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行》是南宋时期爱国诗人陆游客居
陕西南郑时所作的诗作。该诗描写了
南郑县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以及地理位置,从而暗示出了南郑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
南宋王朝的时政、军事的看法,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
作品原文
山南行
我行山南已三日①,如绳大道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②,秋千蹴鞠分朋曹③。
苜蓿连云马蹄健④,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⑤,举目山川尚如故。
将军坛上冷云低⑥,丞相祠前春日暮⑦。
国家四纪失中原⑧,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⑨,却用关中作本根⑩。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山南:即终南山之南,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函秦:指陕西、甘肃等地,古代属于秦国,那里有函谷关等军事险要。
③秋千蹴(cù)鞠:
秋千和
蹴鞠是两种起源很古、流传很广的体育项目,这两种竞赛都与军事和武术有关。
④苜蓿(mù xu):又名草头,俗名金花菜,是一种马爱吃的植物。
⑤历历:分明的意思。
⑥将军坛:指汉高祖刘邦拜大将
韩信的坛,遗址在今陕西南郑一带。
⑦丞相祠:指蜀汉后主
刘禅为纪念丞相
诸葛亮而建的祠堂,遗址在今陕西南郑一带。
⑧四纪:中国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就是四十八年。从诗人作该诗时上溯
靖康之耻,金兵侵犯中原,已有四十六年。
⑨金鼓:古代战争中使用的锣鼓,这里代指军队。
⑩本根:根据地、基地。
白话译文
我在这山南已经走了三天,东西向的大路笔直如墨线。
望不尽一马平川千里的沃土,还有那密密桑林青青的麦田。
地近陕西民气风俗多豪放,人分两方又踢球又荡秋千。
苜蓿密如云,马蹄多捷健,杨柳相夹的路上车声入云天。
——站在象征古人兴亡的遗迹面前,放眼望去,只有那高山大川依然未变。
将军坛上片片寒云低低垂,丞相祠前暮春斜阳快下山。
中原沦陷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出兵江淮不易把那金兵全歼。
应该把关中作为北伐的基地,再看我王师如天兵横扫敌顽!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春。这年三月陆游到达南郑县,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大约不久后在南郑附近终南山以南地区出行,因有此诗。南郑一带为南宋抗金前线,王炎又是一位很有恢复之志的将领,陆游初到前线,亲眼看到关中沃野千里的形势和豪爽刚健的民风,内心非常振奋,不禁对收复中原充满信心和期待,并从而改变了自己以前所持有的军事策略,认识到从江淮出师并不易于完全消灭金兵。以关中为根据地,向东收复中原更为可行。这首诗是陆游到南郑前线后的第一首作品。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该诗历来受到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该诗形式上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它充分地表达了陆游对时事,对政局的看法,标志着诗人整个人生历程和创作生涯的转折点。
前四句写景。自己在山南道上风尘仆仆,已经三日。只见如绳般笔直的东西大道漫延无际。汉中之地,处处是平川沃野,麦陇青青,长势喜人,蚕桑郁郁,男耕女织。这几句是摄影镜头中的广角镜,将山南的富庶之景描绘出来,这种富庶,无疑为军事行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下面四句为分镜头,写其地的民俗民风。原来此处与秦地相近,民气风俗尚豪壮,人们闲来以分队荡秋千与蹴鞠为乐,强身健体。此处遍地都是苜蓿,马食充裕,杨柳夹道,马拉的车辆在驿道上来来往往。大抵在宋金对峙之时,南宋失去战马产区,马匹多赖川马,南郑多马,所以能成为具有充裕战略资源的要地。
下面四句,则转为今古兴亡之感。汉中本为古今兴亡之地,史迹俱在,但只有山川,千年以来依然如故。当年韩信拜将的将军坛上,只余冷云低垂,似乎在悯怀昔时的荣光,而诸葛丞相的祠堂,也笼罩在暮春的余光之下。当年韩信登坛拜将,辅佐刘邦成就一代帝业,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都曾屯兵于汉中。这南郑的历史,是多么辉煌。由此,陆游想到了南宋的现实:宋朝失去中原已经四纪了,从江淮出师北伐中原,屡次遭受挫败,实在不是一条必胜之道。看来如果要出师中原的话,还是得以关中作为根本。
陆游的这种战略构思,既与南郑的史迹相合,也是对南宋恢复中原的具体军事行动的反思。宋高宗一心与金朝议和,但和议最终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幸亏采石一战,虞允文以老弱之兵阻止金军渡江,其后宋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遣将北伐,由江淮出师,却又因将帅不防,导致符离之败,从此意志消沉,不再敢言北伐。陆游有了在四和汉中的经历,其战略眼光陡然转变,改为以南郑为根据地出师关中,再由关中东出恢复中原。这种战略思想的转变,最早就体现在这首《山南行》中。
此诗以军事战略家的眼光来写山南之行,笔下的景物无不为其战备思想而服务,而对汉中古史迹的感慨,又蕴含着一股怅然之感:昔日的良才已逝,南宋何时才能有如许贤才呢?然而,这并不妨碍陆游提出他的由汉中取关中、由关中取中原的战略主张。因为陆游知道,不管有没有贤才,国家的山河破裂,都是需要这国家民族的每一份子去尽力恢复的。此诗中洋溢着的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得这种感慨愈发深沉动人,结尾蓦然而止,因前面有丰厚的内容和情感的铺垫,从而给人一种激励震动之感。
名家点评
南宋末年词人
刘辰翁《精选陆放翁诗集》:“起结次第皆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
放翁,浙江绍兴人,汉族。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作丰富,有《
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中国现有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