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海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湖泊
居延海,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尾闾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东经101°12′~101°19′,北纬42°10′~42°20′),是黑河水系的尾闾湖,发源于祁连山,长达800余千米,平均水深约为2.1米。流经甘肃高台、金塔等县,穿正义峡河西走廊北山后进入内蒙古境内,到巴彦宝格德分水闸分为东、西两股水流。
形成演变
居延海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基础上经积水形成,其演变经历了由大到小、由湖湾、潟湖封闭成内陆湖泊的过程,湖面最大时达2600平方千米,秦汉时期尚有726平方千米。
1世纪受黑河水系东移变迁及上游农田灌溉截流等影响,湖面萎缩为东、西两个湖泊,古居延城消失。
干流概况
地理位置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东经101°12′~101°19′,北纬42°10′~42°20′),是黑河水系的尾闾湖,发源于祁连山,长达800余千米,平均水深约为2.1米。
流经地区
居延海出山后经甘肃高台、金塔等县,穿正义峡河西走廊北山后进入内蒙古境内,到巴彦宝格德分水闸分为东、西两股水流。
水文特征
东居延海又名索果诺尔、东海子。清雍正年间因土尔扈特人在湖中发现水獭而得名,索果诺尔系蒙语,意为有水獭的湖泊。民国十六年(1927年)实测最大水深4.12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湖面比民国十九年(1930年)略大,注入湖泊的支流有3条,湖水微咸。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东河干枯后该湖近乎干涸,20世纪50年代初东河恢复流水,湖水一度增加。1958年水位1060.00米,长8.5千米,最大宽5.8千米,平均宽4.1千米,面积35.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米,蓄水量0.70×108立方米,当时岸边芦苇茂密,湖中草场优良,有鲫鱼、蒙鳅两种鱼,1959年捕鱼167.6吨,鲫鱼占90%,蒙鳅占10%。后因水质恶化,鲫鱼大量死亡,失去渔业开发利用价值。1961—1962年连续枯水,补给水量大减,1963年湖泊干涸,嗣后1973、1984、1986年均出现干涸现象,20世纪80年代初湖水面积恢复到23.6平方千米,1982年测得最大水深1.8米,1994年夏再次考察时湖泊又干涸。
西居延海又名嘎顺诺尔、西海子和苦海,嘎顺诺尔系蒙语,意为苦海,湖水苦咸。
民国十七年(1928年)冬,实测最大水深2.0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面积约190.0平方千米,1958年增至267.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米,蓄水量5.34×108立方米,1960年面积又缩至213.0平方千米。1961年秋湖泊干涸,湖床龟裂成盐壳,盐类矿床主要是芒硝、石盐,其中芒硝厚0.3米,石盐厚0.15—0.20米,属硫酸钠亚型盐湖。
主要支流
居延海湖水主要依赖南部祁连山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
下游又分叉众多,形成两个扇形冲积扇。西河终端入西居延海,东河终端入东居延海,东河在狼心山以北60—70千米处分成两支,一支形成黑城—古居城三角洲,终端注入古居延泽。20世纪50年代弱水下游除6月断流外其余月不断流;20世纪60年代黑河主要支流上兴建水库,黑河下泄水量受控制,加上中游农业发展,灌溉和拦蓄水量剧增,弱水水量锐减,之后常断流。民国十六年(1927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东河为下游主要河道,1954年东河被堵后上游来水均流入西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951年东河干涸,1952年建东、西河分水坝,1979年建分水闸,此后东、西河水量大致按8:2比例分配。1960年后上游来水减少,西河无水,东河水量虽相对稳定但也呈减少趋势。
流域特征
自然灾害
居延海在解放后已干涸多次,周边众多风蚀沙丘矗立,紧挨沙漠戈壁区,极端天气频发,是中国西北地区多现沙尘暴的原因之一。自2002年引黑河水补给居延海后,自此至今未见干涸。
气候特点
居延海湖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8.0℃,1月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37.6℃(1966年2月6日),7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高气温42.2℃(1980年7月21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087.7小时,无霜期130天。受极端干旱区气候影响,常年降雨稀少,风沙天气较多,夏季炎热,水体蒸发量高,冬季严寒,冰层厚度大。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4.5毫米,年平均水面蒸发量高达1526.6毫米。年平均风速4.2米/秒,最大风速24.0米/秒,盛行西北风。
历史文化
先秦时,居延海被称为“流沙”或“弱水流沙”,据有关史料记载:流沙出于禹贡,本指居延。而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云“居延有居延泽,古流沙”。
晋地理志亦云居延为流沙。
水经注且证实其形说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并注明居延泽在其县故城东北,尚书上所说的流沙,也就是居延泽,曰:“形如月生五日”。秦汉以后称“居延”。
“居延”一词,为匈奴语幽隐之意。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匈奴语的“天池”或说是北方天帝皇帝母亲“祁野”二字的谐音。也有的认为因古代“居延”人居住于此而得名。
湖区治理
自2000年起,中国开始对黑河干流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
2002年7月17日17时,经过调度的黑河水首次到达河流尾闾———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居延海,总入湖水量2350万立方米,东居延海最大水域面积达到23.66平方千米。此后,黑河水又连续6次进入东居延海。2004年9月24日16时28分,黑河进入干涸达43年之久的西居延海,累计入湖水量约2723万立方米。
2002年以来,黑河水已被7次调水进入东居延海,1次调水进入西居延海,创造了干旱地区人工调水奇迹。随着黑河水的调入,东、西居延海周边地区地下水位回升,植被明显恢复,因黑河多年断流造成的下游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内蒙古额济纳旗水务局观测资料表明,2004年水量调度使黑河下游东河地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最高达0.5米,平均抬升0.08米左右,西河地区地下水位基本保持平衡,地下水位下降趋势被整体遏制。
随着连年补水,东居延海在2004年8月20日以来,已连续800多天没有出现干涸现象。
2017年10月22日,东居延海面积达到66.3平方千米,已成为近一百年来最大面积,生态出现不断向好迹象。
截至2024年,东居延海湿地环境明显改善,居延海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分布动植物达200余种,候鸟高峰期数量更是高达10万多只。芦苇等水生植被面积从最初的1000亩扩展至如今的3万亩左右。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23:12
目录
概述
形成演变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