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炒青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特产
屏山炒青,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屏山炒青茶属绿茶类,因其富含天然有机营养和矿物成分,为天然安全的绿色饮料。屏山炒青茶原料品质天然,其加工非常注重火功。屏山炒青条索紧结油润,香气栗香高长、持久,滋味鲜醇回甘、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匀亮。茶多酚25.0-31.5%,氨基酸2.7-3.4%,水浸出物40.5-47.1%。尤其水浸出物丰富达到41%以上,而一般的炒青只有30%左右。
根据成都地堪院取土化验表明,屏山茶园,龙华、龙溪区域为富硒区,其余茶园皆为足硒区,并且未发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此外,屏山还有很多非常清净的无公害和有机茶园,适合生产优质茶,产出的茶具有美容、益寿、防癌等功效。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屏山炒青产于四川省屏山县境内,海拔600-1000米,辖区内小凉山山脉之余脉的五指山(海拔1350米)和川南第一峰—老君山(海拔2009米)贯穿全境,4万余亩原始森林就象天然屏障置顶,土壤为山地黄壤和少数紫色土,土壤有机质含量>3%的占13.36%,土壤70%以上为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5.5-6.5之间,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是天然的无公害茶园基地和有机茶生产区域。
水文情况
屏山县内溪河遍布,河床陡,比降大,时令河多。洪枯流量差异大,以五指山为分水岭,山南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有西宁河、板河、鸭池河、岩门河、真溪河。有天然河流12条,长258公里,时令河9条长157公里,共21条,长415公里,其中:大于50公里的有8条,长216公里,集雨面积1635平方公里。径流模数23.5公升/秒/平方公里,径流系数0.61,每平均公里产水量74.2万立方,每耕地有水4174立方。
气候情况
屏山县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垂直气候明显,矮山二半山气候温和,高山气候温凉,四季基本分明,降水比较充沛,雨热同季。沟谷交错,垂直高差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高山多雾,生物多样,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45.8%(主产茶区近60%)。降雨量分布不匀。西部为800-1400米米,东部为800-1200米米左右。而金沙江河谷沿岸仅800-900米米。北部(龙华区)最多,1500-1800米米。中都区最少,约800米米,光温的地区差异与降水恰相反。由于县境接凉山山脉之尾,五指山、川南第一峰与30多条大小江河溪流纵横交织,沟谷交错,垂直高差大,加上中都河、金沙江河谷热源促成“典型垂直气候,冬暖夏凉,温湿寡照,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茶树有效积累增多,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为屏山炒青的“栗香浓郁高长,滋味醇厚耐冲泡”特殊品质形成,提供了天然条件。
历史渊源
屏山种茶史可溯至先秦,据《华阳国志》载,东汉阳嘉三年(134年),屏山人便知利用野生茶,后来开始植茶,当地产茶史可追溯近两千年。
三国时期,屏山即产茶叶。
到了宋代,朝庭以盐、茶换取西域战马,用以保卫边防,“茶马互市”在宜宾已十分兴旺,而屏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蜀南茶叶进入西藏的必经之道。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编撰的《马湖府志》载:“平夷县出茶……”。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时任资政大夫的龙瑞图知道自己家乡的炒青茶独具特色,就从家乡发运茶叶上北京进贡,道光饮后大加赞赏,以后便成为宫廷用茶,屏山炒青茶远销各地。
民国,在中国首版《辞海》中,在地方名品之中注有“特产‘屏山茶’……”
20世纪60年代,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屏山大批量制茶工艺改为红锅杀青,机械揉茶、烘烤、焙干(高档茶仍采用手工制作),其加工工艺非常注重火功,低温长炒形成了“耐泡回甘,栗香高长”的特点,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之后屏山茶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之路。
生产情况
