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蒲松龄小说作品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作品,这是第二则。文章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全文寥寥二百余字,却能高低起伏,脉络清晰,不能不让人叹服作者的笔力。
作品原文
一屠1晚归,担中肉尽,止2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3。
屠惧,投以骨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5。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6。
屠大窘7,恐前后受其敌8。顾9野有麦场,场主积薪10其中,苫蔽成丘11。屠乃奔倚其下,弛12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13。
少时14,一狼径去15,其一犬坐于前16。久之17,目似瞑18,意暇甚19。屠暴20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21,意将隧入22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23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24,盖25以诱敌。
狼亦黠26矣,而顷刻27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8?止增笑耳29。
词句注释
1.屠:屠户。
2.止:仅,只。
3.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4.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5.从:跟从。
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7.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
8.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9.顾:看,视。
10.积薪:堆积柴草。
11.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2.弛:解除,卸下。
13.眈(dān)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14.少(shǎo)时:一会儿。
15.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时间长了。
18.瞑(míng):闭上眼睛。
19.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20.暴:突然。
21.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2.隧入:从通道进入。遂,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3.尻(kāo):屁股。
24.假寐(mèi):假装睡觉。寐,睡觉。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6.黠(xiá):狡猾。
27.顷刻:一会儿。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白话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很狡猾,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诗文赏析
《狼》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精品,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一个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完整的推进过程。本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先是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这一层的意思又分为三小段,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和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诵读这一小段要表现出屠户面对两饿狼的“惧”。第二小段要描述出屠户处境更加危险,充分暴露狼的贪婪本性,证明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第三小段说的是屠户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局面。
第二层分两小段。第一小段,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 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诵读时应细腻地刻画狼“假寐”的狡诈形象。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果了它的性命。“暴起”的动作描写应表现得果敢、决绝,语气坚定有力。第二小段,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即“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方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与上层紧相呼应。诵读到此,应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就要受骗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第三层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文章语言精练生动,传神而富有表现力。特别是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逼真,如“屠惧”“屠大窘”“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刻画了屠夫和狼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把狼贪婪狡诈的本质和屠夫机智勇敢的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心主题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屠户途中遇狼,从惧狼、御狼,直到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作品影响
蒲松龄的《狼》历来是中学语文经典名篇,深刻影响着一代代的读者。《狼》被选为沪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34课;鲁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30课;2016年新审订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2019年版定为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作品争议
不同学者对《狼》文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句中“假寐”一词词义的理解,莫衷一是,存在较大分歧。对该词词义的不同理解,主要有以下五种:
以上五种观点,由于后四种基本相同,因此整合以后其实就是两种:一是“假睡”说,一是“小睡”说。“假睡”说认为,前边那只狼实际上清醒得很,它根本就没有睡,而是在装睡、在伺机发动进攻;“小睡”说则主张,前边那只狼真的趁机打了一个盹儿,却不小心在小睡中丧了命。
教学中应该首先说明“假寐”乃是一种非正式睡眠,然后,要根据具体情境,分析其“非正式”究竟表现于何处。也就是说,一方面要随文教学,根据词语的上下文情境掌握词语的含义;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这个具体情境,还要跳出这个情境让学生知道该词语所指本质究竟为何。否则,学生容易以偏概全,以为此情境下某词语的意义在所有情境下都适用。
扩展阅读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8:2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