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诗作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的诗作。此诗以白描手法,展现出了日落时山村的一片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文字简练,条理分明,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寓情于景,动静结合,多种感官的调动令人如临其境、悠然神往;一句一画面,素笔淡墨,幽谧飘逸,闲淡自得,清新优美。全诗对偶工整,节奏疏宕,语意灵活。
作品原文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⑴,竹中窥落日⑵。
鸟向檐上飞⑶,云从窗里出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山际:山边,山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⑵竹中:竹林丛中。窥(kuī):从缝隙中看。
⑶檐(yán):房檐。
⑷云从窗里出: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白话译文
山天相接之处萦绕阵阵云烟,透过竹林缝隙看夕阳要落山。
屋檐上鸟儿欢快地飞来飞去,飘动的云朵在窗口悠然闪现。
创作背景
吴均早年隐居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此诗当作于其时。作者隐居山村,环境幽静,心情闲适,有感而创作了这《山中杂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开头两句说,但见阵阵烟雾从山与山的交接处飘来,又见太阳在竹丛后渐渐落下。“来”“落”两字写出了动态。“见”“窥”两字用得很恰当:烟来则举目可见;日落则是透过竹子间的空隙所见,所以用“窥”字。“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三、四句说,鸟儿向着屋檐上飞翔,白云从窗户里轻轻流出。这两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处地势的高峻。尤其是后一句: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内,但因屋宇处于白云缭绕之中,云气从屋后、屋侧飘过,所以看起来就像从窗中飞出。“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诗写得十分精炼。四句写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的连接那样,合起来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烟、日、鸟、云都在动,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无限的静。由这一片寂静,又使人感到诗人心中是那么清静。他没有一点儿杂念,只是静静地观赏着这一切。如果细细吟味,还可感到三、四句隐隐流露出诗人的几分新奇感。高飞的鸟与屋檐齐高,白云由窗间流出,这种景象在平地上见不到,因而使诗人感到有趣。四句是两副对子。前两句“见”“窥”的主体是诗人,后两句的主体则是“鸟”和“云”。前两句的节奏是二、一、二,后两句是二、二、一。这样,全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单纯,却因句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而不显得单调。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古诗源》:“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作者简介
吴均,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初任吴兴太守柳恽主簿,为诗清拔有古气,好事者学之,称为“吴均体”。历官建安王记室、国侍郎、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免官。后又奉诏撰《通史》,未成而卒。事迹见《梁书》卷四九及《南史》卷七二本传。有集二十卷,其他著述一百五十余卷,已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及断句一百四十七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19:3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