2013年,屏山炒青企业年加工绿茶1500吨、年加工出口茶叶1000吨、年加工红茶500吨。组建的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现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实现利税150余万元;带动农户近2000余户,实现户平增收近2000余元。
2016年,屏山炒青文化旅游节期间,吸引到场观众5万余人,20余家媒体到场报道,意向合同260万元;销售屏山炒青1.6吨,销售收入25.6万元;大乘禅茶品牌发布会阶段,接待游客两万余人次,意向性订单近150份,农副产品销售额超过50万元。
2017年,屏山县的茶园面积达20余万亩,种茶农户达数万户。
产品荣誉
1984年起,“屏山炒青”连续十二届评为四川省优质绿茶称号,也是四川炒青制样原茶。
2007年,屏山炒青制作标准化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获得宜宾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0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屏山炒青”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屏山炒青产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辖区内的锦屏镇大乘镇、龙华镇、中都镇、新市镇、新安镇、福延镇、富荣镇、夏溪乡、屏边乡、青坪乡、新发乡、太平乡、龙溪乡、楼东乡、鸭池乡等16个乡(镇)的186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6′-104°23′,北纬28°28′-28°51′。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锦屏镇、大乘镇、龙华镇、中都镇、新市镇、新安镇、福延镇、富荣镇、夏溪乡、屏边乡、青坪乡、新发乡、太平乡、龙溪乡、楼东乡、鸭池乡等十六乡(镇)的186个自然村,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5020-2001)的要求。
(2)品种选择:根据屏山炒青的风格特点,选择该县原料基地栽培的是经过驯化的多毫型良种茶树,主要为“早白尖五号”、福选九号等。
(3)生产过程管理:屏山炒青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茶栽培技术规程》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T/T5017-2001)和《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为了保证屏山炒青的品质风格,需注重以下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①园地建设:新茶园选择坡度小于15°土层在1米以上的缓坡地,pH值4.5-6.5的微酸性土壤,园地选好后,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布局,包括园区布局、道路布局、排水沟布局、储水凼布局等;梯面修筑包括:深翻垦地,重施底肥,夏垦秋植,即,按150厘米筑梯,在梯面中心开挖定植沟,沟深40厘米,沟宽50厘米,开沟时分层回填土,并分层混施底肥,亩施有机肥(腐熟的秸秆、稻草、绿肥或土杂肥等或饼肥),地面覆盖一层薄土后,肥料层离沟面不少于18-22厘米。
②茶苗栽种:一般夏季开荒整地,地整好后种植豆科植物或绿肥,熟化土壤,然后秋冬季或来年春季种茶。栽植茶树以秋分至立冬或雨水至惊蛰间为宜,最好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栽培方法:“窝大底平,根伸苗直,细土栽紧,浇水定根”。规格为双行条植,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3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穴2-3株。定植后全园覆稻草1000千克或茶行两侧覆黑色地膜,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茶苗栽种的同时修整好道路、排水沟、储水凼以及在茶园周边适当植树,营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③幼龄茶园的管理:定期除草、防病、治虫、培土、抗旱。幼龄茶园除草应人工铲除,全年4-5次,禁止使用除草剂;追肥在五月中下旬第一次生长结束时用清粪水,兑水稀释后浇施,夏秋季再施追肥1-2次;第二年后,新茶园每年1月下旬-2月上旬每亩追肥30-50千克尿素,重修剪后8月下旬施基肥,亩用200千克饼肥加复合肥60千克。9-10月深翻施堆肥覆草过冬;病虫防治要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掌握施药时间和用量,秋末冬初在茶园冬管后,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降低来年虫卵基数,减少化学防治用药。
④培养树冠:低位定型,夏剪秋养,培养高产采摘树冠面。为了尽快提高茶蓬覆盖率,培养合理的采摘面,茶苗栽后进行三次定型修剪,应严格控制每次修剪高度。第一次在定植时进行,高度为离地16厘米;第二次在第二年7月下旬进行,高度为离地30厘米;第三次在次年9月或第三年1月下旬进行,高度为离地45厘米。此后,按成年茶园的修剪方法管理,多采取立体栽培方法。即每年春茶采摘结束后,5月30日前离地40-45厘米处重修剪之后停采养树,以培养来年采摘枝。
