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东正教会在消除俄国17世纪混乱中有功,因而备受沙皇的器重和关爱。修道院院长尼康深得沙皇阿列克塞(1645~1676年在位)赏识,于1652年登上东正教会最高神职的宝座,成为莫斯科和全俄牧首。
1654年,他邀请一批希腊和基辅神职人员到莫斯科,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东正教礼仪改革,如用三个手指代替用两个手指划十字,用基辅圣诗合唱法代替古老的莫斯科合唱法,在教堂里逆时针行走取代以前的顺时针方式等。改革得到沙皇首肯,因为它最终使俄国东正教会在宗教礼仪上同“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一致,进而为实现“莫斯科——第三罗马”夙愿开辟道路。但改革遭到维护俄国古风的神职人员的强烈反对。尼康企图在俄国建立神权政治,坚持教权高于王权,沙皇无权干涉宗教事务。这同正在发展的中央集权背道而驰。尼康同沙皇、世俗官僚的矛盾尖锐起来。
1666年的宗教会议免除了尼康的牧首职位。后将他流放到北方的一所修道院。
1666~1667年的宗教会议确认沙皇权力来自神授,牧首应当服从沙皇的命令。会议肯定尼康派是官方派,同时决定将改革的反对派——分裂派革除教籍。尼康改革对于俄国官方教会的确立及其宗教礼仪的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俄国东正教会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