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
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山东省教育厅共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办学历史
1960年9月,山东省广播学校成立。
1962年,学校停办,改为干部培训班。
1982年5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办学,更名为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
1987年,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迁址于济南东郊燕子山西侧校区。
2008年2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同年4月,山东传媒职业学院获教育部备案。
2014年10月,山东省出版技工学校并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2020年7月30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媒体产业学院正式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设有8个教学机构,开设31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教职工400余人。
教学建设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立了包含山东电视台在内的近200家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设有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广播电视系统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新闻出版系统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校内教学实训中心专业设施设备主要有数字视频非编作站机房、视频线性对编机房、 EDIUS 视频非线性编辑机房、苹果后期包装机房、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600平方米高清综合演播室、200平方米训练演播室、100平方米虚拟演播室、200平方米摄影棚、标准暗室、标准播音小教室、播音上镜综合训练室、数字视听实训室、电子组装实训室、广播影视设备维修维护实训室、有线电视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电视发送与卫星发送实训室等。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
在《山东传媒职业学院2014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学院建有山东广播电视台、济南广播电视台等13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广播影视行指委和新闻出版行指委教学成果奖5项。近年来公开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60余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承担了《男人地带》《汽车新干线》《风采》等电视栏目的摄制工作,参与了《我的青春之歌》《童年不同样》《让梦想飞》《天下父母》《农民好声音》《最强星主播》《一线生机》《金牌司仪》等多档栏目的演播室摄制工作。以学院为主拍摄的国内第一部60集大型系列专题片《齐鲁民俗》在山东电视台播出,由学院与威海光远动画公司联合制作的26集动画片《繁星点点》(又名《刘公岛之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018年获全国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学校荣誉
艺术研究
艺术成果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9个,并成功中标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重大招标课题。
截至2016年底,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00余项。
2017年4月,学院教师韩锐利用当地民俗“荷衣”这一载体,创作“大地艺术”作品。
在《山东传媒职业学院2018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学院举办国学游学创作汇报展、龙山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在端午节举办学院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
学术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80万册,各类数据库15个。
合作交流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广电网络中心及各地市电视台、影视中心等100多家传媒行业企业建立了校外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释义:学校校徽主体形态融合日月自然形态,昭示“知识之光”,蓄含山水气势,传达“海岱情怀”,形态组合收放有度,开合自如,富有完美意境的飞翔舞姿,犹如旋转翻阅的书本,象征着思维的发散和海纳百川的教育理想,展示知识的脉络,彰显传媒特色,传承传媒精神;标志采用蓝绿色彩渐变,体现了传媒行业冷静、客观的职业要求和学生朝气蓬勃及健康成长的状态。
精神文化
惟真尚能
务实、严谨、灵动、和谐
心致诚、业致精
乐学善思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