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1-,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研究方向: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美术;开设课程:中国民俗学、人类学与文艺、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等。
学术成果
《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8月版。
《点击中国吉祥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白相喽!经典老上海游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第二作者。
《三林塘时光》(八卷本上海三林县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版,副主编。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空间建构——以民间工艺美术类别为例》,《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02期。《民间的融会贯通性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本土回归》,《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06期
《公共艺术空间营造与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性策略》,《文化遗产》,2012年01期。
《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文字文化保护》,《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美学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008年,主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以上海民间美术为例》,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
2008年,主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中的保护原则与方法研究》,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课题。
2012年,主持《传统图像元素与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以上海市为例》,上海社科青年项目。
2013年,主持《城镇化进程中传统图像元素的文化生态价值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项目。
出版图书