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龙是一类体型相当小的
蜥脚下目恐龙,是草食性恐龙,头部类似铲子,嘴部状似吸尘器。
尼日尔龙(学名Nigersaurus)是一类体型相当小的
蜥脚下目恐龙,属于
梁龙超科。它们生存于
白垩纪中期的
阿普第阶或
阿尔布阶,距今约1亿1900万至9900万年前。尼日尔龙是在尼日的Gadoufaoua的Elrhaz组发现,是这个
动物群中最为常见的动物之一。它是由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发现的,并于
1976年所描述。并由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与其同事于
1999年命名。
尼日尔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头部类似铲子,嘴部状似
吸尘器,其特征是由数千颗
牙齿构成的复杂
齿系(Tooth batteries)。以往这样的齿系只会在
鸭嘴龙科及
角龙下目中发现,但尼日尔龙的发现,显示蜥脚下目中至少有雷巴齐斯龙科具有这类齿系。
就像其他在
冈瓦那大陆的
蜥脚下目,尼日尔龙的
颈部较在
劳亚大陆的蜥脚下目为短。尼日尔龙只有9米长,较其他雷巴齐斯龙科更短,如
雷巴齐斯龙。雷巴齐斯龙的背部有明显的低矮神经棘,而尼日尔龙的背部有者类似但较小的
神经棘,这些神经棘之间生前可能连接
皮肤或
肌肉。
尼日尔龙虽然常见,但是在
2005年前对它的所知甚少。由于尼日尔龙的
头颅骨及
骨骼充满空间,可见这些化石是处于非天然状态。直至2005年,保罗·塞里诺(Paul C. Sereno)及杰佛瑞·威尔森(Jeffrey A. Wilson)初次描述了它的头颅骨及食性。在2007年,保罗·塞里诺详细地研究尼日龙的生理构造。他根据尼日龙的内耳结构,指出尼日龙的头部朝下,适合以低高度植被为食。尼日尔龙有高达500颗到600颗
牙齿,构成50个牙齿群,排列在嘴部前段。电脑断层扫描显示,每个牙齿的后方有九个替换用牙齿。当一个
牙齿磨损时,后方的牙齿就替补上来。保罗·塞里诺表示,尼日龙的牙齿替换率大约是每月一颗,是
吉尼斯世界纪录中,
牙齿汰换率最高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