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
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尿酸是人体中嘌呤代谢的最后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尿酸的检测主要是通过抽血化验,是大生化检查中的肾功能项目。尿酸水平的偏高或偏低可能指示一些健康问题,如单纯高尿酸血症、痛风肾炎肝坏死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尿酸的临床症状可能未明显,许多出现高尿酸血症的状况可能持续数年而无特殊症状出现。若检测结果男性大于420μmol/L,女性大于360μmol/L,表明有高尿酸血症,可能预示痛风、肾炎等疾病,需要饮用随低食物及时进行降酸防止痛风复发。尿酸值过低,男性低于150μmol/L,女性低于89μmol/L,可能提醒有肝坏死或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的可能。治疗高尿酸主要是抑制尿酸的生成或促进尿酸的排泄,以及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治疗尿酸过低则需要找出并治疗背后的疾病原因,如尽量避免饮食不规律,注意用药安全等。
正常值
尿酸的正常值通过酶法检测男性在150~416μmol/L,女性89~357μmolL。
但是不同实验室检测方法数值可能不同,不同检测单位也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异常指标
尿酸检测结果超过正常值上限、低于正常值下限均提示异常。需要排除一些生理性的因素才均具有临床意义。
结果误差
单次检测尿酸增高不一定就是疾病导致的,尿酸受饮食、运动、药物影响较大,因此,空腹检测、安静状态、低嘌呤饮食至少3天的尿酸才有意义。
指标解读
在严格3天低嘌呤饮食、安静状态下尿酸超过正常值上限以及低于下限均提示结果异常。
尿酸增高通常提示着单纯高尿酸血症、痛风、肾炎等疾病。尿酸减低临床较少见,提示肝坏死、肝豆状核变性等。尿酸的检查还可以结合尿素氮、肌酐、肾脏彩超等检查,当尿素氮、肌酐明显增高、肾脏大小变化可以协助诊断肾炎。
指标鉴别
尿酸指的是血清尿酸,容易与尿尿酸相混淆。尿尿酸主要是收集24小时的尿液后混合,检测其中尿酸的含量,也用来反映尿酸代谢、排泄状态。
尿酸的增高提示着尿酸在体内蓄积增多,可以理解为摄入代谢过多、排出过少,可能预示的疾病有痛风、肾炎等疾病。尿尿酸的增高提示着尿酸的排出增多,有可能是摄入代谢分解过多、肾脏重吸收障碍,例如骨髓瘤、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甲亢等,值得注意的是因肾脏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的尿尿酸增高,同时会出现血尿酸的减低,例如肝豆状核变性等。而尿尿酸的减少通常会伴随着血尿酸的增高,多见于肾功能不全以及痛风发作前期。
指标偏高
尿酸临床参考值当检查结果男性大于420μmol/L,女性大于360μmol/L,表明有高尿酸血症,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如痛风、肾炎等疾病,应及时就诊查明病因。尿酸偏高可能是某种生理现象,例如在检测尿酸的前3天进食了大量高嘌呤的食物。
偏高原因
尿酸增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导致的。
若是在检测尿酸前进食了大量的高嘌呤饮食,导致外源性嘌呤量大大增加,会严重影响尿酸结果对疾病的指向性,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有火锅、海鲜、鸡胸肉、动物内脏等。剧烈运动后会导致大量肌肉的ATP分解,嘌呤生成增多,导致尿酸增多。
常见的疾病有单纯高尿酸血症、痛风、肾炎等疾病。
就医指征
尿酸增高有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疾病导致的,患者需要学会自我鉴别。酶联法检测尿酸正常男性在150~416μmol/L之间,女性在89~357μmol/L之间,若是尿酸轻度增高,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五分之一,患者可以考虑近3天有没有高嘌呤饮食、有无剧烈运动,尿酸的增高受饮食以及运动的影响比较大,轻度增高的患者不必过于恐慌,可以调整饮食与作息习惯后再次检测,若是第二次检测在正常范围内那么就不需要特殊处理,若是复查后仍旧偏高,那么就需要完善其他的检查来排除疾病。
严格低嘌呤饮食后检测尿酸仍旧偏高的话,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绝大多数人首次发现尿酸增高的时候并无特殊症状,并且这种高尿酸状态可能会持续甚至十数年,但是患者仍旧需要做进一步排查。
尤其是当尿酸超过600μmol/L的时候,服药降低尿酸是必须的。经能够导致高尿酸血症的疾病有很多,但是关联性最强的还是痛风、各种肾炎,专业的医生会指导患者做彩超、尿蛋白等检查来鉴别诊断。
检查
尿酸偏高需要警惕痛风、肾炎,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完善检查。可能涉及到的有尿素氮、肌酐、肾脏彩超等检查。
治疗
在发现尿酸增高后,医生除了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以外,还需要针对疾病进行治疗。
饮食指导
高尿酸的治疗,饮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常注意
禁止剧烈运动,但是规律适当且舒缓的运动对疾病的恢复是有一定的好处,例如游泳、慢走、太极等。规律生活、注意随着天气适当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治愈性
单纯的高尿酸血症,在患者并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的时候,通过饮食、药物治疗后是可以降至正常的。检测尿酸值男性恢复到150~416μmol/L,女性恢复到89~357μmolL即被认为治愈。就单纯的高尿酸血症而言,是可以被治愈的。若是已经出现症状,例如痛风、肾炎等疾病,是无法治愈的。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的嘌呤代谢已经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些疾病不能被治愈,只能通过治疗来控制疾病的进展。
