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于1980年成立,当时名为“山东书法篆刻研究会”,1982年更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隶属
山东省文联,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威海路2766号省文化艺术之家。
第七届主席团成员
顾问:娄以忠 陈梗桥 张百行 车本杰 徐超 张弩 陈锡山 张仲亭 贺中祥 段玉鹏 杨炳云 张家纬 于钦彦 袁玉森 朱树松 荆向海 况尉 闫文禄 于茂阳 马东骅 龙岩 李向东 郑训佐 单国防 赵长刚
蒯宪 燕守谷 张伟 王讯谟 赖非 宁兰智
孟鸿声 于明诠
范正红 黄 斌 吴苓
范国强 纪君 谢长伟 姚东升 马建钧
副主席:徐华志、靳永、亓汉友、曹钰、陈靖、张传旭、邹方臣、于剑波、方建光、嵇小军、蒋乐志、倪和军、郭强、逄春伟、张荣磊
主席团委员:吕文明 郝晓明(驻会) 王升峰 孙希民 邹本洪 胡宗江 杨国栋 杨 雯 陈培站
秘书长:郝晓明(兼)
副秘书长:窦改林(驻会) 景 彪 朱茂刚 曹洪岭 刘尚林 马 涛 管恩昱 高 远
理事:
丁履磊 于剑波 万 力 万富永 马 涛
马德田 王 伟 王 岩 王 瑞 王升峰
王步强 王青松 王培伟 王德成 亓汉友
乌 峰(蒙古)方建光 石云之 田培彬 邢 伟
成文政 曲 伟 吕文明 朱茂刚 刘尚林
刘金锋 刘晓清(女)刘舫溪 刘鲁旭 刘德先
许传良 许洪国 许晓斌 孙 勇 孙云层
孙肖嘉(女)孙秀杰 孙希民 孙维健 李 钧
李 锐 李永辉 李思峰 李慧斌 杨 亮
杨 健(女)杨 雯 杨加深 杨国栋 杨建虎
肖 龙 肖为民 吴秀峰 何茂峰 谷体同
邹方臣 邹本洪 汪 雷 沈瑶琴 宋阴槐
宋来胜 宋道永 张 君(女)张 国 张 勇
张 健 张 颖(女)张 磊 张卫华 张子健
张玉猛 张西同 张廷栋 张传旭 张旭明
张志鸿 张伯祥 张灿森 张国梁 张春晓
张荣磊 张晓东 张颖昌 张耀辉 陈 锋
陈 靖 陈广秀 陈培站 邵仲武 武 斌(女)
林玉柱 郇 宇 郑志群 项继云 赵 锐
赵凤砚 郝晓明 胡 军 胡宗江 逄春伟
姜玉松 宫庆全(女)姚 锋 袁朝霞(女)贾长庆
贾明选 党现强 钱先广 倪和军 倪萍义
徐 磊 徐延波 徐华志 徐继彬 高 远(女)
高 岩 高 森 高 毅 郭 强 郭田雪(女)
郭庆利 陶云江 黄秀杰(女)黄泽显 曹 钰
曹洪岭 常 猛 崔振杰 渠继忠 彭作飚
蒋乐志 韩坤峰 景 彪 嵇小军 鲁世杰
靳 永 虞晓贵 解乐军 窦改林(女)管恩昱(女)
谭宏熙 谭晓昌 翟卫民 翟圣亮 潘梦石
薛兆东 魏会昌
第七届工作委员会
一、学术委员会
主 任:靳 永 吕文明
副主任:王 谦 吕金成 修广利 杨加深
秘书长:王书峰
委 员:
于 芹 于新澎 王 谦 王仁海 王书峰 王庆忠 王志林
巩绪发 成海明 曲 斌 吕文明 吕金成 朱斐诚 向净卿
刘述勇 刘慧龙 许传良 许洪国 孙秀杰 杜卫东 杨子墨
杨加深 宋玖安 张 函 张海同 陈 硕 邵仲武 金秉坤
周松林 赵 琳 修广利 贾乾初 钱先广 徐学炳 黄晓青
靳 永 魏会昌
二、篆书委员会
主 任:倪和军 郭 强
副主任:陈 杰 张志鸿 彭作飚 王 伟(济南)
秘书长:郭庆利
委 员:
王伟(济南)王 波 王 鹏 田 超 冯曰昆 朱宝玉 吉凯丰
成文政 吕建忠 闫井贺 刘 磊 齐爱君 李远见 李晓光
杨建虎 宋 涛 张廷栋 张红霞 张志鸿 张树新 陈 杰
姚 锋 倪和军 郭 强 郭庆利 黄庆军 彭作飚 彭福庆
谢 瑞 路 灏
三、隶书委员会
主 任:曹 钰 王升峰
副主任:曹洪岭 高 岩 李 锐 王清平
秘书长:王青松
委 员:
王 建 王升峰 王同毅 王青松 王清平 邢 伟 曲修诚
任成森 刘希龙 刘建华 刘舫溪 许晓斌 孙 旭 孙合玉
孙法琦 苏万利 李 锐 杨守华 杨宝波 汪雷(高唐)宋宪超
张 伟 张国梁 陈 建 陈祥生 苗祖斌 郇 宇 郑德东
高 岩 高卫兵 曹 永 曹 钰 曹洪岭 渠继忠 虞晓贵
薛兆东
四、楷书委员会
主 任:张传旭 逄春伟
副主任:管恩昱 高 远 张灿森 刘德先
秘书长:刘鲁旭
委 员:
于永江 于永强 王 凯 王永政 王建勇 石云之 田 波
吕 凯 吕济智 刘立华 刘鲁旭 刘德先 孙东波 孙宝发
李成锋 吴国栋 张灿森 张传旭 张海滨 赵 勇 赵书阵
赵远军 赵依房 逄春伟 姜海龙 袁家峰 钱士喜 徐延波
高 远 曹仕强 曹汝壮 崔西超 管恩昱
五、行书委员会
主 任:方建光 蒋乐志
副主任:马德田 张颖昌 苗 家 鲁世杰
秘书长:张伟杰
委 员:
万 力 马德田 王 明 王延君 王守乾 方建光 仲艳萍
刘卫东 刘国庆 刘胜民 孙云层 孙振民 杜庆龙 李方振
李建水 杨天鸣 何贤德 宋道永 张伟杰 张颖昌 陈希军
苗 家 赵联琦 荆德杰 贾明选 钱守宽 徐雪峰 高运达
隋守训 葛坦刚 蒋乐志 程祥忠 鲁世杰
六、草书委员会
主 任:嵇小军 杨 雯
副主任:张春晓 朱茂刚 刘文海 王奇嵩
秘书长:杨刚亮
委 员:
丁长伟 于旭升 万骐畅 王兆会 王志军 王奇嵩 王培伟
