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抱柱
汉语成语
尾生抱柱,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典故出自战国·庄周庄子·盗跖》。
成语出处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战国·庄周《庄子·盗跖》)
后人据此典故提炼出成语“尾生抱柱”,亦作“尾生之信”。
成语故事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有一次,他的一位亲戚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不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亲戚。孔子知道这件事后,批评尾生为人不诚实,有点弄虚作假。尾生却不以为意,他认为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对的,谎言不也有美丽的吗?
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城外桥下,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最终被活活淹死。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成语寓意
尾生抱柱这则典故中痴情的尾生为守约而甘心淹死,表明了爱情的力量之大。同时尾生用他的死向世人宣告:“信约重于生命”。对尾生之死,古人褒贬不一。倾力褒者,政客、儒人、浪漫的文人骚客,并希望人们效法尾生守约不变,不惜送命。诗仙李白赞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南朝萧衍感慨:“当信抱梁期,莫听回风音。”清人黄景仁颂曰:“抱柱曾惭桥下期,买舟未果山阴访。”而庄子、苏秦等人,对此嗤之以鼻。苏秦说,所谓尾生守信仅为谋一己私情,全不顾念他人,枉丢性命,涉“伪信”之嫌。庄子贬之更甚,认为“尾生溺死,信之患也”,与“猪狗相类”,此“信”狗屁不通。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尾生抱柱比喻坚守信约,始终不变;也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运用示例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二出:“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
近代·陆旋《观落花梦》 :“国恨家雠苦未并,恩仇两字太分明。尾生抱柱缇萦死,同梦碑前记姓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2 20:48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