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司法志》是一本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地方史志图书,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制,主编法进衍,副主编王炜、杨光。
内容简介
《山东省志·司法志》编纂始于1982年,1998年公开出版。全书以篇、章、节划分层次,共设6篇、32章。6篇题目依次为:政法、
检察、审判、司法行政、监狱与劳动教养、法学研究。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为1990年。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篇政法
第一章政法机构………………………………………………(15)
第一节建国前的政法机构………………………………(15)
第二节建国后的政法机构………………………………(17)
第三节省委政法委员会…………………………………(19)
第二章政法工作………………………………………………(24)
第一节建国前的政法工作………………………………(24)
第二节建国后的政法工作………………………………(28)
第三节省委政法委员会的工作…………………………(36)
第二篇检察
第一章晚清民国时期的检察…………………………………(78)
第一节晚清时期的检察制度……………………………(78)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检察制度……………………………(79)
第二章人民检察机构…………………………………………(82)
第一节解放区检察机构…………………………………(82)
第二节人民检察院(署)…………………………………(83)
第三节人员调配…………………………………………(90)
第四节人员培训…………………………………………(96)
第五节人员奖励…………………………………………(101)
第三章刑事检察………………………………………………(105)
第一节审查批捕…………………………………………(107)
第二节审查起拆…………………………………………(124)
第三节出庭支持公诉……………………………………(136)
第四节侦察活动监督……………………………………(140)
第五节审判活动监督……………………………………(144)
第四章经济检察………………………………………………(149)
第五章法纪检察………………………………………………(177)
第六章监所检察………………………………………………(199)
第一节执行检察…………………………………………(200)
第二节执法检察…………………………………………(209)
第三节案件检察…………………………………………(220)
第四节申诉检察…………………………………………(228)
第七章控告申诉检察…………………………………………(233)
第一节受理来信来访……………………………………(234)
第二节查处控告申诉案件………………………………(247)
第八章其他检察………………………………………………(256)
第一节民事行政检察……………………………………(256)
第二节一般监督…………………………………………(256)
第三节社会改造检察……………………………………(259)
第四节特赦检察…………………………………………(263)
第五节检察通讯员………………………………………(264)
第九章刑事技术………………………………………………(268)
第一节技术装备…………………………………………(268)
第二节业务活动…………………………………………(271)
第三篇审判
第一章晚清民国时期的审判…………………………………(282)
第一节晚清时期…………………………………………(282)
第二节民国时期…………………………………………(283)
第二章人民法院机构设置……………………………………(287)
第一节山东解放区审判机构……………………………(287)
第二节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303)
第三节
中级人民法院……………………………………(310)
第四节
基层人民法院……………………………………(320)
第三章审判程序制度…………………………………………(332)
第一节刑事审判程序制度………………………………(332)
第二节民事审判程序制度………………………………(372)
第四章刑事审判………………………………………………(382)
第一节山东解放区的刑事审判…………………………(382)
第二节反革命案件的审判………………………………(392)
第三节普通刑事案件的审判……………………………(401)
第四节经济犯罪案件的审判……………………………(421)
第五章民事审判………………………………………………(432)
第一节沿革………………………………………………(432)
第二节民事审判的特点及方针…………………………(437)
第三节婚姻案件审判……………………………………(453)
第四节继承案件审判……………………………………(470)
第五节损害赔偿案件审判………………………………(474)
第六节房屋、宅基案件审判……………………………(476)
第七节债务案件审判……………………………………(482)
第六章经济审判………………………………………………(485)
第一节基本原则…………………………………………(485)
第二节基本任务和收案范围……………………………(491)
第三节经济审判开展概况………………………………(493)
第四节几类经济纠纷案件的审判………………………(500)
第七章复查纠正冤假错案与特赦……………………………(516)
第一节复查纠正冤假错案………………………………(516)
第二节特赦………………………………………………(527)
第四篇司法行政
第一章晚清民国时期的司法行政……………………………(535)
第一节机构………………………………………………(535)
第二节法制宣传…………………………………………(537)
第三节
法学教育…………………………………………(538)
第四节公证………………………………………………(542)
第五节律师………………………………………………(548)
第六节调解………………………………………………(552)
第二章人民司法行政机构……………………………………(554)
第一节山东省高级审判处及山东省司法处……………(554)
第二节
山东省司法厅……………………………………(555)
第三节市、地、县司法行政机构………………………(563)
第三章人民司法行政队伍……………………………………(565)
第一节人员………………………………………………(565)
第二节干部管理…………………………………………(569)
第三节立功创模活动……………………………………(571)
第四章法制宣传………………………………………………(579)
第一节宣传法律法规……………………………………(579)
第二节全民普及法律常识………………………………(587)
第三节山东法制报………………………………………(606)
第五章
法学教育………………………………………………(608)
第一节法律院校…………………………………………(610)
第二节法律业务培训……………………………………(618)
第六章公证……………………………………………………(634)
第一节机构设置…………………………………………(634)
第二节公证员管理………………………………………(638)
第三节公证业务…………………………………………(641)
第四节公证业务管理……………………………………(655)
第七章律师……………………………………………………(659)
第一节工作机构…………………………………………(659)
第二节律师管理…………………………………………(662)
第三节律师业务…………………………………………(666)
第四节律师协会…………………………………………(675)
第八章基层工作………………………………………………(682)
第一节基层工作…………………………………………(682)
第二节乡镇法律服务工作………………………………(691)
第三节人民调解工作……………………………………(695)
第五篇监狱与劳动教养
第一章晚清民国时期监狱……………………………………(713)
第一节晚清时期监狱……………………………………(713)
第二节民国时期监狱……………………………………(720)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监狱…………………………(738)
第一节机构设置…………………………………………(738)
第二节狱政管理…………………………………………(758)
第三节教育………………………………………………(779)
第四节劳动生产…………………………………………(805)
第三章劳动教养………………………………………………(822)
第一节机构设置…………………………………………(822)
第二节管理………………………………………………(828)
第三节教育………………………………………………(857)
第四节生产………………………………………………(876)
第六篇法学研究
第一章机构设置………………………………………………(892)
第一节民国时期…………………………………………(892)
第二节建国后……………………………………………(896)
第二章学术研究………………………………………………(908)
第一节学术研究项目……………………………………(908)
第二节科研成果评奖……………………………………(926)
第三章学术刊物、学术交流…………………………………(929)
第一节学术刊物…………………………………………(929)
第二节学术交流…………………………………………(931)
编后记……………………………………………………………(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