巩海涛 朱茂刚 刘 石 刘 克 刘 波 刘文海 刘新星
许文远 孙明建 李泊潭 李金昊 杨 雯 杨永峰 杨刚亮
杨国雨 张 健 张 磊 张卫华 张长峰 张春晓 罗 庆
郝守波 耿仁彬 徐喜丹 徐福法 高 毅 郭保军 嵇小军
魏 波
七、篆刻委员会
主 任:陈 靖 于剑波
副主任:翟卫民 姜玉松 郑志群 贾长庆
秘书长:张 国
委 员:
于剑波 马子恺 王培博 卞 涛 曲 伟 刘佃坤 孙光磊
孙宏伟 孙垂强 李 峰 李令唐 杨永卫 肖 龙 谷 伟
宋春青 张 国 张红欣 张建智 张颐人 陈 浩 陈 靖
郑志群 赵凤砚 赵尧龙 姜玉松 贾长庆 郭振坤 屠陈陀
管树强 翟卫民 缪九永 潘立文 潘梦石
八、刻字与硬笔书法委员会
主 任:张荣磊 邹本洪
副主任:丁履磊 王步强 李 霖 李思峰
秘书长:谷体同
委 员:
丁履磊 于永平 于海娟 马 浩 马开啸 王 岩 王步强
王信栋 王银堂 卢克特 孙长业 孙自力 孙维健 纪 辉
李 霖 李西超 李思峰 谷体同 邹本洪 沈志宏 张旭明
张荣磊 陈 国 尚凡龙 赵广东 战 峰 姜长胜 娄华青
高树乾 徐可然 韩兆恒 解乐军 魏学建
九、书法教育委员会
主 任:杨国栋 陈培站
副主任:乌 峰 杨 亮 陈 锋 林玉柱
秘书长:常 猛
委 员:
丁 娜 于建华 乌 峰 孔德宇 刘 昆 刘金锋 刘俊元
刘海航 孙世峰 李一波 李永辉 李成军 杨 亮 杨生文
杨国栋 沈 磊 张伯祥 陈 进 陈 锋 陈培站 范奉存
林玉柱 周德立 赵 娜 姚 强 徐鸣浩 高 勇 唐升霞
常 猛 葛春歌 董 坤 董家鸿 鲁洪林 谭宏熙 颜世君
戴慧媛 魏泮玮
十、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
主 任:亓汉友 胡宗江
副主任:马 涛 刘海峰 何茂峰 万富永
秘书长:陶云江
委 员:
万富永 马其伟 马 涛 王 进 亓汉友 申旭庆 付 豪
刘海峰 刘潜坤 孙林华 李 勃 李 钧 李文泺 李宪文
李富荣 杨明远 何 民 何茂峰 邹立军 沈瑶琴 张子健
张长伟 张成泉 张国帅 郑付忠 赵 民 胡宗江 袁铭涓
耿仁坚 徐 磊 徐光普 郭 鑫 陶云江 崔洪涛 温向涛
窦庆博 翟圣亮
十一、女书家委员会
主 任:张 君 袁朝霞
副主任:武 斌 张 颖 黄秀杰 袁宙飞
秘书长:陈月寒
委 员:
马粼希 王伟(聊城)王凌燕 申俊青 刘 静 刘金璐 刘晓清
孙 琦 孙玉梅 孙艳梅 李文桐 李晓君 李雪梅 杨 健
杨颜霞 宋晓丽 张 君 张 娟 张 婷 张 颖 陈月寒
武 斌 林 玲 罗占凤 周 越 孟海燕 赵 璐 宫庆全
宫秀芬 袁小娟 袁宙飞 袁朝霞 殷玉琴 高 文 高 霞
黄秀杰 程加飞
十二、新文艺群体委员会
主 任:邹方臣 孙希民
副主任:窦改林 景 彪 刘尚林 吴秀峰
秘书长:胡 军
委 员:
于 科 于大智 马振北 王 栋 王洪飞 王洪波 毕志恒
朱继坤 刘尚林 孙 勇 孙玉昕 孙希民 杨 东 吴成坤
吴秀峰 吴荣新 邹方臣 宋来胜 张争妍 张逸之 郑和春
胡 军 贾 文 贾心苗 党现强 徐 永 黄泽显 蒋春民
韩 奔 韩坤峰 景 彪 窦改林 魏兆征
第七届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
主 任:王 瑞
秘书长:郝晓明
委 员:
丁履磊 于剑波 马德田 王 瑞 王升峰 亓汉友 方建光
吕文明 孙希民 杨 雯 杨国栋 邹方臣 邹本洪 张传旭
张春晓 张荣磊 陈 靖 陈培站 郝晓明 胡宗江 逄春伟
姜玉松 倪和军 郭 强 郭庆利 黄秀杰 曹 钰 曹洪岭
蒋乐志 嵇小军 靳 永
(一)职业道德工作部
主 任:郝晓明
秘书长:王奇嵩
委 员:
王 志 王立双 王兴佳 王奇嵩 仝传刚 任 鹏 刘从明
刘正瑞 刘春雨 孙凤强 杨如银 宋士泉 宋风华 张树新
陈广秀 赵建波 郝晓明 耿国生 高 波 高 建 渠继忠
谢万臣 谢智愚 谭伟峰 穆 青 魏传奇
(二)发展工作部
主 任:张 国
秘书长:徐 磊
委 员:
于 江 石秀东 田茂山 田培彬 巩绪发 刘 光 孙占忠
孙传涛 苏贻正 李同江 李海洋 杨传坤 汪雷(临清)张 国
张广军 张则华 张旭明 陈同龙 武进军 房庆树 耿雪健
徐 磊 高成丰 郭 震 郭启源 焦念明
(三)展览工作部
主 任:孔祥刚
秘书长:张玉猛
委 员:
于大智 马广兴 王义超 王洪川 亓俊平 孔祥刚 由俊佐
吕绪飞 孙绪山 李 亮 李 辉 李 舜 李 翔 李光文
李志明 肖永强 肖建鹏 肖洪波 张 迪 张玉猛 陈勇田
范瑞堂 林晓东 周广龙 贾祥新 傅 琳
(四)权益保障和志愿服务工作部
主 任:刘秀华
秘书长:赵国泉
委 员:
马 震 王 东 王洪飞 王德成 卞 宏 任 清 庄惠民
刘 建 刘中昆 刘秀华 刘泰东 许婷婷 丁 磊 孙兴文
李艾武 张存胜 张福桥 陈 飞 苗祖斌 单爱峰 赵国泉
胡向明 胡跃东 黄勇骏 崔洁康 魏兆征
(五)培训和考级工作部
主 任:陶玲玲
秘书长:黄泽显
委 员:
于立虎 马粼希 孙元富 李海亭 李继安 杨淑爱 张玉猛
张伟杰 张旭明 陈庆昕 林玉柱 周德立 姜长胜 姚 锋
徐喜钢 高 毅 陶玲玲 黄泽显 寇 锋 韩坤峰 魏学建