(4)鲜叶收获及制茶:
①原料采摘:优质鲜叶是优质茶的物质基础。屏山县茶树多生长在海拔800-1050米的云雾高山,茶园间植在松竹林中,除原始森林覆盖度大外,灌木丛生,溪泉潺潺,茶区风景秀丽,鲜叶品质好。优质屏山炒青茶选用每年4月21日(农历谷雨节)以前,采摘的一芽二、三叶茶树鲜叶作为茶原料,做到:不采病虫叶、对夹叶、紫芽叶、焦边叶、雨水叶、露水叶。无病虫、无冻伤、无鱼叶、无鳞片、无紫芽、无废气废物污染及机械损伤和发热红变等现象。要求鲜叶完整、匀净、新鲜和清洁。
②鲜叶处理:低温高湿,薄摊长放。环境应符合GB/T18204.21、GB3095-1996规定,场地应洁净、干燥,防止污染,清洁通风、阴凉,室温在20℃左右不高于25℃、相对湿度在70%以上的环境中摊放,低温有利于茶叶内物质向好品质转化,适当提高湿度有利于肥壮芽叶的适度摊放,保证芽叶内外均匀一致。摊放器具选用竹制品,厚度不超过5厘米,及时薄摊,时间春茶为8小时-10小时,秋茶1小时-2小时,轻轻翻叶一次。摊放至芽叶柔软、叶色变暗,散发出青香或果香为适。付制鲜叶表面不应带有雨水、露水。
③杀青,目的是短时间内迅速破坏多酚类氧化酶的活性,使之保持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同时,散失一定水分,以利揉捻成条。杀青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具体杀几次青要根据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两次。锅温渐次下降。操作要求“高温快速、少量多抖”的原则。头青锅温不低于240℃,即白天看见锅壁为灰白色,夜晚为暗红色,用手置锅腔内有强刺手感,900型瓶炒机的投叶量为35斤/锅;一般开排风扇(抖炒)3-4次,视鲜叶情况而定,第一次排气一定要排够排透,炒至“叶子叶色呈暗绿色,叶梗折不断,手捏略粘手”时下锅,边下叶子边开排风扇,迅速将杀青叶吹冷。
④揉捻:分为初揉、复揉、捆条等三个阶段,多用55型揉茶机。待杀青叶冷透之后,由三锅左右杀青叶揉一次,初揉不加压,揉15-20分钟,茶叶初卷成条,手触有滑腻感即可下桶解决。复揉为2.5锅二青叶揉一次,按“轻-重-轻”交替加(减)压方式,历时20-25分钟,手触茶条有粘手感即可下桶解决。捆条为2锅三青叶揉一次,按“中-重-轻”交替加(减)压方式,历时约25分钟,成条率达95%为适度。各阶段揉捻技术掌握原则,应根据来料情况而定,不可死搬硬套。
⑤干燥:是散失茶叶水分的同时,发展茶香,茶叶成形的关键阶段。分为:毛火、足火、辉锅三道工序。A、毛火:卷曲型屏山炒青在在瓶炒机中炒制,近年来新发展的伸直型屏山炒青是在烘干机上操作。卷曲型屏山炒青的毛火锅温为150℃左右,一桶半至两桶捆条叶炒一锅,叶子入锅即排气,所谓“锅要热,茶要凉”即是,历时约15分钟,茶条转为墨绿色,手捏有刺手感时下锅摊凉回潮。B、足火:毛火叶经2-3小时摊晾,茶条回软后,用一锅半的毛火叶投入锅中炒足火,注意排气,锅温约120℃,历时50-60分钟,手捏茶条成颗粒状,有明显的新茶香即可下锅摊晾,重新分布水分。C、辉锅:足火叶经3-5小时摊晾,叶内水分布均匀后,两锅足火为一锅辉锅叶,锅温80℃左右,注意抖炒,历时约60分钟,待茶条呈灰绿油润时下锅,下锅前,用旺火提香5分钟,充分发展茶香,增进滋味。茶叶下锅后,摊冷隔脚封装。
(5)生产记录要求:屏山炒青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加工制作档案、产品出入库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屏山炒青执行《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标准。
屏山炒青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各等级机械组成如下:
茶叶销售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标明产品名称、级别、净含量、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编号。
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气味,不影响茶叶品质,包装应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屏山炒青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暴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气污染。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屏山炒青.屏山政府.
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 第1236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1 11:07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