原的鼠兔可生活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为高山雪线附近的代表性食肉动物雪豹提供食物。
高山温度低空气稀薄,缺氧,辐射强,紫外线盛,动植物必须对这些生态因子作出特殊的生态生理适应。
雪线以上有冰冻层,有些高山终年积雪,形成永久冰雪带。在干旱地区,如中国新疆、甘肃等省区,冰川的融水是山下水的主要来源。有冰水补给的河流两岸即可形成绿洲。
生态系统
山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或因重力或随地下水、地表径流和河流而向下移动得十分迅速。良好的天然植被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但是在人为破坏天然植被的地方,如森林采伐改作耕地后,土壤逐渐出现侵蚀现象。而当水土流失发展到一定程度,使已开垦的耕地土壤养分下降,水分减少,作物低产,最后耕地只好放弃。而且山坡岩石一旦裸露,植被就无法更新。植被的破坏,不仅使山地本身遭到严重的损失,而且山坡失去植被的保护后,丧失了阻截与减缓径流的作用,一旦大雨,容易形成洪水,造成山下平原的水灾和下游的泥沙淤塞。黄河下流的水灾便是最典型的例子;遭受泛伐的山地还容易暴发泥石流,造成严重灾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1 21:51
目录
概述
简介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