泰山文艺奖
泰山文艺奖设立以来,在整个书法界营造了“泰山文艺奖是山东书法界最高奖”的浓厚氛围,提高了广大书法家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书法界有1人获突出贡献奖,40多人获创作奖,4人获理论研究奖。经过连续三届公开、公正、公平的评选,泰山文艺奖已成为我省书法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政府最高奖项。
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举办和泰山文艺奖的评选,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广,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文艺界的重大事件,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东文化建设新成就的集中展示。通过举办活动、倾力配合,省书协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借助省文联搭建的这两个平台,省书协也借势而上、做大做强,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书进万家
“书法家进万家”活动是根据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党组的有关要求,按照全国第五次书代会的工作部署,为大力弘扬书法艺术,充分发挥书法家和广大书法工作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而组织实施的。在山东省文联党组和主席团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积极组织,充分动员,缜密实施,注重实效,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协调组织市、县书协活动500余次,先后有千余省书协会员参与到此项活动中,书写作品5万余幅。
这是书协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下乡活动,书法家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厂矿,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让大众接近书法,启迪智慧,增长知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省书协的这项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连续5年被中国书协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另有12人被中国书协评为先进个人,6个地市书协被授予先进单位。
组织展览
2007年,为庆祝十七大胜利召开,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共同主办了“美好的礼赞——山东省庆祝党的十七大美术书法摄影大展”。
2008年,为庆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会协助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举办了“迎奥运书画摄影展”。从发动、评审到布展、开幕,省书协高度重视,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迎奥运千人展”中,我会推荐选送的作品中有90余件入选。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又恰逢十一届
全运会在山东举办。围绕这两件举国瞩目的盛事,在省文联的统一部署下,省书协积极发动、精心组织了山东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展、第七届山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展,协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美术书法摄影文物展览。特别是五届省展共收到来稿3600余件,评选出获奖作品36件。在省博物馆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展览,出版了高质量的作品集。从评选出的作品来看,山东书法篆刻的水平从整体上又有了很大的提升。本届书法篆刻展的获奖、入展、入选作品,反映了我省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最新特色,代表了我省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是我省当代文化艺术建设的一次大检阅,规模空前,成就喜人。
