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诗学研究
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屈大均诗学研究》是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董就雄。
内容简介
《屈大均诗学研究》旨在对屈大均的诗论作深入研究。屈大均的诗歌理论受明代七子复古派和明初理学家陈献章的影响较大,又能吸取同时期诗人钱谦益、顾炎武、朱彝尊等诗论的长处,并加以创新,自成体系。其诗论对清初的诗论家如沈德潜、袁枚等有一定的影响。
《屈大均诗学研究》旨在对屈大均的诗论作深入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理论受明代七子复古派和明初理学家陈献章的影响较大,又能吸取同时期诗人钱谦益、顾炎武、朱彝尊等诗论的长处,并加以创新,自成体系。其诗论对清初的诗论家如沈德潜、袁枚等有一定的影响。
《屈大均诗学研究》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主要说明《屈大均诗学研究》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和章节安排。
在第二章中,作者从屈大均的生平交游及诗学渊源入手,厘清屈大均在诗歌创作上所受前人的影响,以及其忠义心态的形成因由。
第三、四、五及第六章,作者分别以屈大均的诗学本体观、发展观、创作观、鉴赏观为题,寻绎他整个诗学思想,乃《屈大均诗学研究》的核心部分。
在第七章中,作者对上述本体、发展、创作、鉴赏四章加以贯通和对应,为屈大均的诗论在明清诗坛定位。
第八章总结出屈大均诗论的纲领和价值。这部分主要从他对广东诗的重视、重视诗歌内容(尤其是忠君爱国的内容)多于技巧的倾向、以《易》为诗的艺术追求、对天分与学力的平衡要求等数方面进行归结,亦会探讨屈大均诗论的局限。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屈大均之生平交游及其诗学渊源
第一节 生平师友
(一)父亲屈宜遇
(二)恩师陈邦彦及僧函星
(三)魏耕
(四)陈恭尹
(五)朱彝尊
(六)王士稹
(七)李因笃
(八)顾炎武
(九)钱谦益
第二节 诗学渊源
(一)以屈原为师
(二)步武阮籍
(三)偏好李白
(四)力追杜甫
(五)旁及王维、孟浩然、岑参
(六)取法民歌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屈大均的诗学本体观
第一节 追求儒学之纯正
第二节 诗以载道
第三节 礼为诗之则
第四节 《易》为诗之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屈大均的诗学发展观
第一节 总体的诗学发展
(一)中国诗的起源
(二)诗亡《春秋》作
(三)诗亡《离骚》作
(四)《骚》亡乐府作
(五)五言古诗之发展
(六)唐、宋、元诗之发展
(七)宋词之发展
(八)明诗之发展
第二节 粤诗的发展
(一)粤诗始自杨孚
(二)粤诗至张九龄而造巅峰
(三)东莞诗的发展
(四)粤诗社之发展
(五)粤诗的成就和宗尚
第三节 屈氏诗的发展
第四节 小结
(一)诗学总体发展观方面
(二)粤诗和屈氏诗的发展方面
第五章 屈大均的诗学创作观
第一节 一般创作原则
(一)以《》为诗
(二)以《》为诗
(三)为诗贵养其气
(四)声律与内容并重
第二节 具体创作技巧
(一)五、七言绝句之作法
(二)长律、短律之作法
(三)咏物诗的作法
(四)诗歌之选题用韵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屈大均的诗学鉴赏观
第一节 重视政治教化作用
第二节 论诗特重气节
第三节 以六经论诗
(一)总体以六经论诗
(二)以《诗经》论诗
(三)以《易经》论诗
(四)以《春秋》论诗
第四节 重古轻宋
第五节 诗贵丽以则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屈大均诗论与明清诗论的关系
第一节 前后七子及其他前辈
(一)前后七子
(二)胡应麟
(三)公安派
(四)竟陵派
(五)陈献章
第二节 朋辈诗论对屈大均的影响
(一)钱谦益
(二)魏耕
(三)顾炎武
(四)朱彝尊
(五)陈恭尹
第三节 屈大均诗论对清人的影响
(一)天分与学力之说的影响
(二)对沈德潜、袁枚诗论的影响
(三)翁山诗派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
专著
论文
后记
参考资料
屈大均诗学研究.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3 05:2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