指标偏低
尿酸值男性低于150μmol/L,女性低于89μmol/L,提示偏低。意味着肝脏生成尿酸的功能减退或者是肾脏重吸收尿酸功能障碍,会提示肝坏死、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
偏低原因
尿酸增低可能是生理性因素、药物性因素、疾病因素导致的,以下将分点叙述。
长时间进食减少,外源性摄入的嘌呤减少,也会导致尿酸的偏低。
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能够导致肾脏的排泄增加,尿酸排出增高,血清尿酸减低。
肝坏死:肝坏死后,肝脏功能会受到影响,由于肝脏是嘌呤代谢生成尿酸的主要场所,当肝坏死后,尿酸的生成就会相应减少。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以肝功能衰竭、溶血脑病为主要表现。原理同上。
就医指征
尿酸偏高有可能是生理因素、药物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疾病导致的,一般患者不容易自我鉴别,需要就医。
检查
尿酸偏低需要警惕肝坏死、肝豆状核变性,需要进一步检查。
治疗
尿酸偏低的治疗,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要。
饮食指导
尽量均衡饮食,避免饮食不规律,以及长时间不进食。
日常注意
注意用药安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等药物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引起偏低。
治愈性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生活管理,部分尿酸偏低可以获得治愈。用药、进食少等原因引起的尿酸偏低,当停用药物、恢复正常的进食量后,尿酸水平很快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急性肝损伤可以通过抗病毒、护肝等药物治疗,肝脏恢复了其合成尿酸的功能,复查尿酸恢复正常的水平,肝脏的功能恢复了,尿酸偏低也被治愈。患者治愈后,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进食肉类、蛋类食物补充营养,2周一次到医院复查肝功能以及尿酸。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则无法治愈。只能通过促铜排出和吸收的药物,缓解病情。总之,尿酸偏低,需要明确原因。急性肝损伤采取有效的治疗后,尿酸偏低即可获得治愈。但肝豆状核变性这种遗传性疾病只能获得缓解。
编号系统
MDL号:MFCD00005712
RTECS号:YU7050080
BRN号:156158
PubChem号:24900634
毒理学数据
繁殖:大鼠口经TDLo:5040 mg/kgSex/duration : male 4 week(s) pre-mating;
致突变:人淋巴细胞Mutation test systems - not otherwise specifiedTest system:10 mmol/L;
生态学数据
水危害级别1(德国规例)(通过名单进行自我评估)该物质对水有稍微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9
2.氢键供体数量:4
3.氢键受体数量:3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43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99.3
7.重原子数量:1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3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加热至400℃以上分解出氢氰酸而不熔化,因此不能受强热。
贮存方法
以棕色广口玻璃瓶密闭包装。阴凉干燥处存放。
合成方法
用途
1.可用于测定尿酸酶和钨酸盐的试剂。尿酸及其衍生物对皮肤无副作用,在化妆品中使用有多种调理功能。有显著保湿功能,能治疗皮肤功能失调,有抗氧化性,能延缓皮肤衰老和防止皮肤癌。
2.能治疗皮屑过多,在护发品中加入0.001%能有效抑制头屑。
形成过程
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核酸是由无数的核苷酸组成。每一个核苷酸都由三部分组成,一个磷酸分子、一个戊糖(五碳糖)和一个碱基嘌呤嘧啶)。生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质中RNA(核糖核酸)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个核苷酸组成。反过来当核酸氧化分解后的产物之一就是嘌呤,所以说嘌呤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体内的老旧细胞,还有食物,尤其是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在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其核酸氧化分解产物就有嘌呤(这种内源性的嘌呤占总嘌呤的80%)。体内产生嘌呤后,会在肝脏中再次氧化为(2,6,8-三氧嘌呤)又称为尿酸。2/3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1/3通过粪便和汗液排出。可见,嘌呤是核酸的氧化分解的代谢产物,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谢最终产物,其中的嘌呤环没有解开。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尿酸.物竞化学品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5:09
目录
概述
正常值
异常指标
结果误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