第七届山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展在规模和水平上都超过了往届,是对山东青年书法家的一次大检阅。“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美术书法摄影文物展览”集中展示了当代山东代表性
书家的代表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山东印社成功组织了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赛华东选区的评选工作,既提高了我省作者的创作实力,也提升了我省篆刻界的艺术水平。
2008年“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书协严格执行、全力配合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党组和主席团的各项决定,反应迅速,组织严密,措施得当,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社会影响,动员全省3000多名省书协会员、近700名中国书协会员、大量的市县级会员和广泛的书法爱好者,投身于抗震救灾的公益活动中。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省书协就组织主席团成员走向
泉城广场,进行书法义卖,捐助灾区。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我会先后组织了七次大型的书法义捐活动,募得会员作品2000多件,赈金20多万。数量之巨、热情之高、行动之快,都走在了全国省级书协的前列。
玉树地震发生后,我会也积极组织、动员广大书法家投身于作品捐赠、义卖募捐活动中。
山东书法在创作上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第二届“兰亭奖”评选中,我省创作奖获奖提名6人,获奖2人,入展41人;教育奖二等奖1人,获奖提名1人。
在第三届“兰亭奖”评选中,我省创作奖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教育奖二等奖1人;学术研究奖三等奖2人。
连续两届“兰亭奖”,山东的综合获奖指数都名列全国第三位。
2007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书法篆刻展中,我省1人获一等奖,3人获三等奖,34人入展,综合成绩名列全国第三。
在“兰亭奖”和“国展”这两项最权威的全国性书法展赛中,山东的成绩都稳居前三。
2006年,在“全国首届行书展”中,我省有2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获奖提名3人,入选54人,排全国第3位。
首届草书展我省有2人获二等奖,获奖提名2人,入选27人,排全国第3位。
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展我省3人获三等奖,60人入选,排全国第一位。
全国第六届刻字艺术展我省有56名作者入选,获奖作者5名,入展、获奖人数排全国第二位。
2008年,在“全国第七届刻字艺术展”中,山东有1人获获奖提名,67人入选。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中,山东有1人获三等奖,48人入选。
“全国首届册页展” 中,山东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43人入选。
在“第六届书坛新人新作展”中,山东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2009年,在全国第六届楹联展中,2人获三等奖。
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中,我省有2人获一等奖,1人获三等奖,5人获奖提名,入选和获奖人数均为全国第一。
在西泠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展中,1人获最佳作品奖,1人获最佳作品奖提名。
2010年,在第三届全国
扇面艺术展中,我省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
综观几年来山东在书法、篆刻、艺术刻字创作方面的喜人局面,可谓成绩斐然,来之不易。这些成绩也说明:山东省书协努力打造的“创作队伍老、中、青梯队合理,创作风格以传统为主流、具有鲜明山东地域文化特征的齐鲁书风”正在逐步形成,促进了我省书法创作的极大繁荣。这是山东成为书法大省、向书法强省迈进的重要标志。
