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
储蓄机构储蓄种类
居民储蓄(Household Saving),指个人(及家庭)自愿将其部分收入不用于消费,而是积累起来。居民储蓄的原因主要包括为不测事件建立储备金、为自己的老年积累基金、为保护自己的家属,或为了其他某一具体目的等。居民储蓄也为商业资本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来源。
概念介绍
居民储蓄,是指个人将属于其部分收入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与中国不同,西方经济学通行的储蓄概念是,储蓄是货币收入中没有被用于消费的部分。如今,美国也允许营利公司开立储蓄存款帐户,但存款金额不得超过15万美元。除此之外,西方国家一般只允许商业银行的储蓄部门和专门的储蓄机构经营储蓄存款业务,且管理比较严格。
居民储蓄率
储蓄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指储蓄存款的增加额占城乡居民、单位职工货币收入的百分比,可借以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城乡居民或一个单位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参加储蓄的意愿和趋势,是制订储蓄计划的一项重要依据。
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8月份,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其中,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定期存款超过27万亿元,显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
自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中国居民储蓄实现加速度增长,分别于2003年9月、2008年8月、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突破10万亿元、20万亿元、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大关,且每突破一个10万亿元大关所用时间不断缩短。
截止2013年8月份,中国已成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均储蓄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均居民储蓄已经超过3万元。相应的,中国也是目前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目前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影响因素
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个人的收入水平。个人收入水平愈高,可供储蓄的资金愈多,则储蓄率愈高。从历史的角度看,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特别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时,居民的储蓄水平往往是很低的,作用也不大。因为在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的收入中大部分会用于生活消费。所以,早期的经济学家往往忽视居民储蓄的作用。
②收入的分配。一般而言,收入高的阶层的储蓄倾向高于低收入阶层。
③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指的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储蓄倾向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储蓄和消费是彼此消长的。
④金融市场是否完善,个人同金融市场的关系。是否有保险的习惯,有无租赁、借贷的传统,这与民族习惯有关。英美工业化初期,清教徒作用比较明显,他们重储蓄、轻消费。西方居民习惯于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而东方居民缺乏对金融市场的关心。当然这是一种传统的认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习惯,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开放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人们之间的“模仿”和“学习”动力是很强的。
⑤银行利息。利息较高,也会吸引人们的储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03:22
目录
概述
概念介绍
居民储蓄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