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襄门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的遗迹
【屏襄门】,俗称鹿角门,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是明清时期樊城的北城门之一。残存的城墙长20米,高6米,石拱券门洞深12.2米。
城门简介
屏襄门和定中门,是樊城古城墙仅存的2处遗迹。屏襄门位于樊城区解放路,是明清时期樊城的北城门之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以前,屏襄门仅存有部分城台,城楼不复存在。
据介绍,襄阳市将维修城台、恢复城楼,还原屏襄门原貌,整个城楼规模与小北门相近。规划中的屏襄门将恢复城楼,增加周边绿地。东侧功能区以商业、办公、文化类为主,规划成为传统院落式;西侧和北侧种植高大乔木,西侧道路向西调整,扩大屏襄门门前广场绿化面积和游览空间;对北侧居民楼进行立面整治;南侧设置活动场地和休闲观赏设施。
在襄阳,鹿角门的名声远大于屏襄门。鹿角门,又名屏襄门,是樊城北门之一,位于鹿角门街的段,现保存尚完整。门为青石拱券,高约4米、深约8米,门额石刻“屏襄门”尚存。原城门上建有跨鹤楼,相传古时八仙之一吕洞宾骑白鹤周游列国,曾在此停留,楼为重檐歇山顶,与鄂城的跨鹤楼相仿,塑有吕洞宾泥像。1935年被洪水侵袭,楼台坍塌。这段文字是《襄阳地名志》中对鹿角门的描述。
城门来历
有说原来的鹿角门街弯曲支叉好似鹿角,也有说原来的城门上有座六角建筑,襄阳方言六、鹿不分,便口误成了鹿角门。曾参与《襄阳地名志》编著的原规划局工程师陈家驹这样认为:鹿角门这一称呼可能与鹿门山有某种关联(鹿角门与鹿门山成犄角之势),而这里又是南来北往客商的歇脚(角)之处,老百姓口头相传,便成了“鹿角门”。
让我们再看看《辞海》中对鹿角是如何解释的。《辞海》中对鹿角的解释有一条颇值得我们注意,鹿角,即用伐倒的树构成形似鹿角的障碍物,鹿角对阻碍古代骑兵有很好的作用。陈家驹讲,1955年,在修鹿角门旁的解放路时,曾发现一块石碑,上书:孟珙设伏战胜处七个大字,在鹿角门外曾有古桥一座,名叫“中伏桥”,是为纪念性建筑。《宋史》载:孟珙(1195一1246),字璞玉,枣阳人,嘉定十年,金犯襄阳,驻团山,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于父,谓:金兵必由罗家渡济河(今七里河),请设伏待之。翼日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孟珙系孟宗政之子,南宋抗金、抗元名将,金兵善骑射,此次设伏极可能用上了鹿角。后人为铭记这一抗金的胜利,加之这里又是樊城东部的门户,故用“鹿角门”代之,而后修筑屏襄门时,鹿角门这一称谓已深入民间了。不过,这也只是笔者的一种推测,到底因何而来,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不管怎样,鹿角门这一名称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资料
探源鹿角门.汉江传媒网消息(襄阳日报) .2011-05-05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1 18:1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