理论研究
山东是书法大省,但过去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为改变这种现状,2006年10月——2007年6月,省书协积极争取、承办了“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中国书协领导、省领导莅临指导工作,来自全国的百余名书学理论工作者、著名书法家及书法专业媒体、新闻媒体参加了这次盛会。大会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对五十名获奖论文作者进行了大力表彰。“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是中国书协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反响最热烈的一次书学盛会。
中国书协对山东书协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组织缜密、保障有力,探索出了阳光、公正的评审新路”,“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的成功举办,对当代中国的书学研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省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也对讨论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山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次评选共评选获奖论文50篇,我省有12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9名,位列全国第一。这是山东书法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山东的书法理论研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山东省书协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高质量地编辑出版了《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在开幕式上同时发行。
通过筹办、迎战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山东省书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在讨论会前,有针对性地举办“论文评点座谈会”,邀请重点作者进行集中研讨,并请全国知名学者对山东作者的论文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在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前,省书协举办了第二届点评座谈会暨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五名作者获奖,在全国名列第二。在第三届
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评选中,我省也有两名作者获得理论研究奖。全国第二届
隶书展学术论坛上,我省获奖论文数量居全国首位。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山东已经成为书学理论研究强省之一。
读书调研
省书协还以“读书年”、“调研年”为契机,大力提倡读书调研之风,引导会员学习
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提倡创作研究两手抓、两手硬。省书协与
山东大学文学院联合开办“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方向研究生班”,首批30人全部顺利结业,并有2人获硕士学位。书协还聘请专家为书法家进行读书指导,并将书目在《书法通讯》上刊出,两批所选书目近百种。这些举措在会员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提高了会员的文化修养和政治修养。在全国书法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某些艺术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位置。
