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须
昆虫第11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须状外突物
尾须是由昆虫第11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1对须状外突物,存在于部分无翅亚纲有翅亚纲中蜉蝣目、蜻蜓目、直翅类及革翅目等较低等的昆虫中。尾须亦称“尾毛”。昆虫腹部端节背侧之后的一对须状构造。变化很多,如衣鱼成很长的尾须,蠼螋成两个尾铗,多数昆虫变成尾毛。有感觉或防护的功用。
简介
昆虫最后的体节(第10或第11腹节)的肛上板(epiproct)和肛侧板(paraproct)之间的膜状部,向后方延伸的1对突起,由幼虫附肢的原基变化而来的。具有感觉器官的机能,可起接触刺激和空气的流动,以至声音感受器的作用。无翅类和蝽总科以外的不完全变态昆虫有之,而完全变态昆虫的长翅目和膜翅目的广腰亚目(Symphyta)亦有之。又依其形状亦称为尾丝、尾须、尾铗(forceps)等。缨尾目、襀翅目、蜉蝣目为长的丝状,由许多节所组成;蝗虫类由小三角板,蠊目则由许多节所组成,但较短;蠼螋类仅为1节,而将左右的合起来构成尾铗。
定义
尾须昆虫的尾须是腹部第11节附肢,着生在第11节的肛上板和侧板之间的膜上。尾须只在一些低等昆虫中存在,如无翅亚纲中双尾目中的双尾虫、缨尾目中的衣鱼,具有对线状发达的尾须,在有翅亚纲中,蜚蠊目、螳螂目、直翅目、纺足目、蜉蝣目和翅目等均有尾须存在,但尾须的发达程度不同,有的呈细长线状,有的呈短锥状。昆虫的尾须上常有很多感觉毛,是感觉器官,但缨尾目中的衣鱼除感觉功能外,还是运动的附属器官,当它爬行在垂直的墙壁上时,尾巴(尾须和中尾丝)总是贴着墙壁,因为尾巴上密集的短毛,还能起到助推和防止下滑的作用,革翅目中的蠼螋,尾须变尾铗,坚硬呈钳状,其功能除用以防御外,还可帮助折叠后翅。在缨尾目和一部分蜉游目昆虫中,在一对细长的尾须中间,还有一根中尾丝,它是第11腹节背板的延伸物。
特征
尾须的形状变化较大,有的不分节,呈短锥状,如蝗虫;有的细长多节呈丝状,如缨尾目、蜉蝣目;有的硬化成铗状,如革翅目。尾须上生有许多感觉毛,具有感觉作用。但在革翅目昆虫中,由尾须骨化成的尾铗,具有防御敌害和折叠后翅的功能。在缨尾目和蜉蝣目中,尾须之间还有一根与尾须相似的细长分节的丝状外突物,它不是由附肢演化而来的,而是末端腹节背板向后延伸而成的,称为中尾丝(median caudal filiament)。有些昆虫的尾须有时向前移位,移到前方的第10腹节上,如蝗虫等。
蟑螂的护身法宝尾须
讨厌的蟑螂是人所熟知的。想用手抓它却是非常不易,只要你一抬手,它就逃跑了。为什护么蟑螂如此敏感呢?原来,它有一对构造特殊的尾须。正是这对尾须,保护了蟑螂这古老的昆虫,使它在大自尾然的选择过程中能世代绵延历三亿年之久。
蟑螂的尾须上,密密麻麻地覆盖着许多细小的毛。这些毛分两类:一种细毛形似猪鬃,较短而尖,另一种细而长,看上去象单根的人发,它的基部在一个圆盘状的小丘中央。正是这种“丝状细毛”的根部构成了一个高度灵敏的微型震动器,它不但能感党震动的强度,而且可以感覚震动来自何方。蟑螂得到了尾须传来的信息,就立即逃之夭夭了。
参考资料
尾须.术语在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21:43
目录
概述
简介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