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囊素酶
乙醛酰脲
尿囊素酶亦称乙醛酰脲或5-脲基乙内酰脲。广泛存在于烟草种子、甜菜、小麦芽、尿膜液等动植物界。在动物体内均由嘌呤碱基生成尿酸,人及其它灵长类或鸟类、陆生爬行类(蛭、蚯蚓)的排泄物是尿酸。
尿囊素酶尿囊素酶对十二烷基磺酸钠、尿素、盐酸胍变性处理较不敏感。十二烷基磺酸钠、尿素变性处理的尿囊素酶可通过解释而恢复活力,但一经盐酸胍变性后却难以通过解释而恢复活力。酶蛋白质氨基酸残基化学修饰结果表明,巯基、赖氨酸残基、酪氨酸残基不是构成酶分子活力中心的必需基因,色氨酸残基是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甘油醛、异烟肼不影响酶反应,而乙酰氧肟氧肟酸抑制酶活力39.6%。
在上述以外的哺乳类,尿酸是由尿酸氧化酶作用而氧化生成尿囊素后被排出体外的。从两栖类、鱼类到许多脊椎动物,因为存在尿囊素酶(allantoinase,EC3.5.2.5),所以尿囊素可进一步水解生成尿囊酸。在具有尿囊酸酶(allan-toicase,EC3.5.3.4)的动物中,在催化尿囊酸进一步水解生成乙醛酸和尿素后排出体外。星虫、海产斧足类(贻贝)、冠蚌、甲壳类(蝲蛄、龙虾)、螠虫由于存在脲酶,所以一直分解到氨的阶段才被排出体外。因此,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根据不同的生物种类而有不同的代谢阶段,据认为这是因为与动物的进化有关的酶消失的缘故(酶缺失现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9 18:4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