书协工作的和谐发展,体现在书协对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的吸引力上,这就必须牢固树立“书协以会员为本”的工作思路。如何为会员服务,把书协打造成既具有权威性、又具有吸引力的平台,是做好书协工作的首要问题。多年来,山东书协努力把协会打造为“会员之家”、会员接受培训和再教育的“加油站”、帮助会员成名成家的“孵化器”。
省书协主办或承办的专业性展览达100多场次,编辑出版了作品集、论文集50多种。在举办展览的同时,省书协还组织相应的学术研讨,把单一展览向纵深引导,提升了山东书家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应中国书协的要求,我们还组织人员编写了《当代山东书法大事记》和《山东书法年鉴》。这些资料,是研究山东当代书法发展的重要史料。
按照德艺双馨的原则,省书协一直致力于发展会员工作。省书协发展会员1600人,使省级会员总数达到4000余人。与此同时,省书协遵照中国书协章程,及时向中国书协推荐条件合格的会员,发展全国会员300余人,使我省的中国书协会员总数达到900余人,他们已成为我省书法创作队伍和理论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先后有10名会员被中国书协评为“德艺双馨”会员。
顾亚龙同志荣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对外交流是提高我们的理论、创作水平和开阔视野的有效手段,也是增进友谊、加强了解的最佳途径。省书协为加强国内、国际的文化交流,使山东书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多个国家进行了书法艺术交流。
2006年,我们组织了山东书法代表团赴澳大利亚交流访问,并举办了山东书协赴澳大利亚书法展。我国驻澳使馆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展览取得了圆满成功,扩大了山东书法艺术在海外的影响。
2007年,应韩国青墨会的邀请,省书协组成近百人的大型“赴韩国书法交流访问团”,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友好访问和书艺交流。这次活动增进了友谊,同时也为我省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2008年,应日本
山口县书道连盟的邀请,山东省书协赴日交流访问团对日本山口县进行了友好访问和书法交流,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提高了山东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加深了中日两国
书家之间的友谊。这些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汲取了经验,加强了山东书法界与国际艺术界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对我省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书协开展的中国“书法名山”、“书法名城”、“书法之乡”申报活动,对提高入选地的知名度、培育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省书协把这项工作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力争打造山东文化旅游名牌,促进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培育、开发山东文化产业市场。
为了申办活动的成功,省书协与各地市密切合作,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申办工作获得了很大成功。我省
邹平、
汶上、
东明、
临邑、曲阜、
章丘、
福山、
莱阳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泰山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山”,临沂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城”,
胶南被授予中国书法培训基地。我省申办
中国书法名城、名乡、名山命名挂牌工作也是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命名地区已经感受到书法文化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和巨大效益。
机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